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想振興, 脫貧是發展的基礎。要想提高脫貧質量, 基層上下都需實干。想要實現鄉村的振興必須首先實現脫貧。而脫貧則需要各個部門和有關人員的互相配合才能完成。隨著經濟的發展, 也為了鄉村的振興, 抓黨建促脫貧的腳步刻不容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 農村牧區始終是短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是補齊農村牧區這塊短板, 促進農村牧區全面發展和繁榮,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突泉縣是傳統的農牧業大縣, 農村牧區人口占大多數,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為突泉縣決勝脫貧攻堅提供新的動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最艱巨的任務是脫貧攻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 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抓黨建促脫貧攻堅, 關鍵是要把脫貧攻堅同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 真正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 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將它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從現在到2020年,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
1 突泉縣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的主要做法
1.1 堅持黨的領導, 落實主體責任, 發揮縣委統攬全局作用
按照“五級書記”抓扶貧工作要求, 嚴格落實縣委體責任, 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全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 全面加強脫貧攻堅工作領導, 進一步健全工作體系, 依托22個專項推進組, 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政策落實。同時, 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京蒙扶貧協作工作領導小組, 扎實推進北京市房山區與突泉縣對口扶貧協作工作, 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召開專題會議, 部署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健全工作機制, 保障服務脫貧攻堅工作。
1.2 堅持重心下移, 選派精干力量, 發揮駐村工作隊的攻堅主力作用
在精準選派駐村干部的基礎上, 加強駐村干部管理、后勤保障、業務培訓等工作, 著力建設一支敢打仗善打仗打勝仗的脫貧攻堅一線干部隊伍。健全駐村管理制度。成立突泉縣駐村工作領導小組, 先后制定《突泉縣駐村第一書記及幫扶工作隊管理辦法》《突泉縣駐村干部、鄉鎮干部、精準扶貧工作問責暫行辦法》等管理制度, 嚴格實行請銷假制度和“釘釘”考勤軟件簽到制度, 定期開展明察暗訪工作, 確保干部真正駐村開展工作。
1.3 堅持補齊短板, 夯實基層基礎,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
嚴把人選標準, 嚴格程序步驟, 有序推進換屆選舉。全縣共選出村“兩委”成員929人, 其中書記188人, 主任188人, 委員635人, 書記、主任“一肩挑”82人, 比例43.61%, 兩委“交叉任職”286人, 比例45.04%。村“兩委”整體戰斗力普遍提升。持續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
1.4 堅持志智雙扶, 創新扶貧舉措, 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重要論述精神, 精準對接群眾精神需求和物質需求, 大力實施精準脫貧“三扶”工程和開展改變生活•從庭院做起“積分爭星”行動, 著力激發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
1.5 堅持黨建引領, 實行要素驅動, 發揮產業拉動脫貧的牽引作用
把發展主導產業作為撬除“窮根”的有力杠桿, 找準企業發展與貧困戶脫貧的結合點, 培育主導產業, 推進脫貧攻堅。一是園區黨建引領, 強化脫貧攻堅的項目支撐。在循環經濟工業園區、賽銀花園區等重要產業園區建立黨組織, 落實“發展生產”“雙投雙收”等脫貧政策, 推進精準扶貧項目落地。把蘆花雞養殖作為精準扶貧兜底產業重點推廣, 組織安達牧業采取“企業+中介組織+基地+貧困戶”模式發展蘆花雞訂單養殖, 覆蓋貧困戶850戶, 戶均增收1300元。二是非公黨建引領, 強化脫貧攻堅的產業支撐, 功能型支部引領, 強化脫貧攻堅的平臺支撐。
2 突泉縣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 突泉縣在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脫貧攻堅中雖然取得一定成績, 但仍然還存在著一定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2.1 部分基層黨員干部能力素質不高, 帶富能力不強
