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記者從衡水市冀州區宣傳部獲悉,今年以來,該區以入選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為契機,以建設“大美冀州”為目標,充分放大省園博會和市旅發會的“旅游效應”,積極拓展旅游視角、努力創新發展理念,全力助推旅游產業“提檔升級”。
以環湖區域為核心,豐富旅游項目。該區緊緊依托瀕臨衡水湖的“得天獨厚”自然區位優勢,積極拓展旅游發展空間、全面豐富旅游優質項目,努力打造環湖旅游特色景觀帶。截至目前,該區通過擴建玉澤園文化園、盤活水立方游樂園、提升兵法城娛樂設施以及碧水灣碼頭、濱湖公園、老鹽河公園景區的綜合提升改造,基本形成了集會展、餐飲、健身、水上觀光娛樂于一體的沿湖“生態旅游圈”。同時,該區立足衡水湖保護開發,累計投資投入2000余萬元全面取締了衡水湖網箱、圍埝、攔網養殖;投資8100萬元建起了污水處理廠,截斷了所有通向衡水湖的排污口,并大力實施“退村還湖”、“退耕還湖”項目以及“一湖三河五渠”生態環境整治工程,確保環湖旅游產業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以特色小鎮為載體,彰顯旅游魅力。該區搶抓特色小鎮發展“風口”,深入挖掘冀州在產業、文化、生態等方面的資源優勢,著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特色小鎮。其中,北岳家莊塑造集“水之韻、帆之舞、風之聲、童之趣”于一體的“酷跑小鎮”;岳良村建設皇家文化旅游區,打造“皇家小鎮”;雙冢村以漢墓文化為依托,深挖文化底蘊,打造“漢風古韻小鎮”。同時,該區充分發揮特色小鎮的村落優勢,借助鄉村度假、創意文化、特產經營、漁耕體驗、濱水休閑等“旅游主題”以及臧冢、北馮、岳良、雙冢等村的農宅旅游合作社,大力發展鄉村體驗游。截至目前,劉埝村垂釣園、北岳家村農家樂已經初具規模,一個現代化旅游休閑“鄉村群”基本形成,特色小鎮的旅游魅力全面彰顯。
以歷史文化為主線,打造旅游特色。該區深入挖掘九州文化、皇家文化、佛教文化,并依托“大禹治水、千古第一后馮太后”等歷史傳說,積極提升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水平,全力打造魅力旅游“新名片”。其中,在文化景觀打造上,該區以“漢之魂、水之韻”為特色,圍繞九州之首、漢墓、三國文化等抓好傳統文化保護,相繼建設了“古漢遺風”“信都舊址”“清水微瀾”“太后故里”四大核心景區以及古塚漢墓、漢古城墻遺址公園、信都書院、孫敬學苑、漢文化街、釋道安寺、九州文化廣場、民俗文化園、馮太后祠等十大文化產業項目;在文化名片植入上,該區巧妙地將文化元素注入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全過程,守住歷史根脈、留存城市記憶,努力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目前,規劃建設的集博物館、規劃館、美術館和孫瀛洲紀念館“四館”于一體的冀州博覽館,與冀州文化廣場、歷史名人長廊、德政園、道安寺景區等“遙相呼應”,基本形成了冀州“文化旅游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