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立足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緊緊把握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的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和保障措施,力促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著力打造宣城經濟升級版,力爭到2020年初步建成皖蘇浙交匯區域中心城市,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9月29日上午,宣城召開落實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動員大會,提出加快“調轉促”實現綜合實力明顯提高、質量效益明顯提高、創新能力明顯提高、綠色發展成效顯著等“四大目標”,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工程、傳統產業提升改造工程、現代農業推進工程、文化旅游產業提升工程、中心城區建設工程等 “八項重點工程”。到2020年,列入全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基地產值超千億元,同時,力爭打造產值超百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10個,500億元園區2~3個,億元以上企業達到450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達到500家,年增60家左右。
圍繞“調轉促”,該市強化規劃引領、項目建設、政策支持、人才支撐和組織領導等 “五項措施”,確保行動方案落到實處,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積極探索“多規合一”。
抓好“八項重點工程”項目庫建設,進一步叫響經濟工作項目化、項目工作責任化,堅持項目謀劃建設與“調轉促”同向而行。同時,嚴格實施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涉企收費清單,積極探索建立負面清單制度。統籌對實體經濟、新興產業和中小企業的支持政策,市中小企業擔保公司資本金增資8億元,設立5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投資引導資金、20億元產業發展基金,設立2億元市本級工業發展引導資金、3000萬元科技創新專項基金和1000萬元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資金。此外,依托“千人計劃”吸引高層次創業創新型人才和創新團隊,支持地方科研院所、創業平臺和企業培養緊缺實用人才和產業工人隊伍。
該市把“調轉促”作為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和展現干部能力的大考場,一招不讓、馳而不息抓緊抓實、抓到位。他們把“八項重點工程”的每一項指標都分解到年度,層層簽訂責任狀,作為干部考核的主要內容。同時,要求各地制定實施方案力求務實、有力、管用,并充分發揮企業主力軍作用,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精氣神,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各方面踴躍參與“調轉促”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