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產業”,無疑是今年的改革熱詞。《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在提及“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時,提出“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提及“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時,明確提出“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
透過一系列部署,不難看出,未來產業不僅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也是搶占新賽道的關鍵一環,其重要性、緊迫性不言而喻。
那么,何謂“未來產業”?根據今年1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印發的《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未來產業是指由前沿技術驅動,當前處于孕育萌發階段或產業化初期,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的前瞻性新興產業。“前沿”“前瞻”“引領”“顛覆”“萌發”……這些關鍵詞,無不在傳遞著未來產業的巨大優勢和無限潛力。
而在具體實踐中,“未來產業”的抽象概念正在逐一變得清晰。從元宇宙到人工智能,從衛星互聯網到量子信息,從載人航天到探月探火……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我國重大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持續涌現,具有引領性的未來產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不斷催生新領域新業態新賽道,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實踐表明,大力發展未來產業,是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業升級、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選擇,對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落到海南的實際來看,發展未來產業,海南有優勢也有潛力。作為我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海南擁有“三度一色”優勢,與此同時,建設中的海南自貿港,具有實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試驗最高水平開放政策的獨特優勢。立足資源稟賦、區位和政策優勢,近年來,海南全力打造科創高地,不斷培育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未來產業,在種業、深海、航天“陸海空”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比如,全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已具備執行發射能力;全球首個商用海底數據中心項目一期竣工……如今,瓊州大地處處可見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速發展的生動圖景。
一項項科研成果、一項項創新突破,是海南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多點突破的縮影,也是海南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創新驅動未來產業發展的見證。實踐充分表明,未來產業由前沿科技驅動,唯有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才能在未來產業的發展中取得長足進展。面向未來,加快發展未來產業,海南要緊緊扭住科技創新的“牛鼻子”,緊緊抓住新領域新賽道蘊藏的新機遇,充分發揮“三度一色”等特色優勢,努力“向種圖強”“向海圖強”“向天圖強”“向綠圖強”“向數圖強”,加快建設“陸海空”三大科創高地,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前瞻性新興產業集群,不斷培育壯大具有海南特色的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未來產業,未來可期。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未來產業,讓更多未來圖景照進現實,海南定能持續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為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