優化傳統支柱產業。加快推進兼并重組和標準化礦井建設,力爭年內形成以16家產能30萬噸以上重組煤業公司為支撐的產業體系。拉長加粗煤化工產業鏈條,實現上下游及關聯產業深度融合、一體化發展。積極應對天然林禁伐帶來的沖擊,開拓穩定的域外木材供應渠道,充分挖掘域內現有木材供應潛力;鼓勵開發復合材料以及硅藻土地板、裝飾板等環保家居產品;努力發展林下經濟。加大礦產“找寶”和資源開發力度,完善硅、鎂、鐵、硅藻土等產業鏈條,推進盼盼硅藻泥、星泰硅藻土環保建材、舜茂高純二氧化硅等一批項目,力爭盡快投產達效。
力培新興接替產業。堅持走“人有我優、人優我強”之路,將資源優勢最大程度轉化為競爭實力和商品優勢。礦泉水產業將加快推進恒大二期、農夫山泉三期等項目,開發中高端產品市場,推動產業實現更大突破。人參產業將繼續抓好三大園區、四大基地、五大中心建設,加快建設人參生命科技產業園,打造國家級人參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和人參高新技術園區。醫藥產業在扶持龍頭企業的同時,突出抓好全國中藥材GAP種植基地建設,力爭率先建成全省有影響力的中藥材產業基地。旅游產業圍繞建設節點城市,加快推進魯能漫江生態旅游綜合開發、廣澤旅游度假區、關東文化產業園等項目,加大旅游景區和線路環境美化力度,完善配套設施,實現全境游。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產業,啟動長白山特產云商城項目,為100戶重點企業免費建設電商網站。
幫扶包保重點企業。對存在困難的企業逐戶排查原因,逐個梳理分析情況,一事一議制定幫扶措施。對季節性停產的,督促做好設備檢修和原料儲備,盡快復產。對生產要素短缺、開工不足的,幫助搞好要素保障,開足馬力。對銷路不暢的,大力推進產需對接,鼓勵優先采購使用本地產品,幫助企業打開銷路、拓展市場。對產能過剩、工藝落后、產品積壓嚴重的,指導其研發新產品,搞好升級換代,淘汰落后產能。對因資不抵債等原因長期停產、復產無望的,要引導其退出市場,盡快轉產。
扎實推進項目建設。按照謀劃一批、引進一批、開工一批、推進一批、投產一批“五個一批”的要求,持續滾動推動項目建設。緊扣節點推進項目。對年初安排的450個重點項目,力爭10月開復工率達到100%。通過一批實實在在的大項目、好項目,使市區真正成為全市經濟的“火車頭”和“主引擎”。超前謀劃儲備項目。做好“有中生新”和“無中生有”的文章,為培育新增長點打好基礎。圍繞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和綠色轉型需要,緊盯政策導向和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動向,找準最佳結合點和對接口,源源不斷地謀劃儲備一批具有引領性、創新性、成長性的大項目好項目,使“十三五”時期綠色轉型發展的思路、目標、任務都有實實在在的項目作支撐。強化招商引進項目。對“一會一”活動和“央企走進吉林”中的134個簽約項目盯緊看牢,完善要件,“一對一”跟蹤落實。對即將開始的東北亞博覽會等活動,精心組織,促成更多的投資落戶白山。
扎實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科技創新。在人參、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領域加快研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設立專項扶持基金,鼓勵支持企業進行研發和成果轉化。拓寬間接融資、擴大直接融資、拓展融資渠道,實現金融創新。園區建設創新。積極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園、礦產新材料產業園、靖宇生態健康產業園和人參生命科技產業園的建設工作,謀劃好醫藥產業園和綠色食品產業園等各類特色園區,引導各類項目向開發區和工業集中區集聚。
扎實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積極發現和培育市場,進一步簡政放權,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改革到位。繼續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投資項目的審批、減少對生產經營活動和產品物品的許可、減少對各類機構及其活動的認定、減少資質資格許可,做到“目錄之外無審批”。繼續穩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有效盤活林業資源。探索城建體制改革,重心下移,成立城管警察支隊。依法行政到位。建立權力、責任、負面“三張清單”制度,用法治的“金箍棒”給政府權力劃定邊界。服務市場主體到位。細化新25條政策,抓好貫徹落實,加大百名縣處級干部包保百戶小微企業專項幫扶的力度,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
扎實推進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振興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市人民。今年20件民生實事確保年內完成,交上滿意答卷。全面落實就業創業各項政策,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年內改造完成各類棚戶區35.7萬平方米。改善城鄉環境,完善交通體系,啟動美麗鄉村試點創建活動,實現“三線一環”重點區域環境整潔靚麗。筑牢安全防線,堅決守住紅線、切實筑牢防線,加快實現五級安全監管網格體系全覆蓋。扎實做好信訪維穩、治安防控等工作,確保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