部分蘇木鄉鎮和嘎查村干部抓黨建按部就班, 結合實際創新推動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力度不夠, 一些黨建組織負責人“雙帶”能力不強、處理復雜問題能力弱, 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充分。目前, 在突泉縣貧困地區, 存在農村牧區黨員致富項目少, 發展潛力較小, 大多數項目只能維持簡單生產, 可持續發展潛力低, 經濟效益不明顯的問題, 致使群眾鄉村振興脫貧攻堅進度緩慢。
2.2 思想上存有偏差
在突泉縣有的基層黨組織依然在黨建促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問題上存在思想誤區, 片面認為給資金、出政策才是鄉村振興脫貧致富的硬道理, 抓黨建只是務虛功, 沒有真正把黨建擺在主業位置, 導致班子不團結、配備不齊全, 組織軟弱渙散、紀律松弛, 嚴重影響到鄉村振興脫貧攻堅順利開展。
2.3 結對共建效果不夠理想
鑒于物質幫扶效果直接、見效快, 所以多愿采取直接的物質幫扶, “輸血”工作做得比較多。另外, 黨員干部與貧困戶的互補作用不明顯, 深度共建溝通做得少, 扶貧工作不夠專業、科學, 還需要進一步多做“造血”工作。
2.4 部分嘎查村黨建基礎薄弱
部分嘎查 (村) 級集體經濟薄弱, 部分嘎查 (村) 級組織無錢辦事的問題成了制約嘎查 (村) 級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的一個瓶頸問題。受困地區財政制約, 部分干部待遇不高, 工作積極性不高。另外, 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重點之一。但在實際工作中, 部分干部存在重生產、輕黨建, 重業務、輕黨務, 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 形成“兩張皮”。更有甚者把黨建工作當成一種負擔、一種包袱, 工作限于被動應付、交差了事, 走過場。制約了農村牧區基層組織建設, 也阻礙了扶貧工作在貧困村的推進。
3 關于突泉縣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的對策建議
當前, 突泉縣正處于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攻堅時期,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 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針對突泉縣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工作發展現狀及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結合地方發展實際, 提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工作對策建議。
3.1 在思想認識方面, 要提高認識、厘清思路、明確目標
黨建扶貧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的工作, 首先要明確對黨建扶貧的認識, 鑒于有個別黨員對此認識不深、把握不準的實際, 在下一步的抓黨建、促扶貧的工作中, 要高度重視統一全鄉黨員的思想。要深刻認識到黨建工作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是組織路線服務政治路線的根本要求;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保證, 要切實增強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要營造出全黨動員, 全民參與, 奮力奪取鄉村振興扶貧攻堅全面勝利的良好社會氛圍。
3.2 打造過硬隊伍, 激活脫貧動力
突出“好干部”五條標準, 切實選好干部、配強班子, 使鎮領導班子隊伍結構實現“六優一強” (經歷結構進一步優化、年齡結構進一步優化、學歷結構進一步優化、專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民族結構進一步優化、性別結構進一步優化、黨務力量進一步增強) , 以嘎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 做好優選、優育、嚴管關鍵環節, 加強嘎查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
3.3 在工作保障方面, 要強化組織、增添活力、共促發展
在抓黨建、促脫貧問題上, 一是開展村“兩委”素質提升工程, 提高村“兩委”成員綜合素質, 進而提高村黨組織戰斗力。二是將更多有為年輕人吸納到黨員隊伍中, 為黨組織增添新鮮血液, 增添活力。三是各基層黨組織要根據實際情況帶領大家干、基層黨員干部帶領廣大群眾試著干, 多管齊下帶領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四是建立幫扶機制, 建立幫扶對子, 促進基層黨組織、黨員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五是還應該積極創新黨建新模式, 把項目扶貧和黨建工作有機結合起來, 幫助、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建立黨支部, 爭取項目扶貧做到哪, 黨建工作就服務到哪, 做到黨建扶貧雙推進。
3.4 抓好監督管理, 提高決策的執行力
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關于嚴肅紀律、轉變作風的要求, 監督執行好各項學習制度, 建立黨員干部學習培訓檔案。以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為平臺, 整合結對幫扶困難群眾和黨員承諾制等載體, 建立黨員年初承諾、年內踐諾、年底評諾的運行機制, 以監督執紀常態化推進和保障黨員干部抓落實的執行力, 真正把鎮村黨員干部鍛煉成農村建設的骨干力量和促進農村和諧的先鋒模范。(作者: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