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動臨沂草莓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提升市場競爭優勢,實現草莓產業的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通過深入調研和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強化政策引導、深化技術創新、拓寬市場渠道等一系列促進臨沂草莓三產融合發展的策略和建議。
一、臨沂草莓三產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在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過程中,臨沂市眾多農業產業的競爭力得到了顯著提升,為農民帶來了增收。然而,草莓產業在三產融合方面仍面臨一系列問題。
1.1 產業規劃布局不清晰
種植布局分散,缺乏集中度,規模化程度低。產業鏈發展不平衡,一產規模雖大但實力不強,二產加工環節薄弱,三產農文旅結合質量有待提高。為此,政府需牽頭進行系統規劃,整合一、二、三產業,引導生產基地園區化、規?;l展。未來應動態調整產業鏈各環節,確保比重平衡和合理布局,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1.2 經營主體間的利益聯結機制松散
部分經營主體規模小,帶動能力不足,導致農戶經濟收益缺乏穩定保障。盡管部分企業與經營主體通過合同固定來穩定農戶收益,但普及度不足50%,草莓種植戶參與度低。同時,多數企業僅停留在傳統交易層面,未充分發揮產業互補優勢,草莓品質與附加值受限。盡管有企業涉足草莓加工、冷藏等領域,但真正實現深度融合的企業稀少,新業態融合度不足,整體產業利益聯結松散。
1.3 新型經營主體創新能力不強
首先,標準化與規?;б嫖闯浞诛@現,草莓生產仍以家庭農戶自主經營為主,合作程度低,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其次,這些主體內生動力不足,創新能力較弱,缺乏開發新業態、新產品的積極性,高質量脫毒草莓種苗使用比例低。再次,技術水平與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經營者多依賴經驗種植,缺乏現代農業所需的復合型人才。以大店鎮為例,多數草莓生產設施陳舊,不利于水肥一體化和機械化操作,影響產量和質量。因此,加強標準化、規?;洜I,提升創新能力與技術管理水平,成為臨沂草莓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1.4 產業主體融資成本較高
農業產業面臨高融資成本挑戰,尤其草莓產業加工企業在擴大規模和調整結構時資金需求大,但受農業弱質性、長周期和低回報特性影響,金融機構貸款謹慎,導致融資成本上升?;剜l創業者在農業領域創業積極性不高,因農業投資周期長、回報慢,草莓產區日光溫室更新換代成本高,農戶更新意愿受限。商業資本追求利潤最大化,導致投資者選擇盲目,影響農民積極性。草莓凍干食品出口增加,農戶盲目跟風種植,沖擊設施草莓生產。草莓產業要穩定發展,需依賴政府支持和引導,解決農業融資渠道單一、金額少、門檻高的問題。
1.5 從業人員文化層次整體偏低
鄉村產業融合面臨人才挑戰,尤其是技術人才短缺。以大店鎮北大官莊村的草莓產業為例,種植戶多為老年農民,依賴傳統技術,缺乏現代科技知識。園區內農村勞動力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比例低,難以適應農業產業化和科技推廣需求。青壯年勞動力短缺、科學種田技能不足,限制農業功能拓展和創新精神培育。同時,農業標準化生產進程緩慢,科技型、創新型企業少,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有待提高?;鶎愚r技推廣人才斷層削弱了農業科技推廣功能,降低社會化服務覆蓋率。因此,提升科技服務水平、吸引和培養高素質人才成為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當務之急。
1.6 農業功能拓展層次低
農業功能拓展層次低的問題在臨沂草莓產業中尤為明顯。當前臨沂草莓種植仍處于初級階段,存在土壤問題、品種結構不合理、脫毒種苗應用率低等問題。同時,設施老化且缺乏更新動力,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此外,農業休閑旅游功能的拓展層次較低,三產融合發展不平衡,特色品牌效應尚未顯現。這些問題表明,臨沂在推動農業產業化、拓展農業新功能方面仍有待加強。
1.7 現代化設施綜合生產技術推廣緩慢
