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倉中德產業園的特色之路和經驗
從 1993年第一家德資企業落戶太倉,到成為中國著名的“德企之鄉”,太倉用20多年專注不懈的努力,為中小產業園區的發展樹立了一個成功的范例。截至目前,太倉的德資企業已經超過200家,項目總投資20多億美元,注冊資本近10億美元,年工業產值近300多億美元,形成汽車配件、機械制造、精密電子等多個高科技產業鏈,成為德資在中國發展最好、密度最高、經濟效益最明顯的地區之一。同時,與德國在經貿、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也取得了豐碩的合作成果。 2008年,國家商務部、德國經濟部共同授予太倉為全國第一個“中德企業合作基地”稱號;2012年,全國首個中德中小企業合作示范區在太倉揭牌;同年,全球第八個,也是繼上海、北京之后中國第三個德國中心簽約落戶太倉,將為太倉及周邊地區的德國企業提供全面服務。他們的經驗主要有:
以精準招商策略吸引眾多德國中小企業。作為毗鄰上海的小城市,太倉以其特有的舒適與平和吸引眾多德國中小企業前來投資。二十多年來,太倉根據其城市地理優勢及資源稟賦制定了精準的招商策略,以“專注、專心、專業”的招商態度,鍥而不舍地緊盯德國中小企業,引進多家德國本土“隱形冠軍”企業。這些德資企業大多分布在某個細分領域,經過長期研發創新,開創了自己的品牌,并在工藝上精益求精,在細分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中德文化深度融合推動緊密合作。太倉市充分借鑒德國中小城市的發展經驗,堅持“綠色、低碳、集約”的城市建設理念,注重城鄉環境和風貌特色的優化,充分體現豐富歷史文化內涵,形成“城在田中、園在城中”的現代田園城市風貌,為在太倉工作的德國人提供優質的服務和良好的生活環境。太倉還與德國開展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動,將德國社會生活和人文特質等元素更多地融入到太倉文化中,使雙方的合作進入一個多領域拓展、全方位推進的新維度。
“雙元制”教育模式助力德企騰飛。德企聚集助力太倉經濟發展實現質的跨越,但隨之而來的“技工荒”問題也曾讓太倉面臨新的挑戰。為保證經濟可持續發展,有效破解技工荒難題,太倉市政府模仿德國“雙元制”教育體系,大膽提出“政府引領、雙元參與、合同執行、成本分擔”的雙元制教育體系,將學校教學與企業需求相結合,實現互贏。近年來,太倉在發展中不斷摸索,結合當地實際,逐漸形成工學交替的本土化培養模式。經過10多年的發展,各種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先后成立,年培育德國ahk認證的技術工人近千人,有效地解決了當地外資企業技術人才緊缺的難題,也極大地滿足了當地企業對專業技術工人的需求。
德企集聚形成技術溢出和管理溢出效應。德資企業的不斷集聚對太倉當地企業產生積極的技術和管理溢出效應,催生了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自主品牌的科技創新高成長性企業。目前,太倉有近300家民營企業為德企提供配套生產服務,開展協作配套和產需對接,形成了較為穩定的配套協作關系。同時,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培育了大量“技術藍領”,其中流入民營企業的比率超過四成,極大提高了民營企業技術實力,為太倉整個制造業的加快發展、轉型升級奠定了重要基礎。此外,太倉積極引導多家德資企業與民營企業開展互動交流,就管理決策、經營戰略、價值導向和組織文化等各個方面內容進行對接,將德國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經營理念帶入民營企業。
借鑒太倉經驗,加快推進無錫市中小產業園區轉型發展步伐
近年來,無錫市省級以上開發區正步入轉型升級發展的新階段,但仍有部分開發區和眾多中小產業園區發展步伐不夠快,尤其是在園區發展定位、規劃建設、產業特色、生態環境等方面,沒有形成具有自身品牌特色的競爭優勢。太倉的經驗說明,中小產業園區雖然規模不大,但只要形成自身的專業特色、形成產業集約集聚、形成品牌競爭優勢,同樣可以成為具有爆發力的經濟增長點,成為產業強市的重要力量。無錫借鑒太倉中德產業園的經驗,結合本地實際研究對策,精準施策,全面加快推進中小產業園區開發建設步伐,打造一批在區域競爭中有影響力和品牌競爭力的國際化產業園區。
聚焦專業化,做大做強園區主導優勢產業。在當前的新形勢下,產業園區的發展必須改變傳統的“大而全”“攤大餅”的粗放式發展方式,走出一條科學定位、精準招商、集約集聚、專業服務、創新發展的轉型升級之路。太倉中德產業園之所以能在當前開發區艱難轉型中脫穎而出,其核心經驗就在于他們多年來始終堅持“專注、專心、專業”的發展理念,鍥而不舍地堅持“精致、細分、可持續”的專業化發展思路,實現園區錯位發展、差別競爭。我市可學習借鑒太倉中德產業園的經驗,引導和推動中小產業園區進一步明晰發展定位,精準定位園區發展的主導產業和戰略目標,持之以恒推動園區專業化發展,不斷提升園區主導產業的集聚和競爭能級,根據各個園區的不同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特色,推進先進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等具有特色優勢的產業項目引進、培育、落地,形成產業結構合理、產業布局科學、產業發展集聚、產業競爭優勢明顯、各具特色的現代產業發展新高地。
聚焦特色化,形成園區發展獨特品牌效應。太倉中德產業園以小而專、小而強、小而美、小而優的獨有特色在海內外形成強大的品牌效應,成為德資企業交口稱贊的投資熱土,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太倉上到政府、下到園區,各級干部始終堅定對德合作的目標和方向不放松,圍繞不斷深化對德合作,在招商引資、項目服務、環境營造、教育培訓等各方面形成一整套獨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做法,使德資集聚成為園區招商的一張響亮的名片。無錫曾是國內知名的“日資高地”和“韓資板塊”,這是無錫市深化產業合作的基礎和優勢。無錫市各產業園區應學習借鑒太倉中德產業園的經驗,善于培育和打造園區的特色優勢,善于做園區特色的加法和乘法,不斷鞏固和放大園區特色的品牌優勢和影響力。
聚焦國際化,建設符合“四化”要求的一流園區。當前的時代背景,對政府服務、招商引資、環境建設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開發區和產業園區的國際化建設迫在眉睫。太倉成為中國德資企業集聚度最高的區域和國家級中德合作基地,其重要法寶,就是國際化的招商理念和國際化的投資環境,在政府服務、知識產權保護、生態環境、人才培訓教育、生活配套保障等各個方面為德國企業創造了一個賓至如歸、安居樂業的“天堂”。無錫擁有優越的區位優勢和自然環境及產業資源稟賦,下一步,無錫市開發區和產業園區不妨以太倉中德產業園為榜樣,按照“智能化、專業化、綠色化、服務化”的要求,重點做好提升國際化發展水平,對照國際化園區的標準,找差距,補短板,攻難點,使開發區和產業園區建設與國際標準全面接軌,把無錫市開發區和產業園區建設成為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水準園區,為產業強市和建設“強富美高”新無錫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