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類政策解讀  政策解讀
    規劃類行業新聞  行業新聞
    規劃成果  規劃成果
    產業調研成果 產業調研成果
    招商策劃成果 招商策劃成果
    概念規劃成果 概念規劃成果
    地產策劃成果 地產策劃成果
    投融資顧問成果 投融資顧問成果
    園區規劃成果 園區規劃成果
    產業規劃成果 產業規劃成果
    企業戰略成果 企業戰略成果
    首頁 > 行業新聞

    工信部等四部委制定實施吉林裝備制造業轉型發展方案

    來源:中機院  時間:2017-07-28  點擊:569
    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工信部等四部委發布文件,按照吉林省工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總體要求,制定本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加快推動東北地區經濟企穩向好若干重要舉措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機械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工信部等四部委《關于印發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的通知》和《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按照吉林省工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總體要求,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一)總體要求
     

    圍繞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化發展方向,以裝備制造技術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為核心,以創新發展為動力,以著力打造國際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國內領先的遙感衛星高端裝備、精密儀器與裝備和“專精特新”裝備等研發制造產業基地為重點,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加快培育新動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二)發展目標。
     

    1.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到2020年,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支撐產業發展的新動能基本形成,全省裝備制造業實現產值3500億元,增加值力爭占全省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
     

    2.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研制一批重大成套裝備和核心零部件,建成一批綜合性服務型研發平臺。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研究與開發(R&D)經費投入明顯增加,骨干企業達到3%以上,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100家。
     

    3.智能制造快速發展。裝備智能水平明顯提升,重點領域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0%以上,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0%以上,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達到50家。
     

    4.質量品牌明顯提升。重點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完善,產品質量明顯提升;品牌培育收效明顯,中國馳名商標、吉林省著名商標、吉林省名牌產品達到200個。
     

    二、推動供給結構升級

    (一)加快培育新動能。
     

    1.提升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體系。依托高速動車組檢修基地建設,加快引進牽引系統、制動系統、空調系統等配套企業,提升省內配套水平,省內配套率力爭達到40%。推動發展服務制造,支持長客股份公司擴大檢修業務、拓展協同研發、完善運維體系等產業鏈增值服務。加快國際化發展戰略布局,推進俄羅斯高鐵、美國波士頓地鐵、澳大利亞地鐵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先進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基地。
     

    2.擴大遙感衛星高端裝備領先優勢。加快推進長春航天信息產業園建設,到2017年形成30顆衛星、200架無人機研發生產能力。加快“吉林一號”遙感衛星組網建設,到2020年實現60顆衛星在軌運行。加快構建衛星制造產業鏈,推動圖像傳感器、光學相機、太陽(星)敏感器、碳纖維構件、飛輪控制力矩陀螺等關鍵核心部件研發制造及產業化,帶動光學制造、精密機械、光電傳感、新材料產業發展。
     

    3.打造精密儀器與裝備產業基地。依托精密儀器與裝備國家實驗室,加快發展高分辨率衛星有效載荷、38納米光刻機、高通量基因測序儀等高端裝備。支持長春新區精密儀器與裝備制造園區建設,推進激光刻劃機、精密減速器、高精度光柵、絕對式光柵尺、位置速度傳感器、原位測試儀、“吉灣一號”云終端、虹膜生物識別等精密儀器與裝備加快發展。
     

    4.提升“專精特新”裝備特色優勢。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業,擴大在行業細分領域的絕對優勢。支持智能試驗機、危險化學品視覺定位灌裝成套裝備、智能禽類屠宰生產線等“單項冠軍”企業加快發展。加快推進冰雪裝備發展,支持企業研發壓雪車、雪地摩托車、模擬滑雪器等冰雪裝備。加快安全裝備發展,支持智能抑爆裝置、矩陣式脈沖滅火系統、HAN阻隔防爆橇裝成套設備等研發及產業化。
     

