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把推動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致富統籌起來,編制和實施全州“三農”發展大規劃,為文山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勾畫美好藍圖。
大規劃從“三農”發展基礎、發展條件、效益分析、政策保障等方面,系統進行頂層設計,分為州、縣(市)、鄉(鎮)、村(社區)、自然村五級規劃,重點實施考核評價、美麗鄉村建設、基礎設施、特色產業發展、經營體制創新、公共服務、生態環境、能力素質提升“八大工程”,將涉及“三農”發展的各項工作落實到村村寨寨。大規劃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優先理念,以綠色引領發展,以環保助推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打造天藍、地綠、山青、水凈的“美麗文山”。深入開展生態縣市、生態鄉鎮、生態村創建活動,加快美麗鄉村試點建設,大力推進改造提升型村莊、拆遷新建型村莊、舊村整治型村莊、特色保護型村莊四大類型村莊建設,著力打造“秀美、富裕、魅力、幸福、活力”的美麗鄉村。
在大規劃中注重加強農民合作社建設,建立農村新型經營體系。去年,文山州有農民合作社547個,注冊資金5.6億元,實有入社農戶5.8萬戶,帶動農戶14.3萬戶。按照“市場(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圍繞建立緊密、長期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全面建立農村生產經營新機制。以三七、烤煙、辣椒、畜牧等高原特色產業為依托,建立規范的合作示范社,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文山州各縣市在編制大規劃的同時,各確定了一個鄉鎮同步實施試點工作,大力推進規劃確定的“八大工程”建設。文山市小街鎮通過招商引進康恩貝集團建設10萬畝銀杏基地,配套建設種植、生產、加工為一體的產業鏈,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丘北縣八道哨鄉積極實施“三權三證”抵押貸款試點,為試點村寨群眾發放養殖業發展貸款,走出了激活農村資源資產的第一步。富寧縣剝隘鎮努力創新農村經營體系,在移民庫區大力發展漁業合作社,為庫區移民增產增收開辟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