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浦保稅港區是我國繼上海洋山保稅港區、天津東疆保稅港區和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之后,設立的第四個保稅港區,也是我國在華南地區設立的首個保稅港區。
洋浦保稅港區規劃建設面積為9.2063平方公里。按照“統一規劃,一次報批,分步實施,分期驗收”原則,分三期進行建設。其中一期建設面積為2.5平方公里,二期建設面積為4.7063平方公里,三期建設面積為2平方公里。
海南洋浦保稅港區功能規劃和發展定位
海南洋浦保稅港區主要規劃為4大基本功能區:港口作業區、倉儲物流中轉區、出口加工區、研發加工制造區。
海南洋浦保稅港區發展定位是:建成環北部灣地區面向東南亞最為開放的航運中心和石油、天然氣、化工原料、漿紙、紙制品、公共貨物保稅倉儲、中轉交易的物流中心以及化工下游產品出口加工基地。洋浦保稅港區在比照執行已批準的保稅港區相關政策基礎上,將參照國際慣例,積極探索和先行先試更為開放的管理政策,尤其是油、氣、化工原料儲運交易的管理政策。
一是將發展成我國以石油、化工產品為主的區域性航運和物流中心,洋浦作為我國南方大型石油基地的框架已經形成,洋浦保稅港區將成為我國南部地區以石油為主要業務的國際性航運和物流中心,國際市場輻射到東南亞及東北亞。
二是將發展成我國重要的石化產品出口加工基地,依托洋浦大型石化基地的全面建成及石化產業鏈的不斷延伸,洋浦保稅港區將發展成為具有較大規模的國際化石化產品出口加工基地;同時,洋浦大型制漿造紙基地的簡稱,也將推動洋浦保稅港區發展成我國重要的漿紙及紙制品出口加工基地。
三是將成為我國面向東盟的“窗口”。我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于2010年建成。東盟10國中有9國臨海,中國與東盟的自由貿易將通過海上運輸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