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昆明經開區在全省率先啟動了爭創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的工作。這是云南省開發區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于“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的精神的具體措施,更是開發區踐行新型工業化,提升可持續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
在經過充分的前期調研后,2013年4月,昆明經開區管委會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簽訂了技術服務合同,委托該院編制《昆明經開區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規劃》和《昆明經開區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技術報告》。4月中下旬,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5位專家來到經開區,就《建設規劃》和《技術報告》進行了現場調研和資料收集。
目前,《建設規劃》和《技術報告》進入緊張的編制階段,經開區環保局負責人表示:“按計劃,將于今年10月左右形成定稿上報國家環保部、商務部、科技部。”
基礎條件已具備
根據《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管理辦法(試行)》,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創建工作包括申報創建、編制規劃、預審核、專家論證、申請上報、批準創建、建設和管理、命名和管理8個階段。目前,昆明經開區已經完成第一個階段工作,正在緊張進行第二個階段工作。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得知,申報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的開發區必須滿足從經濟增長水平到環境質量水平,從環保機構設置到工業生態鏈條建設等9個方面的條件。比如,園區國內生產總值三年年均增長率不低于所在地及以上城市國內生產總值三年年均增長率;園區主要產業要形成積聚并具備較為顯著的工業生態鏈條;園區管理機構要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園區再生水利用要符合當地有關政策和標準要求等。
經濟增長水平方面,經開區環保局負責人表示:“經開區的園區經濟一直以來都保持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尤其是‘十一五’以來,新一屆領導班子科學制定了‘三年大變樣、兩年大跨越’的發展戰略,經濟建設進入快車道。2006至2010年累計實現的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出口總額分別是‘十五’時期的2.89倍、2.82倍、3.6倍和11.58倍。2011年,經開區實現工業總產值294.61億元,較上年增長31%,實現了‘十二五’的良好開局。2012年,經開區完成營業總收入874億元,增長22%。2013年,經開區正全力向銷售收入破千億的目標大步邁進。”
環境管理與建設方面,經開區環保局負責人介紹,2006年,經開區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2008、2009、2010年,經開區連續三年在國家商務部組織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環境綜合評價中取得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指數排名西部第一的好成績。此外,近年來,經開區的地表水水質排名均在昆明市名列前茅。“經開區的功能定位是‘科技、生態、工業新城’,黨工委、管委會一直把生態園區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早在‘十一五’期間就制定了《昆明經開區環境及生態建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經開區生態工業園區改造工作方案》,加大力度推進園區經濟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就目前來看,經開區申報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的基礎條件已經具備。”
生態建設深入企業
生態工業園區是依據循環經濟理念、工業生態學原理和清潔生產要求而建設的一種新型工業園區,涉及經濟發展、物質減量與循環、污染控制、園區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內容。目前,經開區除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外,工廠、企業也形成了各具新意又協調統一的生態循環經濟體系。
在云南錫業錫材有限公司的工廠綠化帶,有一個地下污水處理站,記者進入到這個地下污水處理站后發現,這里的污水入水池、沉淀池、過濾池、控制室等一應俱全。相關負責人介紹,這里采用的是生物處理系統,主要對所產生的污水進行層層凈化,處理后的水可用于澆灌廠區綠化帶。截至目前,該企業的廢水未發生外排情況。
云南錫業錫材有限公司把水的循環利用當做企業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水的循環利用有利于企業的清潔生產和資源節約。另一方面,經開區對環境保護有嚴格要求,在招商引資時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環保不達標,創造再高的產值也進不了經開區。”
記者了解到,從成立之初,云南錫業錫材有限公司就建立了一套冷卻水循環系統,把模具、設備冷卻水經過循環冷卻系統進行冷卻重復使用,此舉大大降低了生產車間水資源的消耗。在生產過程中,此套系統也在不斷地更新升級。工作人員介紹:“在新一輪清潔生產合格單位驗收活動中,我們將原來的開式空冷循環冷卻水系統改成閉式空冷循環冷卻水系統,節水效果非常明顯,從原來的每噸冷卻水補充新鮮水0.0188—0.022噸降低到現在的每噸冷卻水補充新鮮水0.01—0.012噸,節水近50%,省電10%—15%,且冷卻水溫度穩定。”
除了水循環利用外,云南錫業錫材有限公司還深入踐行物質減量與循環利用,與相關企業形成顯著的工業生態鏈條。比如,該企業在產品熔融生產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氧化渣,兩個車間分別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氧化渣集中進行處理,然后撈出廢渣,貯存在指定的倉庫堆存點進行標識,積存至一定量后交回冶煉分公司進行回收。
在一系列的清潔生產系統、節能降耗措施以及回收利用系統的強有力的運行推動下,2012年,云南錫業錫材有限公司在2011年實際單耗值的基礎上下降了3%。
除云南錫業錫材有限公司外,經開區內的很多企業都在資源節約、生態循環系統建設方面著手創新,并形成新的生產力。云南奧斯通芬蘭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和云南華俊建材有限公司兩家企業專門收集上游企業產生的粉煤灰,通過先進的技術將其生產成為新型建材。在東郊垃圾填埋廠旁,“昆明市東片區建筑垃圾廢棄物資源化處理示范工程”則實現了建筑垃圾向新型建材的轉變,年處理建筑垃圾能力可達200萬噸。經開區環保局工作人員介紹,接下來,那里還將建設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示范項目,該項目目前已開始進行建設。
力爭用3年時間達標
雖然已經具備了較好的申報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的條件,但經開區清醒地知道,生態園區建設是一項持續的、復雜的系統工程。經開區環保局負責人說:“園區生態工業鏈的構建、企業污染物達標排放、各類重點污染物管理、再生水利用、建筑節能等一系列工作都需要持續完善,深入細化,不斷鞏固。”
根據《綜合類生態工業園區指標》,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需要就經濟發展、物質減量與循環、污染控制、園區管理四大方面的22項指標接受考核。對于園區來說,這是一項全面的、綜合的、全局的生態管理體系建設。這既是對經開區生態文明建設的一次檢驗,也是對經開區生態管理的一次提升。
為做好此項工作,2013年3月,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李丕方帶隊到目前我國西部唯一一個經過國家三部委批復建設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貴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考察。“考察中,我們對貴陽經開區建設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的思路和措施進行了充分了解,并結合昆明經開區實際展開了探討。”經開區環保局副局長、總工程師楊英介紹,貴陽經開區于2009年開始提出創建國家生態工業園區工作計劃,同期啟動《建設規劃》和《技術報告》的編制。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建設規劃》于2011年4月獲得環保部、商務部和科技部三部委的專家論證,2011年10月獲得三部委正式批復,同意該區開展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的建設工作。目前,貴陽經開區正在按照《建設規劃》開展創建工作,預計在2015年向三部委申請驗收。
經開區環保局負責人表示,結合自身實際,經開區將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結合節能減排的要求,將發展生態工業與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提高市場競爭力相結合,與發展高新技術、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相結合,與區域改造和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生態保護和區域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應用清潔生產、生態效率、工業代謝、副產品交換、生態設計、生命周期分析等思想和方法,深入推進生態工業園區創建進程。 “我們將力爭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全面達到《綜合類生態工業園區標準》中九項基本條件和22項指標的要求,通過國家三部委的考核驗收,獲得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的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