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產業園作為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許多產業園區在發展過程中遭遇了諸多問題,如管理與運行機制不暢、資源整合與服務功能較弱、盈利模式模糊、電商人才流失等,因此亟待對電子商務產業園進行優化提升,實現高質量發展,具體8大政策建議,如下:
一、圍繞地方產業特色,擘畫電商集聚區空間布局
從調研的9家電商類現代服務集聚區來看,與地方產業特色結合緊密的園區,運營的可持續性和造血功能相對較好。有良好的產業集群基礎,是園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從整個泉州來看,“安永德”中以德化的陶瓷茶具產業電商類集聚區相對較好,沿海的晉江、石獅有相對雄厚的傳統產業基礎支撐,一些電商集聚區有潛力成長為全省或全國性的電商集聚區龍頭,南安的部分電商園區有潛力成長為區域性標桿電商集聚區。在空間布局上,要以地方產業基礎為根。在產業基礎較扎實的區域,電商集聚園區要深化服務內涵,切實圍繞產業基礎做優做強,在垂直細分電商服務領域宜布局產業特色明顯的垂直平臺型現代服務集聚區。在產業基礎相對較弱的區域,抓緊補齊產業鏈、補好銷售鏈、補強服務鏈,強化電商集聚區的自我造血功能。

二、打造電商服務平臺,提升電商服務能力
從調研的電商集聚區來看,大部分園區的盈利主要來源于租金收入,由于增值服務內容有限,又進一步約束了園區租金的提升空間。由于各級各類政府相關部門對各類電商創業園的政策性資金支持紅利期已過,一些電商園區步入經營困境。很多園區沒有構建起適合地方產業特色的增值服務平臺,部分電商園區的運營商服務配套功能不夠齊全,有些園區運營商甚至只是作為園區企業的“一手房東”或“二手房東”,淪為簡單的物業管理者,企業依賴集聚區的生態效應不明顯,導致園區集聚企業流失,或“雞養大了,到別處下蛋”的窘境。未來各電商園區應致力于拓展服務功能,通過提供物流、攝影、運營培訓、支付平臺等優質服務幫助企業完成線上交易。通過集中化管理和一站式的服務使企業快速熟悉網絡環境,掌握運營方法,并且快速實現盈利,使入駐企業得到便利和優惠,增強入駐企業的“黏性”,甚至使入駐企業由于成長需要離開后能夠繼續與電商園合作,增強園區的創收能力。
三、強化電商鏈條建設,加強電商集聚區內涵建設
從泉州的電商產業園運營狀況調研來看,做到產業鏈、銷售鏈和服務鏈的有機無縫對接的園區相對較少。一些電商園區由于比鄰產業帶有一定的產業鏈優勢,但缺乏銷售鏈和服務鏈的構建能力,還有一些電商園區僅擁有銷售鏈或服務鏈,缺乏產業鏈支撐。為此,泉州現有電商集聚區建設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要大力加強各個電商集聚區的鏈路“補齊、補好、補強”建設[6]。如安溪弘橋智谷電商園區,由于區位原因,離產業鏈較遠,基于園區可拓展地理空間相對較大的現實情況,可通過園區擴建,招商進駐生產制造企業,補齊產業鏈,做好生產制造企業的銷售鏈和服務鏈銜接,通過產業鏈、銷售鏈和服務鏈的“補齊、補好、補強”建設,實現園區的轉型升級發展和內涵建設落地。政府應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領與杠桿作用,鼓勵甚至與金融機構合作開發各種電商信貸產品和服務,促進電商園區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重點支持生態良好和有產業依托的電商園區,活化電商園區運營管理機構或企業的造血功能。金融服務要側重于對集聚區產業鏈、銷售鏈力成長為區域性標桿電商集聚區。在空間布局上,要以地方產業基礎為根。在產業基礎較扎實的區域,電商集聚園區要深化服務內涵,切實圍繞產業基礎做優做強,在垂直細分電商服務領域宜布局產業特色明顯的垂直平臺型現代服務集聚區。在產業基礎相對較弱的區域,抓緊補齊產業鏈、補好銷售鏈、補強服務鏈,強化電商集聚區的自我造血功能。
