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江省將健康產業列入全省七大萬億產業之一,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予以大力培育和扶持。李強省長提出,到2020年浙江省健康產業將成為新的萬億產業。可以預見,健康產業在未來的5-10年將駛上快速發展的高速公路,醫療衛生、疾病預防、健康保健、健康養老等健康產業將迎來一輪新的大發展。
現實基礎
嘉興發展健康產業有其自身優勢。
一是各類健康服務體系發達。從醫療資源數量來看, 目前全市擁有醫療衛生機構1381家, 醫療服務網絡已滲透至市、 縣 (市、 區)、 鎮(街道), 省級規范化社區服務中心 (鄉鎮衛生院) 創建率達96%; 醫療機構總床位數2.2萬張,每千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4.6張。從醫療保障服務來看, 全市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在98%以上, 全市大病保險參保人數實現全覆蓋, 保障水平逐年提升。從照護服務來看, 至2014年底,全市擁有長期照護機構114家, 總床位數26173張, 每百名老人擁有床位3.2張。
二是醫藥生產流通特色鮮明。嘉興市生物醫藥生產和流通總產值雖然不大, 但是部分龍頭企業在行業內具有非常鮮明特色。莎普愛思藥業的 “莎普愛思” 滴眼液榮獲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 是第一個國家二類眼科新藥, 單品銷售過億元。浙江潤強醫療器械公司是國內一次性醫用過濾器國家標準起草單位。天和藥業生產的血袋已完成12個國家注冊, 并通過美國、 日本等國的OEM (注: 授權貼牌生產) 認證。嘉興市生產的麻醉包在省內市場占有率達80%。嘉信醫藥公司是國內醫藥商業百強企業, 旗下擁有 “蘭臺藥局”、“童天成藥店” 和 “楊九牧” 三家百年老字號。嘉興醫藥健康電商產業園是浙北第一家醫藥類電商產業園。
三是健康消費需求快速增長。嘉興市處于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 健康需求旺盛, 健康消費基礎良好; 市居民醫藥保健消費意愿越來越強, 全市醫療保健類支出也呈現螺旋式上升趨勢, 近5年年均增長率達11.4%, 超出10年年均增長率近3個百分點。健康養老需求強勁, 2014年嘉興市老齡化率為23.4%, 已連續11年位居全省第一位。據預測, 2015年末嘉興市老齡化率將達到25%, 人口老齡化使得老年群體對于醫療的需求從原來的以醫療為主轉為醫療和照護并重。此外, 天然的區位交通優勢和成熟的行業融合基礎, 更為嘉興健康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嘉興發展健康產業尚存不足之處。
一是缺乏專門的機構。近年嘉興出臺了鼓勵健康領域內相關行業發展的一系列文件, 但到目前為止嘉興還沒有一個健康產業發展總牽頭的組織機構, 政策法規和制度體系還不健全,健康產業中部分行標準參差不齊,規范化建設不健全,導致市場競爭的無序性和產業發展的不可持續性。傳統的醫藥制造、健康旅游、文化創意類產業互相滲透不夠,不能形成各行業跨界融合發展的合力。
二是健康產業種類不多品質不高。天然綠色食品的供應配送、 保健藥品生產銷售、 健康管理中介、 康體照護等還與群眾的需求有差距。健康保險類產品不夠多樣化,針對重大疾病類的保險較多, 針對長期照護類保險較少。健康產業未形成完整的健康產業鏈, 分散投資多、 系統投資少, 診斷治療投入多, 預防康體投入少。
三是社會資本投入健康領域的規模性效應還未形成。嘉興市社會事業領域還未真正形成公辦機構保基本、民辦機構優服務的格局。社會資本的投資空間不足,社會資本投資門檻較高, 還存在 “玻璃門”、“隱形門” 現象。民辦醫院投資項目體量小、規模小。全市民辦醫院開放床位在200張以上的僅4家, 500張以上僅2家, 2014年民辦醫院門急診人次、 出院人數均僅占全市總量的6%。民辦養老項目高端多, 中端少, 面向社會中間群體的項目不多。
四是居民的健康消費觀念有待積極引導。從嘉興城鄉居民八大類消費支出來看, 2014年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醫療保健類消費支出為1587元和887元,分別占總消費支出的6.9%和5.5%, 列第五位和第六位。大多數居民的健康觀念還是重治療、 輕預防, 養生、 保健、“治未病” 觀念還未深入人心。
總體思路
創新融合,明確健康產業發展三大思路。根據嘉興市現有健康產業發展基礎, 嘉興未來健康產業發展思路主要抓好三大融合: 一是將智能化養生養老產業與抗衰老康復產業相融合; 二是將醫藥、 醫療器械、 保健食品等健康制造業與醫藥健康產品中轉流通、 專業配送物流業相融合; 三是將個性化健康檢測評估、 亞健康保健等中介咨詢服務業與江南傳統的健康養生文化相融合。
