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地方專項債項目儲備開始了。本文整理了申報時間節點、重點申報領域、專項債投向領域及審核要點供參考。
一、重要時間節點
(一)核心窗口期(2025年9月-10月)
1、 省級項目儲備庫關閉:多數省份要求10月底 前完成2026年專項債項目申報(部分省份如廣東、江蘇等提前至9月底)。
2、 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填報:通過國家發改委系統提交項目信息(需同步完成可研、環評等前置手續)。

(二)審核期(2025年11月-12月)
1、 省級初審:地方財政/發改部門篩選項目,剔除不合規、收益不足項目。
2、 國家復核:財政部、發改委聯合審查,反饋問題清單(未通過項目可補正,但時間緊迫)。
(三)額度分配(2026年1月-3月)
1、 財政部下達額度:全國總規模預計超3.8萬億元(具體分省額度根據項目質量分配)。
2、 省級額度分解:優先支持成熟度高、年內可開工的項目。
(四)項目申報時間節點安排建議
時間節點 | 必須完成事項 | 風險提示 |
8月底前 | 確定項目清單,啟動可研編制、用地預審 | 未立項項月直接淘汰 |
9月底前 | 取得可研批復、環評批復(至少完成公示) | 但需缺環評可能被“容缺受理”,承諾補件 |
10月15日前 | 完成省級項目庫填報(附收益測算、資金平衡方案) | 錯過截止目需等2027年中報! |
11月底前 | 根據國家反饋修改材料(如收益覆蓋率不足補充數據) | 未按時補充視為放棄 |
二、2026年專項債熱點領域
2026年專項債申報的3大“黃金賽道”集中在城市更新2.0、新基建、鄉村振興三大領域。
(一)城市更新2.0(政策最前沿)
1、城中村改造
依據國務院“城中村改造三年行動”(2024-2026),申報項目需納入省級項目庫。在資金配套方面,需配套資金不低于總投資的20%。例如杭州某區采用“拆改結合”模式的城中村改造項目,獲批專項債券資金達25億。該項目收益來源多元化,主要依靠土地出讓收入以及后續的商業運營收入,實現了資金的有效平衡與項目的可持續推進,為其他地區城中村改造項目申報及實施提供了優秀范例。
2、老舊小區功能提升
推薦采用“改造+運營”一體化模式,以充電樁建設結合物業費收益等組合形式實現項目的自我造血。財政補貼方面,最高可達項目總投資的30%,但需提供區縣級配套文件作為支撐。重點改造方向聚焦于加裝電梯,解決老舊小區居民上下樓難題;智慧化改造,提升小區安全性與便捷性,如引入智能門禁、車輛識別系統等;適老化設施建設,包括設置無障礙通道、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等,滿足老年居民生活需求。
3、地下管網“里子工程”
2026年針對地下管網更新改造項目有新規定,補貼比例高達70%。然而,申報項目必須提供管網現狀檢測報告,此報告是項目能否通過審核的關鍵依據,無報告的項目將直接被否決。檢測報告應詳細說明管網的老化程度、破損位置、運行狀況等信息,為改造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學支撐。
(二)新基建"國家隊"(額度傾斜)
1、在新能源基建領域
項目申報的要點是需納入省級能源規劃。在收益設計上,可采用光伏項目綁定碳交易收益的技巧,以此提升項目的收益空間和可持續性。
2、冷鏈物流
項目的申報要點為服務半徑需覆蓋3個以上縣域。收益設計方面,可運用冷庫租金與供應鏈金融服務費相結合的組合技巧,從而實現收益的多元化。
3、5G融合應用
項目申報時,必須具備實體產業載體,如產業園等。在收益設計上,可采用設備租賃費加數據服務費的技巧,為項目帶來穩定的收益來源。
(三)鄉村振興"必選項"(政治任務)
1、高標準農田建設
2026年有了新的標準,畝均投資提高至3000元。同時,該領域存在一條紅線,即項目必須完成土地流轉,并且要提供農戶簽字確認表,這是項目推進的重要前提。
2、縣域醫療教育提升
設備采購可以捆綁超長期國債,但需要明確資金的界限,確保資金使用規范。值得注意的是,這里存在一個收益陷阱,純設備購置的項目是不允許申報的,必須配套相應的基建項目才行。
3、鄉村文旅融合
