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從宏偉的“頂層設計”藍圖轉化為可落地的“產業規劃”并打造標桿項目,是一個系統工程。以下從關鍵環節到標桿案例分析進行梳理:
一、 頂層設計:奠定基礎與方向
1. 國家戰略與政策體系:
明確戰略定位:將低空經濟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或未來產業規劃,明確其對于經濟增長、產業升級、社會服務(應急救援、公共服務)、國防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性。
構建政策框架:出臺國家層面的低空經濟發展指導意見、行動計劃(如中國的《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方法》、《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及配套政策、《綠色航空制造業發展綱要》等)。
法律法規完善:制定或修訂《航空法》、《空域管理條例》等核心法律,明確低空空域屬性、管理權責、運行規則、安全責任、數據權屬、隱私保護等。
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制定飛行器適航審定、運行安全、通信導航監視(CNS)、數據鏈、基礎設施(起降場、充電/加氫站)、空域管理、服務保障等系列標準。
2. 空域管理改革:
空域分類劃設:實施靈活的空域分類(如報告空域、監視空域、管制空域等),釋放更多可用的低空空域資源(特別是真高300米以下)。
運行管理模式創新:推廣“放管服”結合,探索融合空管、服務空域用戶的新模式(如美國的UAS Traffic Management , 中國的UTMISS)。
技術賦能:建設國家級的低空智聯網、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如中國的國家無人機綜合監管平臺),實現“看得見、叫得到、管得住”。

圖1 Shrestha等的空域結構模型
3. 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起降網絡:規劃建設通用機場、直升機起降點、垂直起降場、無人機物流樞紐/機場、社區/樓宇起降平臺等多層級、網絡化的基礎設施。 通信導航監視網絡:部署低空專用通信網絡(如5G-A/6G、衛星通信、低軌星座、ADS-B IN/OUT、蜂窩網)、導航增強系統、雷達/光電監視系統等。
能源保障網絡:布局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充電網絡、氫能加注站等。
數據平臺:建立低空公共數據平臺,支撐空域管理、飛行服務、安全監管、產業發展。
二、 產業規劃:聚焦場景與生態
1. 核心產業方向:
航空器研發制造:無人機(工業級、消費級)、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輕型運動飛機、直升機、通航飛機等整機及核心零部件(電池、電機、電控、飛控、傳感器、復合材料等)。
低空飛行服務:空中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旅游觀光、航空應急救援、農林植保、電力巡檢、地理測繪、環境監測、飛行培訓、維修保障等。
綜合保障服務:空域管理服務、飛行計劃服務、通信導航監視服務、數據服務、保險金融、會展培訓等。
2. 重點應用場景驅動:
物流配送:即時零售、醫療急救物資運輸、山區海島配送、大型園區/廠區內部物流。
城市空中交通:點對點客運、機場接駁、城際通勤。
公共服務:應急救援(消防、醫療)、警用安防、基礎設施巡檢(電網、油氣管線、風電)。
工農業生產:精準農業(播種、施肥、噴藥)、大型工業設施巡檢。
文旅消費:低空觀光、航空運動、航拍攝影。
3. 產業空間布局:
產業集群化:依托現有航空產業基礎或特定應用需求強的區域,建設低空經濟產業園區、航空小鎮、示范區。
區域差異化發展:根據地理條件(山區、海島、平原)、經濟結構、應用需求,發展特色產業(如山區重點發展物流與應急救援,沿海發展海島旅游與物流,大城市群發展UAM)。
產城融合:將低空基礎設施規劃融入智慧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
4. 創新生態構建:
產學研用協同:建立聯合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促進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
孵化加速:支持初創企業,提供資金、技術、市場對接。
國際合作: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參與國際標準制定。
5. 配套支撐體系:
人才體系:培養飛行器設計、適航審定、飛控算法、空管調度、運行管理、維修保障等專業人才。