    5.加快優勢傳統裝備高端化發展。農機裝備,支持研發15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和精密變速箱、精密播種機、大型聯合收獲機、秸稈撿拾膨化機等產品。電力設備,支持智能型一體化變電站、風力發電升壓變電站成套設備及永磁高壓開關、精密電力儀器儀表等加快發展。能源裝備,支持開發石油液面探測系統、鉆探隨鉆感知系統、復合可溶橋塞、大噸位異型修井機、高效節能換熱器、換熱機組等高端裝備。
     

    (二)推動技術和管理創新升級。
     

    1.加快軌道交通裝備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加快國家軌道客車系統集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進一步提升長客股份公司與中國鐵科院、青島四方所、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等協同研發能力,推進中國標準高速動車組、混合動力動車組、高寒寬軌高鐵、時速400公里以上跨國聯運高速列車等產品協同研發及產業化。推動我省碳纖維、鋁合金型材、大部件制造、電氣系統等重點配套企業與主機廠協同創新能力建設。
     

    2.推動精密儀器與裝備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支持長春光機所精密儀器與裝備國家實驗室建設,推動以長春光機所為核心組建國家精密儀器與裝備創新聯盟。依托長春新區精密儀器與裝備產業園,推動組建精密儀器與裝備創新中心,爭創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支持我省碳纖維協同創新中心、先進醫療器械協同創新中心建設,推動創新成果在精密儀器與裝備領域擴大應用。
     

    3.推動衛星及應用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推進長光衛星公司與軟通動力、中電科等深化合作,加快航天信息綜合應用與服務平臺和“吉星客”創客空間建設,推動科技部“空天地”一體化信息港東北基地落戶長春,打造空天遙感大數據“雙創”基地。推動“吉林一號”與北斗系統、高分吉林數據中心協同創新發展。推動衛星核心部件、智能綜合應用終端和軟件產品的協同開發應用。
     

    4.加快高端裝備技術創新。對接國家高端裝備創新工程,著力突破一批重大裝備關鍵技術,支持長客股份公司加快新型車體、高性能轉向架、列車牽引、網絡控制等關鍵技術(系統)攻關;支持長春光機所、長光衛星公司研制更高分辨率、更大幅寬遙感衛星;加快突破光刻機高楨顯示大容量數據輸出及刻寫數據算法處理技術;支持光熱發電裝備、核電換熱設備、氫能源設備等新能源裝備關鍵技術研發。
     

    5.推廣精益管理模式。增強企業精益管理理念,在裝備制造業大力推廣“精益管理模式”。推動企業研發、生產、銷售等全價值鏈精益化管理,把“精益管理模式”應用于企業各個環節,優化工藝流程、縮短生產周期,降低庫存,穩定提高產品質量,全面提升行業能源、資金、材料、人力等各種資源的運轉使用效率,大力降低企業生產和管理成本,增強企業競爭力。
     

    (三)實施裝備工業強基工程。
     

    1.推動核心基礎零部件加快發展。提升關鍵核心零部件的配套能力,支持精密減速機、控制系統、末端執行器等機器人核心部件研制生產;支持高精度光柵、絕對式光柵尺、高端CMOS圖像傳感器、速度位移傳感器等精密儀器與裝備核心零部件加快發展;支持超精密液壓元器件、氮氣平衡器、盾構機專用刀具等基礎部件加快發展。
     

    2.推動重點新材料在裝備制造業應用。推動我省優勢新材料與裝備制造融合發展,推動碳纖維、玄武巖纖維、聚酰亞胺等新材料在軌道客車、衛星、航空器等裝備上的工程化應用;推動生物基聚乳酸、可溶解金屬材料等與增材制造裝備制造融合發展;推動特種傳送鋼帶材料、石墨烯、稀土鎂合金、高端稀土晶體等新材料在裝備制造領域的推廣應用。
     

    3.加快推廣先進基礎工藝。支持鋁鎂合金鑄(鍛)造、不銹鋼激光焊接、高強度鋼熱成型、高鐵耐高寒油漆表面處理、內高壓成型等先進工藝在裝備制造業中的推廣應用;加快推進大族激光與長客股份公司技術合作,協同開發不銹鋼車體激光焊接新工藝。
     

