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駱馬湖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例,介紹互聯網對農業轉型發展的影響,分析駱馬湖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現狀及面臨的挑戰,并從利用新媒體,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產品質量,走高端精品化路線;拓寬電商渠道,改進服務水平等方面提出策略建議。
一、駱馬湖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現狀
宿遷作為農業大市,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立足全省“三農”長遠發展做出戰略性的部署,主要目標為實現在全省建設有影響力的現代農業創新產業高地,培育一批農業科技型企業,加強農業技術創新水平、數字化應用水平,實現全市農業綜合效益的提升,致力為全省農業現代化提供示范。

駱馬湖現代農業產業園坐落于江蘇省宿遷市湖濱新區駱馬湖、皂河鎮部分區域,由2個部分組成,一是以駱馬湖為核心區域,規劃面積約 21 600 hm2.二是以黃墩湖滯洪區為核心區域(東依邳洪河(環湖大道),南臨通威漁業產業園和宿黃線,西起 S250 省道,北至民便河),規劃區域面積約 8 600 hm2.駱馬湖區位優勢明顯,氣候條件優越,水質條件良好,擁有得天獨厚的發展現代漁業的優勢。2021 年駱馬湖現代農業產業園魚蟹產量、產值約為1.8萬t 和8.2億元,園區依托駱馬湖優質水資源優勢及近 8 萬畝(1 畝約等于 667 m2)連片高標準水產養殖區域,高標準實施駱馬湖漁業綜合體、宿遷霸王蟹產業園等重大項目。整合優質資源,擴大種養殖規模,提升農產品品質,著力打造“宿有千香·霸王蟹”“皂河貢米”等區域農產品品牌。隨后,駱馬湖現代農業產業園與京東集團多次達成了戰略合作,宿遷市政府積極表示將把這些合作作為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充分挖掘自身優勢,借助京東的優質互聯網平臺,源源不斷提供綠色優質農產品,打通國內各大城市終端市場,不斷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帶動地方群眾增收致富。持續推動鄉村振興掀起新浪潮、保持好態勢,為湖濱新區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努力實現雙方合作共贏。事實證明,雙方的合作十分成功,京東銷售數據顯示,“宿有千香·霸王蟹”2021年10月份正式上線“京喜”銷售,“宿有千香·霸王蟹”年銷售超2億元。同時,園區還與上海海洋大學、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和宿遷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等機構達成合作,在駱馬湖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立宿遷霸王蟹產業研究院,圍繞好蟹做文章。
二、駱馬湖現代農業產業園面臨的挑戰
1、品牌知名度有待提升
自 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全球漁業產量和漁業貿易以年復合成長率 3.5%和 5.8%的速度持續增長,世界水產養殖產量近三分之二來自中國。我國的陽澄湖大閘蟹、千島湖有機魚等也已形成了知名品牌走向國內外市場,目前來說這 2 大品牌的銷售全都是供不應求的。從產值看,陽澄湖大閘蟹、千島湖有機魚形成了一條魚蟹產值約為 40 億元的產業鏈條。這說明水產行業的潛力與需求是巨大的。
而駱馬湖水域面積達 21 600 hm2.漁業資源種類豐富,魚蝦蟹貝類和兩棲類多達 93 種,盛產青草鰱鳙“四大家魚”、鯽魚、鱖魚、白魚、銀魚、河蟹、青蝦、淡水小龍蝦、白蝦、甲魚、河蜆、螺螄及河蚌等經濟水產品 50 余種。這樣豐富的水產資源卻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與發展,自駱馬湖農業產業園區建立后,政府規劃建立了“霸王蟹”“駱馬湖鳙魚”等品牌。由于品牌建立時間短,評價不多,所以品牌知名度相比于陽澄湖大閘蟹、千島湖有機魚等知名品牌來說,品牌知名度較低,產值與之相比也處于較低的水平,急需提高知名度。
2、產品質量有待提高
從產量產值看,陽澄湖大閘蟹、千島湖有機魚一般年生產量、生產額分別約為 1 500 t、3 億元和 2 500 t、2 億元,并形成了一條魚蟹產值約為 40 億元的產業鏈條。2021 年,駱馬湖現代農業產業園魚蟹產量約為 1.8 萬 t,可產值卻才 8.2 億元。這與陽澄湖大閘蟹、千島湖有機魚的產量產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除了品牌知名度低的原因外,產品質量把控不嚴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駱馬湖地區的魚蟹產品太過于重產量,忽視了質量問題,從而導致低端產品過剩,優質產品短缺,產值自然較低。
3、渠道服務水平有待改進
除了品牌知名度低,質量把控不夠精準外,銷售渠道單一,服務水平不高也是目前駱馬湖水產品牌存在的問題。哪怕在高度信息化與電商平臺蓬勃發展的今天,各種產品的銷售都離不開渠道,“渠道為王”這句話始終是對的。對于陽澄湖大閘蟹、千島湖有機魚來說,其品牌知名度高,銷售渠道主要依靠各大電商平臺及各個有關系的微商代理,只有不到 30%的貨是走傳統的銷售渠道,每年基本都是各大電商平臺爭著搶著要拿到更多的貨,根本不存在無路可銷的問題。但是駱馬湖的霸王蟹與有機魚的品牌知名度低,目前各大電商平臺也只有京東與之簽訂了合作協議,這還是出于京東與宿遷有密不可分關系的原故,其他各大電商平臺更多的還是在觀望或者根本沒有關注到駱馬湖的魚蟹水產。可以說當前的駱馬湖魚蟹銷售渠道更多的還是要依靠傳統渠道,但傳統渠道的時間與距離的局限性很大,很難單純依靠傳統渠道銷售出更多產品。
