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顯示,近年我國東部地區產業園區經濟總量已占到地區經濟總量的30%以上,產業園區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2014年,兵團各類產業園區實現生產總值384億余元,工業總產值1015億余元。作為推進優勢資源轉換、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載體,兵團產業園區在區域經濟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
隨著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的召開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重大機遇的到來,成長中的兵團產業園區如何進一步“強身健體”?
近日,兵團商務局局長助理邵安軍就兵團產業園區發展現狀、競爭力水平、如何提檔升級等問題進行了解答。
發展現狀:30家產業園區已成為兵團經濟結構調整的助推器、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產業園區的發展對于兵團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邵安軍說,“產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勢必促進產業聚集,產業集群會迅速推動區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兵團產業園區發展經歷了一個漸行漸快的歷程。”邵安軍介紹道。1992年,兵團第一個產業聚集園區——石河子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截至今年,兵團國家級、省級各類產業園區已達30家。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的召開及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推進,都為兵團產業園區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對此,兵團提出“通過5年左右時間,把產業園區建設成對外開放的窗口、產業聚集的洼地和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兵團產業園區自此進入發展“快車道”。
目前,30家省級以上各類產業園區中有國家級5家、省級25家,包括國家批準的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兵團分區,石河子、阿拉爾、五家渠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自治區批準的4家和兵團批準的21家產業園區。
在空間布局方面,兵團充分考慮了交通優勢、資源稟賦條件、工業基礎、重點區域、已建或擬建城市、口岸優勢等因素,目前,南疆8家、北疆18家、烏魯木齊市3家、東疆1家。
“通過多年發展,產業聚集園區已成為兵團經濟結構調整的助推器、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邵安軍說。2014年,石河子、五家渠、阿拉爾3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生產總值273億余元,工業總產值732億余元,在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中發揮了明顯的帶動示范作用。
面臨問題:規劃布局不盡合理、管理體制不完善、基礎設施投入不足
近年,兵團產業園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產業聯動、人才聚集、城鄉一體化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但是,同其他省市一樣,所有成長中的產業聚集園區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多年來,兵團產業園區多多少少存在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管理主體不明確、政策體系不配套、服務保障不到位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園區產業規劃不科學、產業集聚不明顯、發展不平衡。”邵安軍說。
“產業園區發展水平滯后于內地,一些產業園區規劃面積不足、產業布局不合理;一些園區規劃與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條件以及外部發展環境銜接不夠,影響了園區效能的發揮是個比較普遍的問題。”邵安軍說。
近年,在規劃方面,兵團產業園區在援疆省市的大力幫助下,實現了規劃水平的全面快速提升,有些園區規劃水平甚至高于內地一些地區。
從兵團層面來說,還存在園區發展不平衡問題。如國家級園區相對較少,且分布南疆少北疆多,各師園區數量也很不平衡。
“兵團產業園區還普遍存在融資渠道過窄、園區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等問題。”邵安軍說。企業融資渠道窄、融資平臺層次低,多數園區所屬地商業銀行規格低、貸款權限不足等,造成兵團產業園區融資難、國有資產“一股獨大”現象仍較普遍。
兵團一些產業園區因為融資難,尚未普遍形成以BT(建設—移交)、BOT(建設—經營—轉讓)、TOT(移交—經營—移交)等多種經營合作模式,基礎設施投入強度較低,與產業協作配套建設相對滯后,從而制約著園區的快速發展。
對策建議: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建立適合兵團產業園區發展的管理體制和服務體系,把園區建成兵團產業聚集的核心區、新型工業化的示范區
“經驗表明,產業園區的活力和生命力取決于高效、便捷的管理機制。”邵安軍說,產業園區管理工作涉及兵、師兩級及10多個部門,首要應該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建立便捷周到的營商服務體系。
針對產業園區存在的共性問題,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兵團在近年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強兵團產業園區管理工作的意見》《關于印發進一步理順關系推進兵團產業園區健康發展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成立由兵團主要領導任組長,兵團發改、商務、科技、工信、財務、人社、國土資源等10余個部門領導為成員的兵團產業園區工作領導小組。目前,該領導小組正在理順產業園區管理體制,明確產業園區管理權限、規范產業園區設立程序、建立產業園區考評制度,致力于推動兵團產業園區發展提檔升級。
“此外,還應按照‘先規劃,再建設’原則,科學確定產業園區規劃和產業發展模式。”邵安軍特別指出,“有的產業園區發展帶有一定的隨意性,起初只是一味引進企業,只注重企業數量,引進的企業大同小異,相似程度高,產業關聯度低,可持續發展能力弱,難以形成有效的產業鏈。推動產業園區長遠高效發展,必須合理布局相關產業和重大項目。”
“加快兵團特殊體制與市場經濟體制有效結合,創新兵團產業園區管理體制也很重要。”邵安軍說。兵團級六師青湖經濟開發區針對師市合一特殊體制及所屬單位行政區域交錯、管理職能重疊等問題,按照“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區團合一”模式管理開發區,使五家渠市的政府職能整體延伸到管委會,形成了發展的整體合力。
“對于解決兵團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這個難題,最有效的方法是促進多途徑、多方式的融資和合作。”邵安軍建議師市組建集中統一的投融資合作平臺,通過PPP(公私合作)、BOT(建設—經營—轉讓)、BT(建設—移交)和“飛地”等多種方式,解決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的投資、融資、建設、運營管理難題,實現產業園區建設和運營市場化、社會化和多元化。
“促進產業園區建設發展和提檔升級,需要注意方方面面的問題。”邵安軍說。比如,產業園區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必須明確方向,選擇符合產業園區產業定位的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各師內部以及各產業園區之間要加強協作,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促進優勢資源的合理配置和轉化。
在國家商務部推進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對口支援兵團產業園區工作中,明確了內地12個省市的2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對口支援兵團16個產業聚集園區。
“我們正在積極搭建平臺,促進雙方在投資促進、產業轉移、項目引進、人才培養、資金援助等方面建立聯系,不斷深化合作,推動兵團產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使之進一步成為產業聚集的核心區、新型工業化的示范區。”邵安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