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政策支持、技術創新、產業集聚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建議,以期促進我國低空產業園以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來推動低空經濟發展,進而為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低空產業園已成為低空技術集成示范的創新平臺、低空科技企業的孵化基地、低空技術培訓的推廣及低空經濟要素的集成載體,有效促進了產業鏈上下游的緊密合作與協同發展。在國家政策的持續鼓勵和扶持下,低空產業園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其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得到了進一步釋放,為我國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當前我國低空產業園建設仍面臨諸多挑戰。基礎設施不完善、科技集成轉化能力較弱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園區內產業關聯度不高,尚未形成明顯的產業集群效應,限制了其產業協同效應的發揮。同時,低空產業園在吸引企業和創新創業人才方面能力有限,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也有待加強。此外,由于地理區位和政策措施差異,不同地區的低空產業園建設與發展能力存在較大差距。一些地區由于地理位置優越、政策扶持力度大,低空產業園建設進展迅速;而另一些地區則受條件限制,發展相對滯后。因此,要加強各地的政策引導和支持,完善基礎設施,增強科技集成轉化能力,提高產業關聯度,形成產業集群效應,推動低空產業園建設與發展能力全面提升。

結合我國低空產業園的發展歷程、現狀及面臨的挑戰,為打造具有特色的低空產業園,推動我國低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本文認為中國低空產業園未來應強化以下六個方面。
(1)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加強低空產業園在經營管理、金融投資、人才培養、政策服務、產品和技術研發等方面的機制和體制創新,促進低空產業園的健康高效發展。特別要針對低空經濟這一新興領域的特殊性,制定適合其發展的政策措施。
(2)技術孵化和轉化體系建設:整合多方資源,探索構建低空產業園創新體系的產學研高效聯動機制,推進源頭創新,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同時,要加強與國外先進經驗的合作與交流,引進并消化吸收國際的新技術。
(3)市場影響力構建:建立低空產業的孵化器,延長低空經濟產業鏈,促進園區產業集群形成,打造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產業格局。通過產業集聚和協同發展,增強低空產業園的市場競爭力。
(4)競爭力培育:研究構建低空產業園的核心競爭力的策略和措施,深入考察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完善管理工作機制等在增強園區競爭力培育上的作用。同時,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提高低空產業園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5)經濟模式、生態模式構建:探索優化配置低空產業園的各種生態、經濟資源,構建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發展的高效園區發展模式。特別要注重低空經濟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推動低空產業園向綠色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6)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構建科學的低空產業園評價指標體系,從多層面探討園區建設的評估標準。例如,企業的發展情況、新產品或新服務推出速度、科研成果的轉化率、空域管理服務的效率和安全性等指標,推動低空產業園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作者:王飛飛 曲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