再說到服務水平問題,因為魚蟹類水產品的特殊性,如何挑選、如何售后被大家格外關注。當魚蟹被裝進快遞箱后,新鮮成為了售后的一大標準,目前市面上的蟹類產品都是死蟹包賠,陽澄湖大閘蟹作為發展多年的品牌,對這樣的售后問題已經有了完善的一套服務流程,其是很有經驗的,但對剛剛接觸電商的園區水產品來說,在售后等服務流程上明顯存在不足,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等配套設施不夠完善,網點偏少、分布不均,生鮮農產品出村進城的成本較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競爭力。因此,改進渠道服務水平,提升競爭力也成為園區發展的關鍵。
三、駱馬湖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發展策略
1、利用新媒體,提升品牌知名度
傳統媒體突出特點是權威,新媒體的特點是交互,在傳播過程中表現出強大的互動性和影響力。“霸王蟹”“駱馬湖鳙魚”等作為駱馬湖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立以來新推出的品牌,在品牌定位和內在賣點上要根據新媒體的特點作相應的調整。講品牌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品牌定位,園區可以塑造出“懂生活,提高生活品質”的農產品品牌形象,提高情感等附加價值,隨后要在各銷售渠道反復強調自己的品牌,繼而進行下一步推廣。推廣宣傳除了利用門戶網站、今日頭條和百度百科等綜合化、權威開放的平臺媒體,在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上也要學會使用抖音、快手等社交小視頻輸出內容,以更加親民的方式讓顧客了解該品牌,打造產品運營平臺;同時要建好專業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和視頻號等自己的媒體,發表優化園區形象的文章內容,根據對網民的瀏覽習慣展示相應的文章介紹,進行精準營銷推廣,吸引興趣;在內容基礎上也可以增加“廣告性”內容,迅速為品牌形象傳播定位,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2、提高產品質量,走高端精品化路線
“霸王蟹”“駱馬湖鳙魚”想要增加產值,抓住國內外水產中高端市場,必須要把控好產品質量,不僅要重產量也要重質量,這樣才能改變目前產量高產值低的局面。同時駱馬湖的水產也要走高端精品化路線,近年來中國高端水產品進口量穩步增長,2020 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下,進口量、進口額仍達到約 550 萬 t 和 127 億美元,可見國內特別是中高端優質水產品消費市場是巨大的,這對于駱馬湖農業產業園區的發展是一個機會。對于產品質量,隨著國民的消費能力顯著增加,高端產品往往供不應求。駱馬湖現代農業產業園應構建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推進無人機巡查等智能裝備的普及,精準把控產品質量,就一定能在中高端水產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3、拓寬電商渠道,改進服務水平
駱馬湖的水產想要在近幾年內迅速占領市場,拓寬渠道是必要的,在電商購物成為主流的今天,與各大電商平臺的合作是至關重要的,在知名電商平臺開設網店、專賣店和旗艦店,拓展產品營銷渠道。加強供應鏈管理,提升產品競爭力。要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市場調研,了解市場信息,有效進行市場預測,發展直采直供、冷鏈配送和社區拼購等新業態,拓寬銷售渠道,完善園區銷售信息網絡。同時要完善倉儲水產保鮮冷鏈物流設施,構建覆蓋加工、運輸、儲存及銷售各環節冷鏈物流體系。
同時要提升水產交易時的服務水平,做好人才支持,要充分發揮專業人才和技術的引領作用。圍繞現代農業創新,要大力推動青年開展電商創業,尤其是應屆大學生,國家出臺的一系列科技創新、人才保障等扶持政策也極大地吸引著青年和返鄉下鄉人員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活動,這也成為了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大力開展農業電商經營人才培養,加強農產品網絡營銷實用性技術指導,提升網絡經營主體的實踐操作能力,像入戶指導、網絡直播等培訓方式,能夠進一步保障培訓工作效果。現在蘇州優居等優秀企業與駱馬湖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達成了合作,其對于這樣的服務流程非常熟悉,可以讓蘇州優居等企業對產業園區內負責售賣的人員進行相關培訓,提高服務水平,為后續進入正軌的水產生意服務奠定基礎。
結束語
當前現代農業轉型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互聯網技術的有效利用下,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穩步進行。以駱馬湖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例,我國的農業轉型發展應加快農業發展數字化賦能,推進物聯網技術在水產養殖等方面的應用。以農產品質量為基礎,以農業標準體系為保障,切實加強農業品牌建設,打造知名品牌,擴大市場知名度、美譽度和滿意度。(作者:王 爍,許忠榮,周潔,伍小玉,劉妍,楊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