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發布《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導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在“數字應用”中提到,重點突破智能合約、共識算法、加密算法、分布式系統等關鍵技術,加快建設一批區塊鏈服務平臺,推動區塊鏈在金融、商貿、物流、能源、制造等領域示范應用,構建應用場景,形成區塊鏈應用技術體系和產業生態。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各個省市都出臺了自己的十四五規劃綱要。財聯社區塊鏈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已有29個省市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及要大力發展區塊鏈技術。
各地發展區塊鏈產業各有側重,因地制宜。其中,北京、廣東比較注重區塊鏈在政務領域的應用,浙江、四川提出建設區塊鏈基礎設施,海南、重慶重點強調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北京的十四五規劃中提到,開放數字政務應用場景,支持區塊鏈數據溯源、V2X 智能網聯等新技術在數字政務建設中先試先用;建設法定數字貨幣試驗區,利用冬奧會場景在京試點測試,推動形成貿易金融區塊鏈標準體系;利用區塊鏈技術,建設京津冀通關物流數據共享平臺,實現三地跨境貿易數據“上鏈”。
廣東的十四五規劃將區塊鏈列為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之一。突破共識機制、智能合約、加密算法、跨鏈等關鍵核心技術,開發自主可控的區塊鏈底層架構,強化區塊鏈技術在數字政府、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領域應用。
浙江的十四五規劃提出,運用區塊鏈、智能合約等新技術,探索建立數據產權全鏈條保護機制,提升數據安全保障能力。推進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
海南的十四五規劃提到,加快發展現代金融業,推動法定數字貨幣應用試點,培育打造“區塊鏈+金融”產業集群,爭取開展“監管沙盒”試點。完善法治和監管,構建適應開放創新的金融監管體制。
廣西的十四五規劃則目標明確,搶占區塊鏈發展新高地,形成一批區塊鏈典型應用示范。全力發展“區塊鏈+”行業深度融合應用,引進培育100家以上高成長性區塊鏈企業,打造5個區塊鏈產業基地。
四川的十五規劃則強調,建設統一區塊鏈基礎設施,在物流倉儲、金融服務、產品溯源、城市管理、政務服務等領域開展創新應用。打造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知識產權融資服務平臺、智能合約產品設計平臺和數字交易平臺。建設區塊鏈產業創新中心。
重慶的十四五規劃也提出,建設西部金融中心,創新貿易金融服務,爭取設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探索形成貿易金融區塊鏈標準體系。合規有序發展供應鏈金融,推廣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
財聯社區塊鏈記者統計,目前已有29個省市的十四五規劃提及了發展區塊鏈技術,詳情請見下面表格。
因地制宜,重在應用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胡捷向財聯社區塊鏈記者表示,區塊鏈技術應用范圍廣闊,因此,各地在推進過程中,會選擇跟自身的經濟特色相關,結合城市稟賦,“比如當地在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的某些方面已經有了突破,有相關的公司或者產業集群等”。
北京作為全國的行政中心,利用區塊鏈+政務,推進數字政務建設;結合京津冀一體化,促進三地數據流通共享。
海南通過自由貿易港方案,在“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的優勢下,探索區塊鏈+金融沙箱監管機制,給“區塊鏈+金融”新業態發展提供寬松的創新環境。
浙江發揮數字產業優勢,著眼于數據產業和數據安全,推進數據要素安全保障。
回到上海,此前的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 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其中就明確,構建貿易金融區塊鏈標準體系,開展法定數字貨幣試點。
《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導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推動區塊鏈在金融、商貿、物流、能源、制造等領域示范應用,“比如探索區塊鏈技術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利用自貿區、引領區等,上海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
此外,從已有的政策來看,多數措施還集中在區塊鏈應用領域。
胡捷向記者提到,目前我國區塊鏈發展在技術層面還相對落后,智能合約、共識算法、加密算法、分布式系統等作為區塊鏈技術的統稱,在各地十四五規劃中明確被提及,側重關注底層技術研發的,還是比較重要的。
“一方面,政策是指明了方向,相關措施也許會從優惠政策、空間松綁等角度考慮,但區塊鏈的發展,最后還得靠市場、靠產業本身去進行探索。”胡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