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秦皇島市召開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錨定五大主導產業,奮力打造制造產業新高地”新聞發布會。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相關負責同志致發布詞并回答記者提問。
今年以來,經開區繼續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堅持以做大做強做優先進制造業為重點,不斷壯大新能源及高端智能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糧油食品精深加工、精密電子信息技術及智慧消防、康復輔具及醫療健康等五大主導產業,聯動協同現代服務業和農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起了具有經開區特色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截至2023年底,全區共有規上工業企業169家(今年已經增加至179家),占全市33.2%,實現營收1199億元,占全市45.26%,實現利潤78.27億元,占全市73.63%,成為了全市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力量。
打造“制造產業新高地”,是經開區帶動全市產業發展的主動力。站位全市發展大局,經開區提出了“一城四地四區”的新定位(“一城”,即建設國際一流旅游城市現代產業新城;“四地四區”,即著力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制造產業新高地、項目建設主陣地、投資創業首選地、綠色發展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基層治理樣板區、民生福祉示范區),作為經開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路線圖、任務書,努力打造新時代升級版的經開區。力爭經過5年的持續用力,讓經開區在量的增長和質的提升上實現脫胎換骨式的發展,到2027年全區“四上”企業營收規模突破2500億元,從而為全市發展貢獻新的更大力量。
新能源及高端智能裝備制造業欣欣向榮。該產業現有規上企業100余家,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219億元。主要有山船重工、哈電重裝、秦冶重工、中油寶世順、萬基鋼管、晟成光伏、天威秦變、耀華玻璃集團等骨干企業,主導產品為船舶修造、燃氣輪機、核島主設備、光伏層壓機、發電、輸變電設備、特高壓變壓器、特種玻璃等,其中,光伏組件層壓機占有全球70%的市場份額;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大口徑直縫埋弧焊管生產線和國內領先螺旋埋弧預精焊管生產線,可為風電、光伏、核電、水電裝備行業提供配套及核心產品。
汽車及零部件制造業獨占鰲頭。該產業現有規上企業26家,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603億元。主要有中信戴卡、威卡威、艾杰旭、邦迪管路、中秦興龍、科力汽車等骨干企業,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鋁車輪和鋁制汽車底盤零部件生產加工基地,中信戴卡占全球30%,國內50%以上。
糧油食品精深加工業雄踞北方。該產業現有規上企業15家,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228億元。主要有金海糧油、金海食品、中糧鵬泰、正大公司等骨干企業,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糧油食品加工基地。經開區已成為北方最大的糧油食品加工基地,正在向產業規模化、加工精細化、特色品牌化加快邁進。
精密電子信息技術及智慧消防產業創新競進。該產業現有規上企業20家,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32億元。主要有宏啟勝、禮鼎科技、海灣公司、泰和安科技等骨干企業,主導產品為高端電子線路板(PCB)、電子醫療器械、LED半導體照明、軟件開發、信息技術服務為主導的電子信息產品,作為全國最大的應急消防電子產業基地,行業銷售收入突破30億元,占全國市場份額的40%以上。
康復輔具及醫療健康產業快速崛起。該產業現有規上企業7家,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7億元。主要有康泰醫學、惠斯安普、愛迪特、紫竹藥業等龍頭企業,建設了康復輔具產業園、康泰醫學醫療器械產業園等產業園區,吸引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秦皇島醫院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落地,經開區已成為全國康輔創新大會的永久會址。
聚焦五大主導產業,經開區不斷強化項目建設和產業協作,持續強鏈補鏈延鏈優鏈,構建與京津協同聯動、優勢互補的升級版“五大主導產業”,加快形成增長極,提升帶動力。
提升招商引資質效。截至目前,經開區共有重點推進項目84個,總投資312.84億元,包含中國通用集團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公司高端機床服務中心、新奧集團工程裝備制造基地等22個市級領導洽談推進項目。抓實重點項目建設。納入省市重點項目118個。同時,搭建產業發展平臺,提升產業服務水平。幫助企業準確歸集研發費用,全面享受政策紅利,全區累計300戶企業申報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加計扣除金額超過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