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聯合市委網信辦、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等相關部門,修訂印發《天津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以清晰的政策框架和務實的支持舉措,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提升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能級。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論述,全面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會同市財政局等單位,學習北京、上海、深圳等先進城市經驗,走訪我市工業大區、重點企業,履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起草了《天津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定后于2023年印發實施,并于2024年底出臺《實施細則》。近期,根據國家有關要求,修訂印發《實施細則》,在政策方向、支持標準、申報要求等方面進行了細化、明晰,努力實現政策效應最大化。
支持標準更細化更明晰
修訂后的《實施細則》細化了政策方向。明確政策條款的支持范圍、支持條件。比如,新能源重點支持領域,細化為“先進新型電池(鋰電池、半/全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氫燃料電池等)產品及關鍵材料,高效光伏產品、風電整機及關鍵部件,制氫裝備,儲能系統產品及裝備等新能源產業重點領域”。明晰支持標準。明確分級分檔支持標準。比如,“對每款新車型分級分類給予最高200萬元獎勵”,細化為:對產量達到5萬輛的新能源新車型給予200萬元獎勵,對產量達到2萬輛的新能源新車型給予100萬元獎勵;對產量達到10萬輛的傳統車新車型給予200萬元獎勵,對產量達到5萬輛的傳統車新車型給予100萬元獎勵。新增條款明確要求申報單位必須如實報送資料,對違規行為將依法追責,確保政策公平高效落地。
內容覆蓋12個產業
修訂后的《實施細則》共有6個部分、43條內容,包括支持補足重點產業關鍵環節的重大工業項目、新一輪工業技術改造項目,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加強專屬政策支持,對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等12個產業量身定制專屬政策,進行個性化支持;培育壯大企業規模,推動大企業上能級、小微企業上規納統,引育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爭創戰略性新興產業百強企業,打造產業集群和市級主題園區,梯度培育領航企業、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企業;圍繞智能制造試點、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安全體系、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項目、智能化數字化應用場景、新型智能基礎設施等5個領域推進數字化轉型,圍繞綠色制造體系、綠色低碳企業推進綠色化轉型,圍繞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服務型制造和工業設計推進服務化轉型;支持創新平臺建設、關鍵技術攻關,推動首臺套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件等創新成果應用,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強化人才、土地、資金、數據等核心要素對制造業的支撐;設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產業升級、平臺建設、品牌培育、政策研究等,加大工作保障力度。
確保政策紅利直達企業
為確保政策高效落地,切實將政策“含金量”轉化為新質生產力,我市將同步推出三大保障舉措,包括印發指南,進一步明確申報條件、材料、流程及時間節點,讓企業快速“對號入座”,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加強宣貫,制作可視化解讀材料,結合“十五五”規劃調研與企業包聯服務,深入園區和企業開展政策宣講;優化服務,聚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的目標任務,動態調整財政支持方向,確保資金精準投入,持續提升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