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提到“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
對于生物醫藥產業而言,創新是一場孤獨的長跑,卻是突破關鍵技術的必經之路。一直以來,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堅持打造“科技·醫藥+金融·服務”產業融合發展模式,通過建設生物醫藥共性技術平臺,提供金融、人才、產業等專項政策支持,推動園區創新活力全面釋放,持續帶動企業創新成果不斷轉化。目前,中國藥谷已有上市產品六百余個,其中一類新藥4個,國家創新醫療器械15個。此外,還有29個一類新藥和7個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產品已進入臨床階段,多個新品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等國家級獎項。
從中醫藥傳承創新“切題”
在鼓勵中醫藥發展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提及,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加強中醫優勢??平ㄔO。中醫藥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瑰寶,通過不斷挖掘和傳承中醫藥的精髓,不僅能夠更好地服務國內民眾健康需求,也能為全人類的健康事業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健康中國戰略大背景下,中醫藥傳承創新被賦予了新的時代使命。
圍繞現代中藥創新發展領域,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提前布局,持續開展全方位的創新中藥研發,加速園區中醫藥產業發展,進一步推動中醫藥產業集群“質”的升級。
中藥有其特殊性,多種天然中藥材特別是涉及瀕危動物的藥材,急需科研人員解決“原材料”供給難題。園區企業聯馨藥業研發的國家一類新藥人工麝香,是國家重大科研成果和保密品種。作為瀕危動物藥材麝香的替代品,等同天然麝香配方使用,有效解決了麝香短缺造成的臨床用藥困擾,緩解了長期以來麝香不能滿足需求的狀況。人工麝香作為中成藥原料藥惠及眾多制藥企業,自投放市場以來,保障了500多個中成藥品種正常生產,也為其他科研成果推廣創立了可借鑒的模式,有力推動了中醫藥事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一直以來,中國藥谷鼓勵園區企業積極對接中醫藥創新資源,加強產學研醫緊密協同,全力推動中醫藥創新發展。五和博澳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藥谷企業,帶有典型的藥谷創新“基因”。在公司創立之初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藥物研究所開展產學研深度合作。十年磨一劍,成功研發出國家一類新藥桑枝總生物堿片,是我國近十年來首個糖尿病中藥新藥,三次獲得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支持,成為中國藥谷中藥創新的代表產品。該產品于2020年3月17日正式上市,上市當年就進入國家醫保目錄。
在生物醫藥創新成果加速轉化的大趨勢下,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從中醫藥傳承創新“切題”,充分發揮先進制造和現代服務業“兩業融合”發展優勢,營造“醫藥·科技+金融·服務”創新生態,不斷深入推進成果轉化和產學研協同創新,推動原創成果與技術向產業轉化,加速臨床與產業深度融合,科研院所帶來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效應已經初步顯現。目前,除了人工麝香、桑枝總生物堿片、克爾來福新冠滅活疫苗、百賽諾雙環醇片4款已上市一類新藥之外,藝妙醫療的IM19 CAR-T細胞注射液、九芝堂美科缺血耐受人同種異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等29個在研一類新藥均已處于臨床階段。
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增長新引擎
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實施產業創新工程,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等新增長引擎,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緊跟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方向,進一步聚焦前沿賽道,超前布局生命健康產業前沿領域,全面推動特色產業園建設,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增長的新引擎。
“我國核酸藥物是最有可能從并跑狀態,進入到領跑狀態的一個藥物類型。我國的核酸藥物,大有可為!”2022年3月,在中國藥谷舉辦的以“共話核酸藥物新時代”為主題的院士專家大講堂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張禮和對中國核酸藥物產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隨著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啟動北京國際核酸藥物產業園規劃建設,在短短半年多的時間里,已經高效完成了產業研究、政策制定、園區設計規劃、項目聚集等一系列工作。2022年12月,7家核酸藥物領域的領軍企業簽約入駐北京國際核酸藥物產業園,中國藥谷實現了面向核酸藥物創新前沿賽道的“搶灘”。