四、構建外引內培機制,激發電商集聚區創新能力
泉州部分電商集聚特色優勢明顯,但園區創新能力普遍有待提升。由于電商領域的平臺壟斷性,大部分電商服務必須依賴于平臺生態。在難以突破現有國內外電商平臺壟斷的格局下,依靠地方產業特色和產業帶的支撐,要充分利用各類電商平臺巨頭的二次布局和區域空間布局的調整機會,以及各類電商平臺巨頭的空間布局機會,將大泉州區域有產業帶支撐的電商集聚區融入電商平臺巨頭的生態服務圈中。
五、創新運營模式,差異化發展
一是立足優勢產業特色,統籌規劃各縣(市、區)電商園區。各園區盡量基于本地優勢產業,深耕電商產業鏈條,規避同質化競爭,尋求實現錯位發展和協作共贏。同時,建立與完善園區的評估考核標準,鼓勵各個園區創新運營模式,提高創業型企業的孵化率,促進園區與入駐企業共同發展。二是加快建設現有泉州市電子商務園區。充分利用各縣(市、區)地域和產品的差異化特點,推動重點園區完成搭建“一站式”管理服務平臺,創新運營模式,使各縣(市、區)的電商園區各具特色和產品差異化發展。
六、重點打造龍頭標桿集聚區,形成區域服務引擎
依托實體經濟,把發展電子商務與利用區域產業優勢相結合,引導傳統工貿企業加速觸網發展,鼓勵企業借助第三方電商交易平臺或自建電商平臺,把更多的泉州產品推向國內外市場。統籌規劃,依托現有電商集聚區核心區域,整合電商上下游及相關企業,促進集約化發展,打造電商大平臺;發揮泉州機場和晉江陸地港跨境電子商務備貨模式運作優勢,在晉江和石獅傳統鞋服億萬級別的產業帶打造一到兩家全國性的標桿電商集聚區;在跨境電商產業園方面,重點做大做強東海跨境電商生態圈,大力拓展海外市場,充分整合海外倉的資源,使跨境電商出口成為泉州外貿出口新的增長點;現有電商產業園應該努力對標國家、省、市電子商務示范園區的申報條件,深耕主營業務,增強服務能力,提升產業園內涵,擴大知名度,致力于向專業化和高端化方向發展。
七、進行體制改革,激活園區活力
泉州現有的電商園區的體制既有國企(如石獅青創城、安溪茶葉批發市場開發有限公司、華僑大學(豐澤)創新創業園等),也有純民企(如豐澤華大電商園、東海跨境電商園、弘橋智谷電商產業園、中國鞋都電商創業園、福建南安北部電商創業園、永春縣電子商務產業基地等)。國企要承擔很多社會責任,但適應市場的靈活度較弱,民企則對市場較為敏感,更容易抓住機會,兩者均有各自的優勢和不足。豐澤華大電商園提出希望政府從更高層面統籌、扶持照顧甚至接管參股,以爭取更大程度、真正地發揮出園區的區位優勢、資源集聚優勢;華大電商園已累積起的優勢,有待激活園區活力。
八、細化電商高端人才引進政策,培育電商人才高地
抓緊出臺吸引高端電商人才來泉州工作、創業的扶持政策,做好外引內培工作。外引即大量引進處于發達電子商務集聚區,引領電子商務發展、具有豐富的運行和管理經驗的優秀電商人才和團隊;內培即強化培訓培養本地電子商務人才,強化政、校、企三方戰略合作,充分發揮社會培訓機構的作用,全方位培訓高素質的電子商務人才,特別應注重對高級電子商務職業經理的培養,將泉州打造為電商人才集聚高地。(作者:李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