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古浪縣依據省、市產業布局,提出打造全省綠色農產品優勢區的目標。本文通過對古浪縣特色優勢農產品、特別是綠色農產品發展現狀的調查,分析了發展中存在的綠色農產品占比偏低、產品集中度低、品牌知名度低等問題和不足。在從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努力在特色農業規模和產品綠色轉化上下功夫;瞄準縣內外市場和消費需求,在銷售營銷上求突破;緊盯品牌建設,在提高產品知名度上做文章等三個方面提出了對策建議,以期為該縣推動綠色農產品發展,集聚起規模優勢、市場優勢、品牌優勢提供思路。
十四五時期,古浪縣貫徹落實省、市規劃部署,有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持走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打造全省綠色農產品優勢區、全省生態治理示范縣和河西走廊鄉村振興樣板縣。特色優勢產業呈現多點并發態勢,特別是綠色農產品開發,積累了一定基礎,取得了成效,但問題和不足也比較突出,與省市產業發展要求和縣上發展目標還有很大差距,需要政府層面強化投入引導,各類生產主體積極發揮主體作用,進一步從生產、市場、品牌建設等多個環節協同發力,快速集聚起特色現代農業和綠色農產品發展的綜合優勢。

一、綠色農產品開發優勢
(一)政策優勢
古浪縣集聚起政策與機遇疊加的優勢。2019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專程考察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和八步沙林場,作出了重要指示,成為了鼓舞全縣不斷進取的發展機遇。八步沙三代治沙人群體“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新時代精神是推進全縣不懈奮進的不竭動力。2021年,古浪縣被列為全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全縣上下凝心聚力、鼓足干勁,持續不斷建設生態文明,堅定不移走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對接省市產業發展要求,堅持農業優先型、工業主導型產業定位,建設生態美、產業優、文化興、百姓富的幸福美好新古浪。
(二)地域優勢
古浪縣地處河西走廊東端,地理環境包含山、川、沙三類土地要素。南部山區氣候冷涼、病蟲害少。灌溉用水為祁連山冰雪融水、山泉水,純天然、無污染。北部沙區日照充足,地勢平坦,自然環境優勢明顯,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土地是農業之母,特別是騰格里沙漠邊緣的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十余萬畝新開發的處女地是當地農業綠色發展可利用的優勢土地資源。2019-2021年,建設高標準農田27萬畝,2022年將接續完成1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水是農業之基,2020年,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批準黃花灘生態移民暨扶貧開發項目4504萬方取水許可,徹底解決了長期制約古浪農業發展的水資源瓶頸。近年來,古浪縣配套新建了五十多座調蓄水池,持續完善黃花灘移民區、引黃灌區、河灌區水利基礎設施,不斷提高水源工程和水資源配置保障能力,推進縣域內水系連通和雨洪資源的綜合利用。推廣應用節水灌溉新技術,形成了促進農業長期高效發展的必備條件。
(三)基礎優勢
古浪是傳統農業大縣,特別是農業從業人口占比高,綠色農產品開發有一定基礎。20世紀90年代,古浪縣先行一步開展綠色農產品(食品)開發工作,最知名的是古浪天源農業產業有限公司,借助古浪南部山區原生態、無污染的自然環境,建立小雜糧生產種植基地,建設固定生產車間,常年加工生產。開發“金瓜銀豆”小雜糧系列熟(炒)產品和手工掛面,知名度較高,產品遠銷全國。同時,古浪縣開展了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認證工作,其中,該縣早期的無公害農產品主要有豬牛羊肉、蔬菜、馬鈴薯等,綠色安全食品主要是面粉、小雜糧熟(炒)產品、手工掛面等初級加工品。
二、綠色農產品開發現狀
近年來,甘肅省借助資源稟賦和地理優勢,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扶貧產業促脫貧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變單一的種植狀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綠色健康農產品需求,發展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優勢產業[2],推進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和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產業帶”。
堅持綠色發展之路,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當前,綠色農產品已經成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探路先鋒,引領著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的方向。古浪立足地方實際,緊盯政策機遇,對接省市產業發展方向,堅持農業優先型和工業主導型的產業發展定位,制定落實產業獎補政策,實施現代絲路寒旱農業三年倍增行動[3],推進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產業帶”建設,大力發展“8+N”特色農業優勢主導產業(其中“8”指的是近幾年來古浪縣推進發展的牛羊豬禽菜果菌草八個產業,“N”指的是馬鈴薯、藥材和古浪香瓜等地方特色產業)。
