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裝備制造業對各產業的支撐能力,促進產業健康發展。近日,江西省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特色裝備制造業的指導意見》,推動各地大力引進培育裝備制造項目,形成各具特色的裝備制造產業。
2026年裝備制造業產業鏈
營業收入力爭達8000億元
江西省提出,到2026年,全省裝備制造產業總體水平進一步提高,支撐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能力明顯增強,全省裝備制造業產業鏈營業收入力爭達到8000億元,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35%左右。
用需求引產業、用資源謀產業、用應用場景換產業。我省提出,根據現有產業不同特點,分別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發展,爭取形成具有現有產業特征的特色裝備制造產業。
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型。電子信息、新能源、建材、食品、紡織、醫藥和家具等產業鏈著重向上游生產設備延伸,爭取就近形成生產設備供給能力。其中,在電子信息產業鏈,針對半導體照明子鏈,引進培育外延爐、切割機、封裝機等生產企業,形成具有半導體照明特征的裝備制造產業;針對印刷線路板子鏈,引進培育鉆孔機、曝光機、點膠機等生產企業,形成具有印刷線路板特征的裝備制造產業。在新能源產業鏈,針對鋰電子鏈,引進培育涂布機、卷繞機等生產企業,形成具有鋰電特征的裝備制造產業。
向產業鏈下游延伸型。有色金屬、裝備制造、鋼鐵等產業鏈著重向下游產品或其生產設備延伸,發揮良好的原材料供給能力和加工能力的優勢,爭取形成下游高價值產品生產設備或關鍵零部件的供給能力。其中,在有色金屬產業鏈,針對銅產業子鏈,引進培育電解銅箔生箔機、拉絲機、線纜擠出機等,形成具有銅產業特征的裝備制造產業。在裝備制造產業鏈,針對數控機床子鏈,發揮現有高檔數控機床生產企業的作用,運用高檔數控機床生產機器人減速機、渦旋壓縮機動靜盤、車用ABS電磁閥等關鍵部件,形成眾多機械設備關鍵零部件乃至整機的生產能力。在鋼鐵產業鏈,重點培育金屬制品、優特鋼帶應用、鋼結構、電工鋼(電機)產業發展,強化鋼鐵延伸加工產業發展。
圍繞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
試點建設“產業大腦”
江西省提出,各地根據當地一、二、三產業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在分析裝備制造業短板、優勢的基礎上,深入了解現有產業對通用設備、專用設備等生產設備的需求,梳理出需要補鏈、延鏈的環節,確定發展特色裝備制造業的主攻方向。已具有裝備制造產業基礎的地方,聚焦智能裝備、成套裝備、高端裝備確定重點方向。
開展精準招商,搶抓產業梯度轉移機遇,圍繞確定的發展方向全面梳理相關聯的裝備制造產業鏈,精準編制裝備制造產業鏈招商指導目錄。深入分析產業鏈關鍵環節重大項目需求,對應完善提升本地承載能力,提升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聚合產業鏈橫向縱向創新資源,鼓勵各類特色裝備的生產和使用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和高校等開展協同創新,重點突破制約裝備制造關鍵共性技術工程化、產業化瓶頸。
打造產業生態方面,推動特色裝備制造企業與重點產業鏈企業加強生產設備研發、技術試驗驗證等合作,強化裝備制造業對本地重點產業鏈的支撐。支持建設和使用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大企業建平臺、小企業用平臺”為路徑,進一步促進特色裝備制造業與數字技術融合發展。鼓勵圍繞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試點“產業大腦”建設。支持市場化運作的智能化共享制造平臺(中心、工廠)建設運營,圍繞共性、通用或關鍵工序環節,為區域內下游裝備企業提供備料、加工等服務,建立健全“平臺接單、按工序分解、多工廠協同”的共享制造模式。
培育一批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
和省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
江西省提出,推進智能制造。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發展路徑,培育一批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和省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培育一批智能工廠(車間)、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5G工廠。同時,強化智能制造供給能力,培育一批智能制造解決方案供應商。
強化協同聯動,推進智能制造裝備生產企業、工業軟件企業和解決方案供應商合作,聯合開展問診把脈、頂層規劃和安裝調試等服務。鼓勵智能制造解決方案供應商同投資機構、產業基金及金融機構等合作,加強系統謀劃,借鑒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探索解決方案供應商“自帶資金”幫助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
鼓勵推廣應用,遴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等優勢的特色裝備產品,定期制定發布《江西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支持融資租賃機構等與省首臺套產品生產企業合作,面向首臺套產品的需求方提供融資租賃服務,助力首臺套產品銷售。圍繞擴大產品知名度,定期征集發布特色裝備新產品名單,助推江西裝備品牌“走出去”。
開展試點示范,分批遴選若干轉型升級需求迫切、地方政府積極性高的縣(市、區、開發區),支持開展省級特色裝備制造產業試驗區創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