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1日,成都市委常委(擴大)會議強調,堅持以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格局,大力實施軌道交通加速成網計劃。軌道交通建設一方面對城市發展格局起著重要的引領作用,一方面對產業發展起著強大的帶動作用。這一“引”一“帶”,猶如給城市與產業發展安上了加速器,在軌道交通加速發展巨大引擎的有力帶動下,一個勃發快進的軌道交通生態正在形成。加速成網號角下,成都將成為“西部軌交產業第一城”。
軌道交通
為天府新區建設打好“頭炮”
依據規劃,2020年成都市軌道交通建設里程達到650公里;中心城區尤其是三環內軌道交通密度將躋身國內先進行列;天府新區軌道交通也將初步成網,為天府新區城市發展提供良好的軌道交通條件。
中國地鐵工程咨詢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教授級高工、成都歷次軌道交通規劃編制工作的技術總負責人劉遷表示,軌道交通將引領城市發展格局是一個宏觀的定義,而在技術層面而言,軌道交通領域中的TOD(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模式,經過多年的實踐,其對建設新開發區和新城區的重要意義已經在國內城市形成廣泛共識。在新城快速發展的階段規劃成網,不僅有利于引導新城產業發展、人口的流入,還有利于整合新區城市規劃、路網規劃和軌道交通規劃進行統籌考慮,避免重復建設、降低建設成本。“引導產業只是目的的一部分,更確切地說是引導產業、生活、環境等城市要素的均衡發展。上海地鐵2號線建設促進了浦東新區的開發建設,廣州3號線建設促進了番禺新城的發展均是成功經驗。”他表示,目前天府新區正處在城市快速發展期,是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的關鍵時期。為避免出現中心城區因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滯后于城市發展,在軌道建設過程中導致道路重建、交通擁堵、軌道交通與城市功能結合較差等諸多問題,成都市正在加快規劃實施天府新區核心區軌道交通網絡,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實現軌道交通充分引領城市發展。
剛剛通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批復的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16-2020年),也體現了“天府新區核心成網”的理念:“11 號線是一條連接中心城區、天府新區、新津的市域快線,起于7號線的換乘站琉璃場站,然后向南,通過東西向與1、5號線的換乘,加強華陽新城內東西向的交通聯系,而后向西至新津。其中一期工程串聯了天府新城新川科技總部片區,萬安單元正興商業商務文博會展片區。可以說,11號線一期是一條貫穿天府新區的軌道交通線路。而該線路將與已經納入建設規劃的1號線三期工程、5號線、6號線、18號線,共同組成天府新區的軌道交通基本網,為推進天府新區的加速發展提供助力。”市建委軌道處處長房青川表示。
二三圈層
熱情迎接軌道交通建設高潮
在著眼雙核的同時,在全域成都方面,軌道交通的加快成網也充分考慮到了二、三圈層的需求。而二、三圈層更是以積極參與的姿態,迎接加速成網。
“根據2016年上半年最新地鐵線網規劃初步方案(非正式版本),雙流區域規劃地鐵線路共15條,累計地鐵線網規劃長度約196.9公里。地鐵線網密度在成都各區(市)縣中名列第二,僅次于天府新區直管區。”雙流區有關負責人表示。
地鐵建設對雙流的利好顯而易見——該負責人表示,地鐵建設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其高效、快捷、節能的特點更是處處體現著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地鐵建設還將提升公共交通的競爭力;而對日益突出的道路擁堵問題,這無疑也是一個有效的緩解措施。“地鐵的建設將為雙流未來城市發展和規劃帶來轉折。”該負責人說,地鐵線網把雙流主城區及各鎮街與成都主城區緊密聯系起來,在加速城鎮一體化建設的同時,將進一步優化城市結構。
10號線二期、12號線、21號線——目前線網規劃中,有三條地鐵線路串聯新津。“這三條線路構建起了新津衛星城與成都市中心城區以及天府新區核心區的公共軌道交通動脈,還將成為成都兩大國際機場的軌道交通聯系紐帶,對帶動天府新區兩翼產業帶高速發展意義重大。未來新津將成為天府新區西翼的軌道交通樞紐。”新津縣有關負責人表示。
如何解讀軌道交通加速成網帶來的機遇?為該縣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注入新動力——地鐵線網覆蓋了天府新區大創造西區產業園,對該區域工業企業影響巨大,特別是對實現產城一體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地鐵建設將有效帶動關聯產業——新津的金融服務業、電信業、文化傳媒、商業等相關產業將因為地鐵的到來而更具活力,形成新的商業氛圍和更加便捷的居住環境;地鐵建設還將帶動該縣生態旅游產業發展——地鐵線網輻射了該縣重要生態旅游資源,未來中心城區及周邊區(市)縣市民可選擇更加綠色健康的出行方式到新津旅游。
“我們區與‘雙核’之間實現了‘雙線互聯’。”溫江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按照目前的規劃,4號線、13號線實現了該區與中心城區的串聯;17號線、19號線讓該區實現了與天府新區的對接。“軌道交通建設必將對我區產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交通發展起到支撐作用、舊城更新起到推動作用、房地產發展起到助力作用。”
而各個區更是以空前的熱情和力度支持軌道交通建設——成立專門機構負責該區(市)縣軌道交通建設;建立專門機制,做好相關項目推進的協調、保障、服務等工作……“希望盡快通車、盡快成網”,成為大家共同的愿景。
加速成網
為軌道交通產業安上“加速器”
在中車成都產業園車間里,焊花四射中,“成都造”首款A型車——地鐵7號線首列車的生產正在緊張進行中,預計9月份將實現下線。
中國中車成都軌道交通產業園項目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56個重大高端成長性項目之一,將打造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中國軌道交通車輛生產、維修以及研發基地。而成都,正緊抓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長江經濟帶建設,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力爭用3年至5年時間,將成都打造成為中西部第一的城市軌道交通產業基地。
軌道交通規模以上企業91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戶;2015年,全產業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65億元,其中工程建設614億元,運營服務 68億元,裝備制造業83億元……成都軌道交通產業已初步形成以金牛區為研發總部、新津與新都為制造基地的“一總部兩基地”產業格局。成都軌道交通產業起步早、基礎牢,在科研教育、勘察設計、工程總包、裝備制造、運營維護等全產業鏈各領域實現了全覆蓋,行業內單位數量列全國第二。而軌道交通產業是成都市確定的五大突出發展產業之一,今年成都市出臺的《成都制造2025規劃》提出,到2025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000億元,其中,裝備制造達到1000億元以上,整車制造能力4000輛以上,成為全國重要的軌道交通產業基地,西南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維修和檢測基地,“一帶一路”軌道交通裝備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