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印發《廣州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簡稱《規劃》),描繪出廣州數字經濟發展的“藍圖”。
《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累計建成5G基站超10萬座,培育3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新增5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打造1~2家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3家以上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
《規劃》要求,優化數字經濟空間布局方面,以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為核心,協同數字經濟重點園區和平臺多點發展,基本形成“一核引領、多點支撐”的新格局,明確全市11個區的數字經濟發展方向,實現跨區協同、多點聯動、資源共享的數字經濟發展新局面。提升數字底座支撐能力方面,適度超前建設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促進云網協同和算網融合發展。激發數字產業發展活力方面,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數字產業,催生新業態新模式,布局未來產業。據悉,廣州市將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經濟核心領域,開展揭榜掛帥行動,深入實施重點領域研發計劃;成體系解決核心軟件、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基礎技術等“卡脖子”問題,力爭形成一批領跑型技術成果。
釋放產業數字化潛力方面,廣州市將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賦能傳統優勢產業,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如加快定制家居、紡織服裝、美妝日化等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數字化平臺推廣應用,推動企業上云上平臺;培育引進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建設跨行業跨領域及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
《規劃》還提出8項配套支撐工程,包括智能算力工程、傳統基礎設施改造工程、數字技術創新工程、軟件名園建設工程、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四化”平臺賦能工程、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程、公共數據運營試點工程,全方位推進廣州數字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