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工信廳等十部門聯合印發《全面推進“電動福建”建設的實施意見(2023—2025年)》,提出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力度、推動電動船舶全產業鏈發展等9條措施。
“《實施意見》在總結前兩輪建設‘電動福建’政策和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出臺,對福建省全面推進‘電動福建’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具有重要作用。”省工信廳裝備工業處處長楊鵬飛表示。
覆蓋面廣,是《實施意見》的重要特征之一。“《實施意見》進一步支持產業鏈延伸和應用場景拓展,旨在鞏固福建鋰電新能源產業優勢,促進新能源汽車、電動船舶、新能源工程機械、新能源農用機械等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探索電動化推廣應用的福建模式。”楊鵬飛說。
其中,為切實增強福建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力,《實施意見》從支持整車企業增產提質、引進培育產業鏈配套企業、加快推廣應用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目標和針對性措施。比如,對年度產能利用率達到一定條件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給予單家企業最高1000萬元的獎勵;支持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企業引進產業鏈配套企業,單家年度獎勵資金最高達1000萬元;推進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4A級及以上景區用車爭取兩年內基本改用新能源汽車等。
“此次福建省還在全國率先出臺了對電動船舶全產業鏈的支持政策。”楊鵬飛介紹道。
《實施意見》提出,對省電動船舶示范項目,按交付船舶電池動力總成價格的40%給予補助(其中,首批次示范項目按60%給予補助);打造閩江新能源船舶示范應用流域,力爭到2025年閩江新造船舶主要使用新能源船舶;4A級及以上景區和城市內河新增船舶全部使用新能源船舶,兩年內淘汰現有高能耗高排放老舊船舶;對配套服務電動船舶示范項目的動力電池充電設施,給予一次性設備購置補助,最高可達50萬元。
同時,《實施意見》加大了對“電動福建”發展中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的支持。比如,對于標準“光儲充檢”示范站建設,給予業主單位單站補助50萬元;對于新興的“換電模式”,支持組建動力電池租賃企業,對在購買和使用環節開展動力電池租賃等業務進行補助,全省三年補助資金安排最高可達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省還持續為新能源汽車應用推廣營造有利發展環境。《實施意見》提出,對新能源汽車(運營車輛除外)在政府投資的公共停車場等按時計費的,24小時內首次停車免收2小時車輛停放服務費;對已向郵政管理部門備案的新能源郵(快)件末端攬投車輛,在不影響道路通行的情況下,允許在城市非主干道上短時停靠;對懸掛新能源汽車號牌的貨車(重型貨車和危險物品運輸車輛除外)在市區道路通行不限行。(記者 林侃 文/圖)
延伸閱讀
多輪驅動 “電動福建”鍛造產業新引擎
擺脫里程焦慮,是所有新能源車主的共同心聲。而寧德時代又一次先行一步。近日,在寧德時代總部,搭載寧德時代CTP3.0麒麟電池的極氪001千里續航套裝完成交付,首次將純電新能源車的續航里程推到1000公里級別。
“寧德時代擁有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和儲能系統上的一系列領先技術和產品,接下來將繼續助力產業伙伴為用戶提供真安全、更便捷、無焦慮的純電智能出行體驗。”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交車現場表示。
寧德時代伴隨“電動福建”成長,如今已經成為動力電池產業龍頭。數據顯示,2022年其國內市場占有率48%,全球市場占有率37%,出貨量連續六年位居全球第一。
“電動福建”是福建新興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發展壯大的一個典型。2017年,福建省就在全國率先啟動“電動福建”建設,并將其作為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優化產業結構、深化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重要抓手,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不懈縱深推進。
目前,全省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體系基本建立,動力電池產業全球領先,新能源客車、永磁電機等關鍵產品技術居全國前列。
近年來,福建省狠抓新能源動力電池產業龍頭培育和全產業鏈延伸,建立全球最大、技術領先的新能源動力和儲能電池產業基地和研發創新中心,形成以寧德時代為龍頭,涵蓋動力電池正極、負極材料及隔膜、電解液等的全產業鏈。2022年,全省動力和儲能電池省內出貨量共計226GWh,增長70%,產值1809億元,增長74%。
與此同時,福建新能源汽車也在加快“前行”。福建省堅持整車引領、推廣帶動、創新驅動,促進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發展。目前,全省共有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企業7家,專用車生產企業1家,新能源汽車產品基本涵蓋了所有類別,形成以寧德上汽為龍頭的“福寧巖莆”新能源乘用車、廈門金龍汽車集團為龍頭的“廈漳”新能源客車、三明重汽海西汽車和福龍馬為龍頭的“閩西北”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三大區域性產業基地。
來自省工信廳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9.4萬輛,同比增長45.3%;全省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16萬輛,同比增長88.2%,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25.9%,高于全國0.3個百分點。
福建電動船舶先行先試,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福建省發揮電池、船舶產業雙優勢,以“立足福建、服務長江、面向全國”為目標,在國內率先推動電動船舶產業創新發展,已被列入全國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先行先試區,閩江被列為示范應用流域。
目前,省內電動船舶示范項目建成21艘、在建30艘,涵蓋江河湖海多個應用場景,3個船型獲國家科研計劃支持。省船舶集團設立電動船舶研制總裝基地,寧德時代成立時代電船公司開展電動船舶動力總成研發制造,中船集團、招商局長航集團、中遠海運等央企先后落地,積極融入福建省電動船舶產業發展。福建省已初步形成上游研發設計,中游船舶建造、“三電”系統研制、運營基礎配套,下游航運應用的電動船舶全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