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優化產業發展布局。圍繞前沿新材料重點領域,推動產業鏈和創新鏈協同發展,培育一批區位優勢突出、產業特色明顯、政策配套完善、具有品牌競爭力的產業集聚區,依托產業梯度轉移招商引資對接平臺做好前沿新材料產業招商引資工作。
2.構建自主創新體系。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強化高層次創新人才隊伍建設,補足創新鏈短板,打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技術研究創新全鏈條,持續支持對前沿變革性材料和技術的探索;積極推動建設散裂中子源二期、先進光源等材料科學領域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省實驗室、高水平研發機構等一批高水平創新平臺;推動企業設立高水平研發機構,鼓勵企業聯合高水平創新平臺共建聯合工程中心、實驗室,加快前沿新材料產業的跨越發展。
3.突破核心技術。圍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需求,以重大研發平臺和重點企業為依托,發揮大科學裝置、省實驗室的優勢,突破一批產業急需的戰略性、前瞻性、顛覆性技術,獲得一批產業帶動性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和重點產品。支持龍頭企業圍繞石墨烯、超材料、新型顯示、高溫超導、非晶合金等領域開展專利導航,加強知識產權儲備和運營。
4.完善產業生態。統籌相關產業和技術規劃與目標的一致性,推動上下游產業的協同發展,著力強化關鍵原材料、高端裝備、先進儀器設備等的支撐保障,推動應用示范與推廣,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體系。構建面向前沿新材料的科技金融體系,支持初創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鼓勵終端應用龍頭企業與材料生產企業開展合作,提高關鍵材料保障能力。圍繞關鍵材料和技術,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組織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全鏈條協同攻關,全鏈條部署,一體化實施。
5.強化國際交流合作。支持舉辦國際知名專業展覽及論壇活動,支持參加國際展覽和交流。鼓勵與境外知名機構合作建立研發中心和實驗室,支持企業在境外設立研發機構和海外并購,加快融入全球新材料市場與創新網絡。吸引境外知名機構在粵設立全球性或區域性研發中心。加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合作力度。積極開展人才國際交流,加大海外創新創業人才引進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