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宿遷市人民政府出臺《宿遷市臨港產業發展規劃(2024—2035年)》宿政辦發〔2024〕18號,為全面提高宿遷港航發展水平,促進臨港產業高端化發展,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邁上新臺階,打造沿河港口群和特色產業帶,探索一條“以水興產、以水興城”的黃金水道發展之路提供了戰略指引、行動綱領和政策保障。規劃范圍是京杭運河、宿連航道和徐洪河等3級及以上航道沿線陸域,規劃期限為2024—2035年,其中近期為2025年,遠期為2035年。
《規劃》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交通運輸、水運發展的重要論述和視察江蘇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關于交通強省建設的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區建設的有關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服務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和宿遷市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為宗旨,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積極融入蘇北“物流金三角”,按照暢網絡、強樞紐、增亮點、強特色、深融合的要求,加快構建經濟高效、安全便捷、智慧綠色、支撐有力、管理先進的現代水運交通體系,強化港產聯動,突出“壯大新興臨港產業、提升傳統臨港產業、發展現代港航服務業”發展重點,加快形成“443”臨港產業新體系,為宿遷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規劃》指出充分發揮京杭運河和宿連航道等高等級航道交匯的區位優勢,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建設等國家戰略,借助打造長三角北翼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重大機遇,優化臨港產業空間布局,加快高端資源要素集聚,積極承載先進制造業,前瞻布局新興臨港產業,提升臨港產業發展能級,打造長三角北翼內河新興臨港產業發展高地。
《規劃》提出主要目標到2025年,基本建成“東部出海、區域成網、縣市達標、內聯外暢”的高等級航道網絡和“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 服務一流”的現代化港口集群;宿遷港融入蘇北“物流金三角”,服務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支撐帶動能力穩步提升,打造成為長三角北翼內河新興臨港產業發展高地;臨港產業成為引領帶動全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力量,產業規模突破4000億元。展望至2035年,宿遷臨港產業發展水平實現大幅躍升,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元大關,長三角內河航運樞紐地位得到鞏固,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國內競爭力的臨港特色產業集群,全面建成國內先進、具有宿遷特色的現代化臨港產業體系,成為以全國一流內河港口為依托、特色臨港產業集群為支撐的港產城融合發展新高地,開創宿遷臨港產業發展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