(一)建設兩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1.建成省級綠色食品(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依托黃花灘移民區五道溝、六道溝日光溫室精細果蔬基地,以甘肅勇馨科技農業有限公司古浪分公司為龍頭企業,現有果蔬種植規模共3609座7218畝日光溫室,以核心示范區1000畝輻射帶動周邊6218畝,涉及西靖鎮、大靖鎮、黑松驛鎮、黃羊川鎮等10個鄉(鎮)。2020年4月,被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確定為生產基地。2021年,省級綠色食品(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已通過省級驗收,并將接續創建省級蔬菜現代農業產業園。
2.創建省級畜牧(牛羊)現代農業產業園。
緊抓伊利集團奶業基地建設機遇,引進龍頭企業金宇浩睿,建設6萬頭生態奶牛產業園,并持續擴大投畜規模,進一步建設河西走廊黃金奶源基地。現有牛存欄量包括奶牛達11.1萬頭。全縣養羊業已經具備規模優勢,羊存欄量穩定在200萬只以上,穩居全省前列。
其他種養特色產業也具備一定規模。2021年,全縣禽存欄量188.22萬羽,豬19.2萬頭。蔬菜13萬畝,優質飼草30萬畝,馬鈴薯7.3萬畝。入棚食用菌袋栽470萬袋、畦栽76萬m2.此外,還依托永豐灘、海子灘、定寧、民權等灌區鄉鎮,建成12個市級農業產業園,生產能力正在規范提升。
(二)建成一批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該縣從事種養業生產端的有傲農、勇馨、中天羊業、海升集團、金宇浩睿、頂牛等;從事農產品加工端有浪美、達康、甄程、天源、伊禧堂等;從事牛羊交易的森茂、國茂,從事蔬菜流通的長隆等,農產品交易量初具規模。
其中,伊禧堂偉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甘肅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先后獲得國家省市“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甘肅省著名商標”等榮譽。手工拉面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甘肅名牌產品”、“甘味”榮譽稱號,榮膺多項農業博覽會金獎。綠色食品認證面積1000 hm2.產量3000 t。古浪天源農業產業有限公司于20世紀90年代始建,是省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甘肅省重點糧食貯備企業,省市科技型企業。生產的“紅禿頭”功夫拉面被認定為綠色食品,“紅禿頭”商標被評為甘肅省著名商標,通過了ISO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20年,“紅禿頭”功夫拉面榮獲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2021年入選“甘味”農產品品牌名錄。
(三)重視農產品“三品一標”建設
古浪縣以綠色發展為導向,強化質量安全監管,重視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開展農產品“三品一標”建設。目前,有機食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完成了零的突破。根據古浪縣農業農村局2021年統計數據,古浪縣農產品“三品一標”獲得認證企業20家,產品84個,認證面積12485 .86 hm2.認證數量1050000個(頭、只)。其中綠色食品14個企業、73個產品;2個企業、6個產地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獲得有機食品認證的2個企業的沙蔥等3個產品已進入有機轉換認證期;地理標志農產品有2個企業的2個產品,即古浪紅光頭小麥和古浪香瓜。
(四)推進品牌建設和宣傳推介
古浪縣利用特色農產品貿易洽談會、省內外農業博覽會、全省蔬菜產業現場會等平臺,組織企業參會,開展多種形式營銷促銷、宣傳推介活動,不斷培育打造農產品品牌,提升特色農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開發打造了“原味古浪”“八步沙”、牛、羊、溜達雞、肉蓯蓉、枸杞、蔬菜等區域公共品牌。古浪伊禧堂偉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伊禧堂”手工拉面、甘肅甄程農牧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牛羊肉、天源農業產業有限公司“紅禿頭”功夫拉面入選“甘味”農產品品牌目錄。
(五)探索產業化生產經營新模式
古浪縣依托縣鄉(鎮)扶貧公司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立了“基地+企業(合作社)”的生產經營模式。發揮龍頭企業在產品收購、加工和銷售中的優勢,確保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益。在省級綠色食品(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中,培育扶持基地龍頭企業甘肅勇馨科技農業有限公司古浪分公司,對接帶動7家專業合作社。甘肅甄程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則通過創建“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四統一分合作模式,帶動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吸引農戶從事種植、養殖、生產、銷售、推廣為一體的綠色食品全產業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2022年,古浪縣貫徹省市鏈長制工作要求,建立起古浪縣產業鏈鏈長制,聚焦產業鏈前端、中端、后端,常態化要求、制度化推進奶產業鏈、特色農產品及食品加工產業鏈工作。正在建設云上鄉村農業資源交易平臺,借助數字技術,發展智慧農業,全鏈條一體化推進農業供需互動,提質增效,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六)創新農產品銷售新形式