精心布局, 劃定健康產業發展三條走廊。嘉興市健康產業布局按資源特色可分為藍橙綠三條走廊。藍色走廊(濱海帶): 以省級濱海港產城統籌發展試驗區為主要載體,發揮海河聯運優勢, 圍繞北起平湖金絲娘橋, 西至海鹽長山閘共74.1公里的海岸線,依托九龍山度假區、南北湖、錢塘江等形成一個以體育賽事、休閑療養為主要內容的沿海藍色產業帶。橙色走廊(城市帶):借助嘉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領先優勢,通過完備的服務網絡將健康理念、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方式傳遞給每一位市民。依托嘉興溫泉養生小鎮、蟲草小鎮、智能養老社區、康復醫院、健康產業園等,聚合成智能化健康橙色產業帶。綠色走廊(休閑帶): 通過健康服務產業平臺串聯起嘉興境內具有水鄉雅韻、人文風華特色的健康旅游資源,依托南湖、月河、梅灣街、西塘、烏鎮、大運河等江南特色旅游板塊,形成健康與旅游、養老、康復等相結合的綠色產業帶。
重點突出, 找準健康產業發展三大方向。一是智慧型康復養老基地。以 “互聯網+智慧醫療” 為基礎、 積極拓展“互聯網+智慧康復” 和 “互聯網+智慧養老” 服務內涵。硬件方面依托康復類專業醫療機構的建設發展, 積極引入國內外高品質醫療康復機構, 通過獨資、 合資和合作的方式,建成醫療康復及相關配套產業的集聚地。軟件方面, 通過移動通信客戶端等智能終端完成實體醫院與虛擬醫院的聯動, 為老年人提供快速便捷的養老服務。建立養老服務實時交換系統, 通過可穿戴式設備、 生命體征監控等方式實現家庭與社區、 老人與社會、 老人與家人的實時交流互動。建立養老幫扶網絡系統, 降低為老服務成本, 提升養老服務覆蓋面。
二是休閑型養生度假勝地。積極打造具有外延養生功能的服務, 大力開發生態農事體驗、 養生居所、 體育賽事、 節慶活動等具有健康功能的度假產品。加強傳統食品開發, 促進 “五芳齋” 等一批健康食品老字號市場知名度的再提升。加強健康菜品繼承創新, 把江南美食特有的清爽雅秀與中醫養生理念融合, 研發更具有市場吸引力的健康美食產品。
三是特色型健康制造基地。加強傳統醫藥保健品品牌保護, 重煥 “蘭臺藥局”、“楊九牧”、“鐘介福藥店” 等一批醫藥類老字號光輝。助推新興產品發展, 鼓勵杭白菊、 鐵皮石斛等中草藥種植類、 蜂產品制造類、 綠色有機食品類做大做強。激勵科研創新, 對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藥品、 醫療器械、 老年和康復輔具用品制造集散等產業要加大支持力度。推動健康制造業與健康服務業做好互相配套, 要積極研發與健康服務業發展相配套的產品。
相關建議
健全機構, 做好健康產業政策突破。成立健康產業發展的專門機構, 理順工作關系, 建立多部門協調制度, 統籌處理健康產業發展中的具體問題。及時了解市場政策訴求, 抓緊政策研究, 科學設置好社會資本舉辦醫療、 養老等機構的布局規劃; 積極出臺民間資金進入健康公共服務領域的實施細則; 及時將社保、 醫療、 疾控、 養老、 康復等基本公共服務納入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目錄。統籌考慮健康制造業和健康服務業引導政策, 推動健康產業各領域之間支持滲透, 有效銜接健康產業的上下游產業鏈, 擴大健康產業發展帶動面。
凝聚力量, 構筑健康產業發展載體。借助浙江打造健康產業 “四個一批” 示范項目的契機, 搶抓機遇、 提前介入、密切對接, 爭列全省試點示范基地。成立全市健康產業發展 “四個一批” 示范點儲備孵化庫, 將處在成長期的市級示范點納入孵化庫, 關注示范點發展情況, 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加速推進健康產業平臺集聚, 充分利用好嘉興科技城等一批重大產業平臺, 筑巢引鳳, 提高健康產業平臺運轉效率。
資源共享, 打造 “健康嘉興” 品牌形象。將嘉興市醫療養生資源與山、海、湖、河、泉等旅游資源疊加, 不斷開發新型的健康旅游服務項目。促進旅游業與醫療、養老、保健、養生等行業的融合, 發揮旅游業的宣傳優勢,推動 “健康嘉興”的城市品牌傳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借助世界互聯網大會、中國• 嘉興端午民俗文化節、中國國際錢江(海寧)觀潮節、 江南網船會等一批品牌節慶、 展會宣傳推介嘉興市 “秀美江南、 養生福地” 的健康城市形象。
精細服務, 努力優化健康產業發展環境。鼓勵各類創業投資機構和融資擔保機構對健康產業新業態、 小微企業開展融資服務。鼓勵企業、民間資本投資健康產業,對于符合條件的健康產業企業, 積極推動其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相關部門要積極引導, 推動金融機構、產業資本共同籌資設立健康產業投資天使基金, 帶活融資市場。加大產業招商力度, 積極宣傳推介嘉興市健康產業投資方向與政策, 吸引海外基金、 國際資本等以合資、 合作形式投資嘉興市健康產業。鼓勵嘉興市醫療機構優先使用本地生產的優質藥品、 醫療器械等產品, 做大本地產品市場。將商業保險納入醫保個人賬戶資金使用范圍, 鼓勵購買醫療照護類保險, 允許醫保個人賬戶在一定范圍內用于健康照護類和體育健身類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