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農業示范區典型圖
日前,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農業對外開放工作的意見》,提出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全面實施農業“引進來、走出去”、“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圍繞加大農業資金技術引進力度、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擴大農產品出口、加快農業“走出去”、深化農業國際交流與合作等五個環節,完善農業對外開放戰略布局,形成開放有序、有效供給、交流順暢、融合共享的農業發展新格局。
《意見》明確提出,到2017年底,建成國際標準農產品生產示范區(基地)100個以上,取得境內有機農產品或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和商標注冊的產品(企業)50個以上,取得境外農產品商標注冊或國際質量管理體系、生產規范認證的農產品企業(產品)200個以上,全省農業利用外資、對外投資和農產品出口年均增速保持5%以上,出口農產品一次檢驗合格率達到99%以上。到2020年底,國際標準農產品生產示范區(基地)達到200個,取得境內有機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和商標注冊的產品(企業)達到100個,取得境外農產品商標注冊或國際質量管理體系、生產規范認證的農產品企業(產品)達到300個。
為實現以上目標,《意見》提出加大農業資金技術引進力度。圍繞現代農業建設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在先進技術、經營模式、管理方式和現代服務等方面系統吸引外商投資合作。在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資機制的基礎上,通過省、市、縣三級協調聯動,建立省級農業招商項目庫,儲備、發布并及時更新農業重點項目。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建設集種植、養殖、加工、銷售、物流和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吸引外資參與建設大型農業基礎設施項目。
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能夠有效推進我省農業供給側改革和促進農民增收,增強我省與國際間的資源和技術共享能力。因此,《意見》提出,在加強國際標準農產品基地建設、培育壯大出口型農業龍頭企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和特色知名品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等方面予以支持。在食用菌、蔬菜、果品、水產、肉類加工、腸衣、中藥材等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區域,建設結構合理、管理規范、示范作用明顯的國際標準農產品生產示范區(基地)。對申請國際標準認證的蔬菜(大白菜、西藍花、白菜花、胡蘿卜、白蘿卜、結球生菜、番茄、甜椒、蘆筍、食用菌等)、果品(蘋果、梨、板栗、核桃等)、動物產品(肉類、腸衣、鮮蛋、水產品等)給予定額獎勵,培育河北出口型農業龍頭企業和農產品知名品牌。
在擴大農產品出口方面,《意見》提出在創新出口貿易模式、優化農產品出口流通環境、完善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出口信用保險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加快農業“走出去”步伐,豐富對外合作渠道,拓展海外市場,完善企業幫扶機制,支持企業以設備技術輸出和直接投資方式,到海外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力爭用3-5年時間,基本形成農業全方位“走出去”新格局。
為保障政策的落實,《意見》提出在國際標準建設、取得有機和國際認證、農業“走出去”等方面給予財政大力支持。2017-2021年省級預算安排專項資金采用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農業對外開放工作。每年支持40家國際標準農產品生產示范區(基地),每個獎補基本建設費30萬-50萬元。每年支持80家取得境內有機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的產品(企業)或獲得GAP、GMP、GLOBAL-GAP、HACCP和NOP等國際認證的農產品企業(產品),每個予以一次性獎補10萬元。對取得境外商標注冊或認證的生鮮(活)農產品企業在研發投入、提升產品質量、裝備水平、提高檢驗檢測能力等方面予以支持。對參加生鮮(活)農產品國外知名國際性展會企業的展位費實行全額獎補。對在境外購地300公頃以上從事種植養殖生產、農產品加工的企業,生鮮(活)農產品倉儲能力達到2萬噸以上的企業,農產品物流基地中轉能力達到30萬噸以上的農業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不超過30萬元、50萬元和100萬元的獎補。對企業到國外從事農業開發等海外投資項目,給予100%政策性海外投資保險保費全額支持,獲得銀行融資的,最高給予不超過融資額3%的貼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