1.建設面向全縣的綠色農產品展銷中心。古浪縣以展銷中心為平臺,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在本地市場借助“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促進銷售。通過市場、線上、訂單等銷售方式,促進大宗特色農產品銷售,深化與天津薊州區、北京新發地、陜西恒潤、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對接合作,發展訂單農業,為特色產業穩定發展和農戶穩步增收提供種植保障。
2.嘗試網上直播帶貨新模式。通過縣長(領導)直播帶貨、網紅直播銷售等形式,有力地拓寬了古浪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擴大了古浪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存在的弱點和不足
古浪縣是傳統農業大縣,也曾是國家級貧困縣,居民收入多年來處在全市末尾、全省靠后的位次,是多年的經濟弱縣。雖然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持續推進產業扶貧,實現了脫貧摘帽。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大力發展“8+N”特色農業優勢主導產業,但全縣經濟總量仍然不夠大,排在全市第三位。
(一)特色農產品規模有待突破,農產品綠色占有率偏低,優勢尚未集聚凸顯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肉羊養殖具備一定規模,但種羔羊主要依賴外地市場。成品以活體等初級產品銷售為主,沒有特色,缺乏優勢。現有獲批的綠色農產品在全縣同類農產品中占比偏低,有待集聚優勢,實現突破。
(二)產品集中度不高、附加值低,產量不穩定,產業鏈有待延伸
優勢農產品生產主體較分散,集中度不高。加工度低,產業鏈不長,附加值偏低,具備規模的羊產業多以活體售出。龍頭企業偏少,基地、園區建設剛剛起步,產量尚不穩定。現有綠色農產品也以初級產品居多,亟需實現生產加工的組織化、規模化、標準化。比如獲得綠色農產品認證的四家企業,主要產品都是手工掛面,有待擴大產能,提高產品集中度知名度。列入全省知名品牌名錄的綠色產品產能也有待提高。紅光頭小麥系列產品、沙蔥等原生態特色產品品質高,但對種植自然環境依賴度高,產量不穩定,有待通過技術突破實現高質量發展。個別企業認證的產品,因生產經營等原因,獲得認證后未能續展。
(三)知名度低,銷路窄,品牌尚待宣傳打造
古浪縣是全省牛羊養殖大縣,但牛羊種畜和成品主要依賴外地市場。種畜和市場“兩頭在外”的大進大出養殖現狀,市場風險高。牛羊肉產品知名度低,與產出規模不相匹配,與環縣、靖遠等其他兄弟縣相比還有明顯差距。優勢差異化產品少,缺乏特色,銷路單一,品牌建設也亟需提升。
四、對策建議
(一)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在特色農業規模和產品綠色轉化上下功夫,集聚起綠色農產品發展的規模優勢
凝聚地方發展優勢,克服制約因素,突破瓶頸,努力將政策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進一步深入實施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凝聚力量培育打造優勢主導產業。發揮土地資源優勢,特別是移民區十余萬畝新開墾處女地得天獨厚的優勢,引進開發高品質、差異化綠色農產品,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移民區在取得用水許可后,在建設蓄水基礎水利設施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集中力量加大投入,推進創新變革,引進推廣水資源節約凈化灌溉新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清潔化。持續加大投入,穩定擴大產業獎補資金規模,優化產業結構,堅持擴大優勢農產品存量和增量,提高綠色轉化率、占有率,在綠色、特色、品質上下功夫,不斷提質培優增效,擴大產能。
(二)瞄準縣內外市場和消費需求,在銷售營銷上求突破,集聚起綠色農產品發展的市場優勢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倒逼產業結構調整,不斷開拓省內外市場,促進綠色農產品生產產銷對路、供需匹配,不斷滿足多樣化的消費需求,發揮高質量綠色優勢農產品的自身營銷功能。完善農業保險,提高農戶和各類生產主體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
(三)緊盯品牌建設,在提高產品知名度上做文章,集聚起綠色農產品發展的品牌優勢
政府發揮牽頭引導作用,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和主動性,支持綠色農產品生產主體發揮主體功能,強化龍頭企業引進培育,重視品牌打造,借助各種渠道和平臺加強企業和產品宣傳推介,提高知名度、影響力、美譽度,讓古浪綠色農產品品牌唱響甘肅,走向全國。(作者:高康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