    4.繼續提升產業技術基礎。依托軌道客車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等平臺,提升軌道客車新產品及關鍵零部件開發試驗驗證支撐能力;推動熱力環境試驗、空間環境模擬試驗等重大試驗設施建設,提升遙感衛星研制支撐能力;支持行業中試中心、檢測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支持企業爭創國家技術創新示范單位,爭取國家重大科技專項。
     

    三、推動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一)加快發展智能制造裝備。支持合心機械與清研資本深度合作,組建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基金,成立清華大學吉林智能制造研究中心,建設智能制造產業基地;支持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設備、智能傳感控制等關鍵技術創新,加快推動汽車制造智能工藝裝備、禽類屠宰智能成套生產線、民爆炸藥智能生產線等創新發展。
     

    (二)推進裝備工業協同制造。支持裝備制造企業開展基于互聯網的研發設計、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等系統的橫向集成。支持長客股份公司等大型骨干企業與配套企業、戰略協作方利用互聯網、云平臺、大數據等信息手段,在新產品開發研制過程中,開展并行設計、協同制造。
     

    (三)推進裝備工業服務制造。支持裝備企業開展以產品全生命周期為目標,提供在線技術支持、遠程咨詢、故障診斷、遠程運維等服務,向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升級。支持恒濤鍋爐開展個性化鍋爐模式壁定制服務,支持換熱設備企業由單獨提供設備向提供系統集成總承包轉變,支持國遙博城、威和航空、山河科技等無人機企業在農林植保、國土勘測、防洪減災等領域開展專業化服務。
     

    (四)推動發展高端再制造。推動增材制造、激光熔覆、等離子修復等再制造技術發展,支持長春光鑄光電公司利用增材制造技術修復軌道客車輪對及飛機發動機業務發展,支持合心機械利用德國GRG再制造優勢技術開展老舊機床、自動化生產線等翻新和智能化升級,率先在汽車、機械、食品等領域實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在役再制造。
     

    四、推動軍民深度融合發展
     

    (一)推進航空裝備制造與維修產業發展。依托中航工業、中航發工業駐地企業優勢資源,推動建設通用航空維修基地、發動機維修基地;支持建設吉林航空產業園,謀劃推動天津領先集團、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等來我省投資興業,開展DA40初教機研發制造、飛行員培訓、通用航空運營、特色航空小鎮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固定翼輕型飛機、無人機、機場跑道異物監控設備、飛行員前庭功能檢測設備等航空裝備產業化。
     

    (二)推進優勢民品服務國防建設。支持“吉林一號”衛星星座系統按照軍民商共用原則布局建設,結合軍隊需求,深度開發衛星遙感數據,擴大國防領域應用范圍。加快推動新型無人機、專用車、矩陣脈沖滅火系統等優勢裝備列裝。
     

    (三)推進軍民兩用技術雙向轉移。搭建和完善軍民兩用技術信息交流、資源共享平臺,推進重點實驗室、軍工重大實驗設施等向社會開放服務,拓展軍民兩用技術融合范圍。加快推動光機電跟蹤、大功率激光、先進材料等優勢技術在民用領域的應用,成為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技術支撐。推動高端CMOS圖像傳感器、“吉灣一號”云平臺、艦船用換熱器等民用技術應用于軍工領域,形成軍民科技資源交互發展的格局。
     

    五、加強品牌培育引領

    (一)強化重點企業品牌引領。
     

    1.加快提升企業競爭實力。積極推動世界、國內500強裝備制造企業與省內企業的合資合作,通過嫁接改造提升競爭力。支持合心機械、吉林通用機械、東北工業集團等重點裝備企業通過國際并購重組、戰略合作、資本運營等方式獲得國際先進技術、高端人才、國際市場等優勢資源,擴大核心競爭力。
     

