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日上午,第三屆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珠洽會”)在佛山開幕。開幕式上舉行了新引進項目簽約儀式,中山簽約項目62個,投資總額近千億元,簽約數量、投資額均居珠西 “八市一區”第二位。其中上臺簽約項目7個,投資總額790 億元,包含4 個百億級項目,百億級項目數量居“八市一區”第一位。
經濟社會轉型新常態下,中山能在珠江西岸城市群的激烈競爭中拿下這份成績單,絕非易事,因為從城市的發展規模,經濟社會的體量水平,以及人口基數來看,中山的條件都不算突出。同時,這次“珠洽會”檢驗的是2014年以來“八市一區”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的建設水平,是一場既比速度又比耐力的 “中長跑”,過程需要實打實的積累投入,上了臺面就是硬碰硬的綜合比拼,一切由市場說了算。所以,中山能夠在“珠洽會”上一舉簽下4 個百億級項目,位列全省第一,既是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行動證明,也是順應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發展趨勢,推動制造業邁向中高端的實踐成果。
取得的簽約成績固然值得歡欣,不過也要看到這是另一場“長跑”的開始。項目簽下來只是擁有了“種子”,關鍵還要保證能夠讓項目落地扎根發芽,形成產出規模,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直接動力。對待這個過程,要有理順千絲萬縷的耐心與信心,除了要尊重項目技術研發建設的客觀規律外,還要樹立厚積薄發的科學思路,積極創造條件為中山先進裝備制造“蓄力造勢”。
蓄力,就是要夯實先進裝備制造業的基礎內力。中山在今年“珠洽會”取得的不俗表現,有賴于過去3年的穩扎穩打。因此,在未來一段時期,一方面,要切實提高簽約項目狠抓落實的執行力,從產業規劃一盤棋的思想高度,做好項目跟進服務工作,精確掌握項目落地的現實需求,做到有求必有應,嚴格按照簽約內容推進項目建設,尤其是要注意解決好“部門梗塞”、“上下脫節”帶來的資源分配不均,措施執行不力、要求落實不到位的情況。
另一方面,要增強創新驅動持續發展的創造力,以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想方設法推動一批重點優勢項目成為“領頭羊”,占領先進制造業某一方面的制高點,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和產業共性技術研發,以點帶面,激發產業鏈上下游的聯動效應,形成良好的行業生態氛圍,吸引更多的先進制造企業加入發展陣地,形成產業梯隊,為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的打造提供持續的優質生產力。
造勢,是要把握先進裝備制造業的趨勢需求。裝備制造業被譽為“興國重器”,眼下裝備制造業已成為中山的第一大支柱產業,事實證明,中山企業經過努力也能研發出自主核心技術項目,具備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和壟斷實力。在這種發展趨勢下,既要總結過去的成功經驗,舉一反三加以發揮,也要對整個產業的趨勢形成預判,搶先采取應對舉措。
一是對人才的需求,應持續強化全市招才引智的工作勢頭,引來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激發先進生產力。
二是對平臺的需求,應借助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的發展勢頭,應主動“走出去”向外說明中山的城市創業創新環境、先進裝備制造業成果,對內引導企業組團積極展示研發技術項目,對外敢于對接港澳、海外的市場,吸引合作發展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