“未來我國核酸藥物產業一定會在國際上具有一定規模的影響力,技術和品種上在全球具有競爭力。從聚合到聚變,成為一個具有全球市場覆蓋力的產業,從而進軍世界市場,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將是很好的支點。”北京瑞博開拓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子才對于北京國際核酸藥物產業園以及核酸藥物產業發展充滿期待。
此外,在細胞基因治療領域,中國藥谷著眼自主創新技術突破,聚集了一批具有前沿技術的細胞基因企業,針對細胞基因治療產業,持續構建從底層技術、服務平臺生態、金融服務全方位的產業支撐體系,推動藝妙醫療、循生醫學、基因啟明等細胞基因治療前沿企業在多條技術路線上實現了自主創新技術突破。
2023年6月30日,目前京津冀最大的細胞基因治療生產基地——希濟生物CGT CDMO標準廠房正式落成;7月8日,北京貝來藥業有限公司干細胞藥物GMP廠房正式落成投產?!懊庖呒毎委煛焙汀案杉毎委煛眱纱蠹夹g路線的產業化基礎均已在中國藥谷實現落地,強化了國內CGT CDMO市場供給,為我國自主CGT藥物的商業化、市場化打下堅實基礎。
聚焦生命科技前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中國藥谷在核酸和蛋白質檢測、基因編輯、新型細胞治療、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合成生物、腦科學等領域的發展突飛猛進。進入2024年,細胞和基因治療產業園、北京國際核酸藥物產業園、中糧達瑞興生命健康產業園、清控醫工融合創新產業園、首都醫科大學科技園、天壇國家醫學中心科創園等特色產業園建設全面提速,而細胞基因治療、核酸藥物、腦科學等前沿賽道也正成為中國藥谷乃至首都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
創新醫療器械跨越式發展
202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激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深化產學研用結合,支持有實力的企業牽頭重大攻關任務,加強健康、養老等民生科技研發應用”,而推動創新醫療器械產品跨越式發展,能夠惠及越來越多的基層群眾,正是中國藥谷和園區企業努力的方向。
2023年10月17日,由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運營的北京市大興區醫療器械產業集群成功入圍工信部《2023年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集群吸引了熱景生物、華科精準、術銳等一批擁有全球領先技術的創新型醫療器械企業,獲批國家創新醫療器械15個,在手術機器人、高值耗材、IVD等高成長細分賽道取得了快速發展,正在惠及更多基層患者,為健康中國2030目標的實現貢獻藥谷力量。
華科精準首席技術官劉文博表示:“從技術上說,堅持自主研發,實現國產替代是我們公司的愿景與目標,并且已經慢慢成為現實;同時,通過自主研發降低醫療器械產品價格,讓高端醫療器械在基層醫療體系也能實現可及性,提升我國整體醫療水平,是我們醫療器械公司的社會責任?!?/p>
近年來,華科精準始終致力于國產高端醫療器械的自主研發,深入落實健康中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助力醫療轉型和臨床效率提升。華科精準自2017年起聯合清華大學成功實現了磁共振監測激光消融系統的自主研發和生產,具有完整的知識產權和發明專利,2019年進入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綠色通道)。2023年4月4日,華科精準磁共振監測激光消融系統獲批上市,成為全球首款由中國企業研發并唯一在國內獲批上市的應用于腦部的磁共振監測激光消融系統。
目前,華科精準已擁有包含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SR系列、微型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Q300系列、神經外科手術導航NS系列、華科恒生顱內電極系列、磁共振引導激光消融治療系統LS系列等5大產品線系列,從而覆蓋了從頂級醫院到基層醫院神經外科手術所必需的診斷、手術規劃、術中導航定位、實時監控治療等全流程產品解決方案,并在全國150余家神經外科中心廣泛應用。
“我們始終致力于將腦科學技術轉化為符合臨床需求的創新醫療器械,服務于腦血管病患者的診斷與治療?!敝锌撇J創始人張鑫表示,中科搏銳正在持續從“腦功能監護”“腦功能成像”和“腦功能治療”三個賽道進行創新醫療器械布局。目前,中科搏銳國際首創集合了有線與無線功能的無創腦血氧監護儀,于2023年12月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為“創新醫療器械”,完成了從單一腦區到全腦多個腦區監護的突破,并推動腦氧監測技術在臨床領域的廣泛應用,實現了從點到面的經銷覆蓋,在我國各大標桿醫院成功落地,目前已經推廣覆蓋超過200家醫院。像這樣的企業,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基地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