項目的通過條件之一是年游客量預測需要有第三方評估報告,以此來保證預測的客觀性和準確性,為項目的可行性提供有力支撐。
三、聚焦專項債券投向領域(含新增支持方向)
(一)重點支持方向
新興產業基建拓展:將數字經濟、低空經濟、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納入支持范疇,助力布局未來產業發展底座。
傳統基建智能升級:覆蓋高速公路、機場等交通設施安全性改造項目,通過智能化手段提升傳統基建運營效率與安全水平。
化債協同民生改善:創新路徑,允許專項債用于化解政府拖欠企業賬款、土地收儲等場景,推動化債與民生保障、城市發展協同推進。
(二)投向管理要求
專項債券執行投向領域“負面清單”機制,嚴禁申報完全無收益項目、樓堂館所、形象工程等禁止類項目。可重點發力兩大板塊:一是新能源、水利、城鎮污水垃圾收集處理、衛生健康、養老托育、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等傳統民生及基建領域,夯實城市發展基本面;二是信息技術、數字經濟、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基礎設施項目,搶占產業升級先機,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
四、發行審核要點
(一)前置條件評審(實行一票否決權)
主要對評價項目能不能達到專項債券發行基本條件,前置條件有一項不符合的,即評審不通過。
(二)項目質量評審要點
前置條件評審通過的項目進行質量評審,按照評分標準進行綜合評估打分,質量好、得分高的納入發行(備選)庫,并優先安排發行;質量差、得分低的項目不予入庫。
評審項目 | 評審標準 |
項目成熟度 | 初步設計和概算審批、國有土地使用證(不動產登記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中標通知書、項目施工合同等。 |
符合規劃 | 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項目詳細規劃及相關行業專項規劃。 |
建設投資情況 | 編制投資建設概算,包括投資建設費用明細和分年度投資進度。 |
融資情況 | 分年度發債規模不超過項目建設進度,不能存在明顯不合理。 |
收入測算情況 | 收入合規、合理、測算論證依據充分;編制收入測算表(列明收入類型、收費標準、數量等);列明測算過程;收入測算合理;項目收入是否含財政運營補貼或土地出讓收入。 |
成本測算情況 | 成本合規、合理、測算依據充分;編制運營成本測算表,包括運營成本明細。 |
收益與融資平衡情況 | 項目收益能保證債券資金按時還本付息。編制資金測算平衡表(含總金額和明細項);償債計劃可行有效。 |
債券期限結構 | 債券期限與項目收入相匹配。 |
建設運營方案 | 項目建設運營方案完備、內容明確。 |
資金管理 | 項目資金(含債券資金)流入流出管理方案合理、詳細。 |
風險管理 | 債券還款保障措施明確、完備。項目建設、運營與資金使用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制定有針對性的風險管理措施。 |
截至2025年8月,2026年地方政府專項債申報工作已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2026年專項債申報呈現“多主體搶位、高門檻篩選”特征,優質項目稀缺性凸顯。建議地方政府提前6個月啟動前期工作,重點布局戰略產業與民生工程。財政部或于2025年四季度發布2026年專項債額度分配細則,新興領域支持力度、試點范圍調整等需持續關注。
綜上,2026年專項債申報已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優先”,地方政府需緊扣政策導向,強化項目收益與風險管理,方能在競爭中搶占先機。
在專項債申報工作中,中機院將以專業政策顧問的身份為您服務,不僅提供免費的政策匹配評估,還會量身定制申報規劃方案,并全程給予專業申報指導,助力您高效推進申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