    2.培育細分領域冠軍企業。加快培育“單項冠軍”企業,積極推動裝備企業參加“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計劃,支持艾斯克、歐維姆、北方灌裝、亞聯、拜特、金沙數控、禹衡光學等一批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加快發展,成為細分市場領域的冠軍企業。
     

    3.著力培育行業知名品牌。擴大“中國高鐵”作為“中國名片”的品牌示范引領效應,帶動“吉林裝備”品牌提升。加快打造“吉林一號”、“吉灣一號”、“THT巨元”等成為知名品牌,擴大吉林裝備品牌影響。鼓勵艾希科技、百浪汽車裝備、天奇裝備等一批“專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業依法申請中國馳名商標保護,爭創吉林省名優產品。
     

    (二)加強企業質量主體建設。
     

    1.落實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引導裝備制造企業牢固樹立“質量第一、品牌至上”的質量意識,推動落實企業質量首負責任制,建立企業崗位質量規范和質量考核制度。引導企業建立質量應急處理制度,嚴格執行重大質量事故報告制度,切實履行質量責任及缺陷產品召回法定義務,完善產品質量損害賠償機制。
     

    2.推進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支持裝備企業圍繞研發設計、物料采購、生產組織、售后服務的全流程質量管理,構建質量管理體系。支持開展卓越績效、精益生產等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支持企業提高質量在線監測、控制能力和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引導企業健全和完善產品質量、品牌管理體系。
     

    3.推進企業標準體系建設。鼓勵裝備企業開展標準化研究,支持將技術領先優勢上升固化為標準。支持企業參與申報國家智能制造標準。引導企業與國際標準對比,對接國際標準,鼓勵企業參與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制定,支持長客股份公司、長春發電設備總廠、通化建新等國際產能合作和裝備“走出去”企業加快對接國際標準。
     

    六、推動需求結構升級
     

    (一)引導城鐵車輛個性化市場需求。支持長客股份公司、長客-龐巴迪公司跟蹤國內外城市軌道車輛市場,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手段分析目標市場人文環境、歷史文化、建筑風格、氣候特征等,為用戶提供與當地文化相融合的安全、智能和綠色環保的個性化解決方案,培育潛在客戶,引導城市軌道交通裝備需求升級。
     

    (二)推廣智能制造生產模式。鼓勵汽車、石化、食品、裝備、制藥等優勢產業重點企業采購省內智能制造裝備,建設智能單元、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組織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積極爭取國家智能制造專項、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支持,擴大智能制造生產模式應用范圍,帶動智能裝備發展。
     

    (三)推廣PPP(公私合營)合作模式。鼓勵和支持重點企業采用PPP模式參與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支持長客股份公司運用自身技術優勢和品牌影響力,采用PPP模式參與國內外地鐵建設項目。支持合心機械按照PPP模式率先在長春市建設智能停車場,并在全國復制推廣,擴大市場規模和影響。推動大族激光以PPP模式在長春市建立深圳大族激光裝備產業園區,引導資本、技術、項目向園區集聚。
     

    七、加強人才培養力度
     

    (一)加快人才團隊建設。加快培養和引進裝備制造業發展急需的懂技術、會管理、熟悉國際投資貿易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鼓勵企業在國外、發達地區建立研究中心,集聚人才,跟蹤開發前沿技術。支持大中型企業建立內訓機制,培養企業員工操作技能;鼓勵大中專院校按照產業發展人才需求,培養實用技能人才;鼓勵開展就業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為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二)加快培育“大國工匠”。對接“吉林工匠”培育工程,鼓勵企業設立“大師工作室”,開展技能大師、首席技師評選活動,培育技術骨干和技術能手,提高全員素養。推廣長客股份公司“大國工匠”培育模式和標桿榜樣,鼓勵企業參與焊接、模具鉗工、機器人等領域開展的全國性技能大賽,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培育出更多的“大國工匠”,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三)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著力提升企業家國際視野、創新性思維以及管理能力;營造法制化透明化公開化的營商環境,為企業家創造創新創業發展氛圍。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關懷企業家、培養企業家、尊重企業家的濃厚氛圍,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強企業家參政議政,吸納知名企業家參與裝備發展政策的制定、檢查和評估。
     