金融體系:設立專項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發展租賃、保險等金融產品。
安全監管體系: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監管機制,利用技術手段提升監管效能。
三、 落地項目標桿:實踐與啟示
以下是一些在不同方面具有標桿意義的落地項目(國內外):
1. 深圳:綜合性低空經濟示范城市。
頂層設計:全國首部低空經濟地方性法規《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發布城市低空物流航線規劃。
產業規劃:大力發展無人機研發制造(大疆等)、eVTOL(峰飛等)、低空物流(美團、順豐)、城市空中交通(與億航等合作)、低空旅游。打造“低空經濟走廊”。
標桿項目:
美團無人機城市即時配送網絡:在多個商圈、社區、校園實現常態化運行,完成數十萬真實訂單,建立了較成熟的運行流程和安全保障體系,如:15分鐘生活圈。(核心價值:規?;虡I驗證、城市復雜環境運行經驗、用戶習慣培養)
大疆行業應用:在深圳及全國廣泛應用于電力巡檢、測繪、安防、應急等領域,提供成熟的解決方案。(核心價值:工業級應用深度、技術引領)
東部通航應急救援/醫療轉運:構建覆蓋粵港澳大灣區的直升機應急救援網絡。(核心價值:公共服務效能提升、生命通道),此外,空中出租車項目在全國范圍內較有示范意義。
2. 湖南:全國首個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拓展省份
頂層設計:獲中央空管委辦公室批復,在空域分類劃設、協同管理機制、服務保障模式等方面進行系統性改革探索。
產業規劃:聚焦通用航空制造(山河科技等)、通航運營(短途運輸、低空旅游、飛行培訓)、無人機應用(中電科48所等)、低空物流。
標桿項目:
“環湘飛”短途運輸航線網絡:開通連接省內多個機場/起降點的定期航班,探索“干支通”銜接新模式。(核心價值:激活通航市場、驗證改革成效、普惠交通)
低空物流試點(如株洲-湘潭):探索跨行政區域的無人機物流常態化運行。(核心價值:跨域協同、物流降本增效)
3. 四川:低空空域協同運行中心(“天路”)
頂層設計:建設全國領先的低空空域協同運行管理和服務保障平臺(“天路”系統)。
產業規劃:依托平臺,發展通航運營(旅游、應急救援、農林作業)、無人機應用(物流、巡檢)。
標桿項目:
“天路”系統應用:為通航用戶提供飛行計劃“一鍵”申報審批、動態監視、氣象情報、告警救援等服務,大幅提升運行效率和安全性。(核心價值:技術賦能空域改革、提升運行效率與安全的典范)
4. 億航智能:城市空中交通(UAM)探索者
項目:在廣州、深圳、賀州等地開展eVTOL載人/物流試運行和演示。獲得全球首張eVTOL適航證(EH216-S)。
核心價值:在技術驗證、適航取證、商業場景探索(空中游覽、交通接駁)、公眾認知等方面走在全球UAM領域前列。
5. Zipline(美國/盧旺達):無人機醫療物流先驅
項目:在盧旺達、加納等非洲國家建立覆蓋全國的無人機醫療配送網絡,高效運送血液、疫苗、藥品等救生物資。
核心價值:開創了大規模、可持續的無人機物流商業模式,在偏遠地區公共服務領域展現了巨大社會價值,是全球公認的標桿。
四、 標桿項目的核心特征與啟示:
1. 場景驅動,需求明確:成功項目都瞄準了真實、迫切且有商業或社會價值的需求(如即時配送、應急救援、醫療物流、偏遠地區交通)。
2. 技術可行,安全可靠:核心技術和產品(飛行器、飛控、導航、通信)成熟度是基礎,嚴格的安全標準和運行規范是生命線。
3. 政策突破,機制創新:往往依賴于空域改革試點、專項政策支持、跨部門協同機制的突破。
4. 生態協同,多方參與:需要政府、制造商、運營商、服務商、用戶、社區等共同參與和協作。
5. 基礎設施先行:起降場、通信網絡、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是項目落地的物理保障。
6. 商業模式可持續:無論是To B、To G還是To C,項目本身需要具備經濟可持續性,或能清晰證明其巨大的社會效益(公共服務類)。
7. 數據驅動,智能運行:充分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手段(UTM平臺、大數據分析、AI)提升效率和安全性。
8. 公眾接受度:重視噪音、隱私、安全等社會關切,加強科普宣傳和社區溝通。
低空經濟從頂層設計到產業規劃再到標桿項目落地,是一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過程。成功的標桿項目是政策、技術、資本、場景、生態共同作用的結果。深圳的綜合生態、湖南的空域改革、四川的平臺賦能、億航的UAM探索、Zipline的醫療物流,都從不同維度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未來,隨著頂層設計的持續完善、關鍵技術的突破、應用場景的深化和商業模式的成熟,更多具有引領性和復制性的低空經濟標桿項目將在全球各地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