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上的優勢,安徽正從研發創新、應用推廣、基礎設施、產業鏈配套等多方面入手,在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的同時,開辟智能網聯產業的新賽道,打造又一個新興產業“高地”。
“聚焦汽車‘首位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等重點領域,安徽著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興產業聚集地,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提高至2023年的42.9%。”安徽省發展改革委主任陳軍說。
據統計,2023年,安徽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近6800家,貢獻了全省近八成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五成多的上市企業。在安徽各個新興產業領域中,汽車和裝備制造產業規模已超過萬億元,新材料和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也都超過了5000億元;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人工智能、先進結構材料4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集聚企業超過2200家,實現營收4000多億元。
圍繞加快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安徽接連出臺《以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支持以數字化轉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若干政策》等,引導制造業企業加快數字化改造和應用,成為全國首批10個數字化轉型貫標試點省市之一。
家電是安徽的傳統優勢產業之一。走進長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大數據中心,大屏幕清晰展示著生產線上的制造節拍,隨時對各種“突發情況”作出預警。
布局5G技術、建立“菱云”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長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是安徽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縮影之一。長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所所長胡明勇告訴記者,采用精益化、自動化、數字化技術,公司產能提升60%以上,交付周期則縮短50%,產品庫存降低70%。
“科創+產業”,是安徽發揮科創資源豐富的優勢,促進創新資源為產業服務、向企業集聚的獨特道路。2023年,安徽平均每天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6家。
可實現鋰材料92%以上回收率的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再生技術,滿足無損檢測要求的太赫茲超分辨近場成像成譜系統,依托人工智能算法的全流程心理健康數智化管理解決方案……今年4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科大硅谷集中推介了科學中心高能級研發機構產出的20項近期可轉化科技成果,向全球發出“牽手”合作的信號。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成果推介會現場。
目前,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孵化落地企業200余家。安徽省還計劃通過實施“雙倍增”行動,到2025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數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數在2021年的基礎上實現倍增。
推進布局前沿技術、整合科技創新資源、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率……2024年,安徽提出將加快建設量子信息、聚變能源、深空探測三大科創高地;開工建設空地一體量子精密測量實驗設施,爭取深空探測重大標志性工程立項實施;新建一批前沿技術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基地,重組升級省(重點)實驗室100家以上。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安徽還將布局建設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聚焦通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低碳能源等重點領域,系統推進科技創新、示范應用、體制機制、政策舉措等方面的先行先試。同時,實施政策技術場景化行動,打造主體高效協同、要素集聚融通的創新生態,打通從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到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全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