    (四)加快推進產教融合。建立產教融合平臺,推動省內大專院校、職業技術學校按照企業人才需求,設置專業課程,開展人才培養。支持吉林大學、長春工程學院等開設衛星遙感數據開發、無人機設計與操控等方面專業課程。推動長客股份公司、吉林通用機械、長春合心機械等重點企業借助產教融合平臺,培育智能感知、分析檢測、遠程運維、云終端服務等人才,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八、保障措施
     

    (一)落實首購首用政策。落實吉林省《關于加快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關鍵零部件和重點新材料推廣應用的政策意見》,通過保險補償、融資支持、專項引導和獎勵等措施,加快推動省內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關鍵零部件和重點新材料推廣應用。
     

    (二)加強金融扶持。引導金融機構優先支持技術先進、帶動支撐作用明顯的裝備制造業項目。積極探索設立產業發展基金,推動設立智能制造發展基金。引導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等社會資本進入先進裝備制造業,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中小企業板、創業板、新三板上市融資或發行企業債券。鼓勵開展設備租賃和融資租賃業務,建立設備租賃和融資租賃擔保機制,發揮融資杠桿作用。
     

    (三)加大政策支持。對接國家深入推進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中國制造2025等相關政策,支持企業申報國家重大技術專項資金、“中國制造2025”專項資金等。發揮省級專項資金引導作用,支持對行業發展起關鍵作用的重大項目和創新項目。
     

    (四)深化開放合作。支持企業“走出去”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和產品出口。支持省內企業并購國外優質企業、技術中心,開展戰略合作。支持企業利用我省與浙江省、天津市建立對口合作機制平臺,圍繞資金、技術、市場、“互聯網+”、開放平臺等開展合作,支持“吉林一號”、軌道客車、“專精特新”等優勢裝備開發拓展浙江、天津市場。(五)加強央企與地方合作。支持中航集團、中航發集團、兵器集團、中國中車等央企深化與地方合作,支持長客股份公司加快發展,鼓勵企業參與動車組檢修項目,推動中國中車更多資源向吉林省布局。支持中電科與我省就“吉林一號”工程開展深化合作,在我省建設“空天地”一體化大數據信息港。支持中航集團、中航發集團建設吉林航空裝備制造與維修基地。
     

    (六)加強安全生產督導。積極配合安監、消防、質監等綜合(專業)監管部門,指導重點裝備企業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執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強化現場安全管理和重大危險源監控,強化關鍵設施裝置安全運行維護和安全防范措施,健全完善安全生產應急預案,做好應急裝備物資儲備,有效防范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加強網絡信息系統安全,強化工控系統安全體系建設,確保裝備信息安全可控。

    上一篇:鹽城市大豐區三龍鎮工業園區令人觸摸到“園區興鎮”的強勁脈搏
    下一篇:貴安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對接軍民融合產業發展項目又有新突破
    規劃首頁 | 業務領域 | 規劃收費標準 | 資源優勢及資質 | 咨詢業績 | 官網地圖
    Copyright 2000-2020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 版權所有 北元律師事務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漢威國際廣場4區3號樓5層
    全國免費咨詢熱線:400-666-8495
    傳真:010-51667252-666
    備案號:京ICP備08008382號-3
    掃一掃關注
    中機院
    園區規劃
    產業規劃
    中機院微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无码|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国产日韩综合一区二区性色AV| 亚洲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 内射少妇一区27P| 在线观看日本亚洲一区|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亲子乱AV视频一区二区| 夜夜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www一区二区www免费|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 亚洲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瑟| 亚洲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日韩好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精品日韩一区二区小说|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桃色|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中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入口| 搡老熟女老女人一区二区| 欲色aV无码一区二区人妻|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播放|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免费下载| 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