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3日舉行的“第二屆京西地區發展論壇”上,門頭溝區發布了京西智谷產業服務生態規劃,并與24家企業、機構進行戰略合作和項目落地簽約。
門頭溝區委書記喻華鋒表示,門頭溝區將立足區域功能定位和京西地區轉型發展賦予的職責使命,充分發揮“城區的位置、郊區的成本、新區的機遇、景區的環境、老區的熱情”五大優勢,大力實施“生態立區、文化興區、科技強區”發展戰略,一體推進美麗鄉村、精品城市建設,在培育人工智能、超高清數字視聽、心血管領域醫療器械“三大產業”,打造國際山地旅游目的地、國際山地運動打卡地、京津冀微度假首選地“三地”品牌上不斷取得新成果,在增強生態涵養能力、改善城鄉面貌、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上不斷邁上新臺階。
在主論壇新機發布環節,門頭溝區發布京西智谷產業服務生態規劃。副區長頡換成介紹,當前,門頭溝正全力發展人工智能、超高清數字視聽和心血管領域醫療器械“三大產業”,著力打造長安街延線上的專精特新產業集群,并將人工智能產業確定為“三大產業”之首。在人工智能領域,門頭溝區致力于以算力為基礎、面向市場化應用,全力構建算力、算法、數據三大要素齊全的全產業生態“京西智谷”。
據介紹,今年2月,門頭溝區率先落實北京市關于公共算力中心建設“2+15+N”的一體化總體布局,建成并運營100P昇騰智算中心,目前正在進行二期300P的規劃建設,未來還將持續擴容,遠期算力規模可達1000P。
據了解,門頭溝區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特色,是以自主創新根技術為依托,首次采用市場化運作模式提供公共服務,圍繞智算中心搭建“公共算力服務平臺”“應用創新孵化平臺”“產業聚合發展平臺”“科研創新與人才培養平臺”四個平臺。除此之外,門頭溝區從各個維度發力,加強人才保障,5月發布全市首個人工智能算法領域專門人才政策,全市首個自主創新人工智能技術人才培養體系落地,同時加大金融支持,設立10.1億的人工智能產業引導基金,建立2000萬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資金池,著力培育生態要素齊全的“京西智谷”。
下一階段,門頭溝區將圍繞算力中心二期建設、應用多層次模型平臺打造、京冀協同的產業發展模式構建以及人工智能標準化工作、開放場景行業示范標桿建設、產業IP打造等方面持續發力,進一步完善門頭溝人工智能生態體系。
在論壇的簽約環節,具體分為入駐企業簽約、戰略合作簽約、投資項目簽約和產業基金項目簽約四場,門頭溝區委副書記、區長呂晨飛分別與24家企業、機構進行戰略合作和項目落地簽約。
門頭溝區委常委、副區長慶兆珅表示,門頭溝區將緊抓京西地區轉型發展的政策東風,在培育數字經濟、擴大文旅消費中贏得新突破,在修復生態環境、加快城市更新中取得新成效,在強化區域協作、促進融合發展中獲得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