草莓種植在臨沂等地面臨多方面挑戰。首先,草莓種苗質量參差不齊,而現代化種植依賴高質量脫毒種苗,但當地社會化種苗繁育企業研發及投入不足,制約了新品種和優質種苗的推廣。其次,許多農戶對品種選擇缺乏重視,種植設施簡陋,管理粗放,導致草莓產量和品質受限,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盡管有龍頭企業的帶動,如山東大宇食品有限公司和東海食品有限公司,提升了部分地區的草莓種植水平,但仍有部分村莊基地的草莓種植技術落后。整體而言,臨沂等地的草莓產區存在種植園區不集中、設施落后、脫毒優質種苗推廣率低等問題,缺乏高效種植技術的應用,如水肥一體化、疏花疏果和綠色防控技術。這些都制約了草莓產業的健康發展。

二、推進臨沂草莓三產融合發展的策略建議
2.1 科學合理規劃產業布局
政府應明確草莓產業發展方向,優化產業布局,集中資源推動草莓產業向高質量、高效益方向轉型;通過集中種植規模,建立草莓產業園區,并完善基礎配套設施,為草莓產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充分利用臨沂物流大市的資源,構建高效的冷鏈物流供應鏈體系,確保草莓新鮮度,同時建立農產品信息平臺,提高流通效率;通過技術提升、專業培訓等方式,提高草莓采摘后處理、包裝和運輸的技術水平,同時加強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的監管,提升草莓產業的市場競爭力;運用“互聯網+”理念,整合草莓產業資源,打造線上線下雙向流通體系,提供差異定價、個性化渠道及精準營銷策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實現線上線下無縫對接,優化融合能力。
2.2 強化草莓產業利益聯結機制,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政府應出臺鼓勵草莓產業新型經營主體與種植戶建立穩定合作關系的政策,包括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激勵措施。推廣規范的合同文本,明確雙方權益,并加強合同執行情況的監管,確保合同得到有效履行。建立種植戶、加工企業、銷售主體之間的利益共享機制,如利潤分成、風險共擔等,形成緊密的合作關系。鼓勵草莓產業與旅游、餐飲等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開發特色產品,舉辦草莓文化節等活動,提升產業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強草莓種植戶和新型經營主體的技術培訓和指導,推廣先進種植和加工技術,提高草莓品質和附加值。建立草莓產業信息平臺,發布市場價格、供求信息和技術動態,促進農戶、企業、銷售主體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加強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的建設,發揮其在協調各方利益、推動產業融合發展中的作用。針對草莓產業面臨的市場和自然風險,建立風險防范機制,如設立風險基金、購買農業保險等,降低農戶和企業的經營風險。
2.3 提升草莓產業新型經營主體創新能力
加強標準化與規?;ㄔO,推廣標準化種植技術,鼓勵農戶參與規?;洜I,加強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建設;推廣優質種苗和脫毒種苗,依托當地龍頭企業及脫毒種苗生產企業,建設標準化草莓脫毒種苗繁育體系,改進脫毒種苗生產技術,降低種苗生產成本[4]。激發內生動力與創新能力,通過政策扶持、資金獎勵等措施,激勵新型經營主體開發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提高市場競爭力;提升技術水平與管理能力,加強農業技術培訓和推廣,引進和培育復合型人才,更新草莓生產設施,提高水肥一體化和機械化操作水平;加強契約意識與產業融合,加強農戶與新型經營主體之間的契約意識,促進草莓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拓展產業鏈和價值鏈;完善政策支持與服務體系,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加強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和金融服務支持,降低經營風險。
2.4 優化農業融資策略,降低草莓產業融資成本
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產業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優惠的融資政策,如降低貸款利率、延長貸款期限等,以吸引更多資本流入農業領域;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為農業企業提供多樣化的融資選擇,如發展農業保險、設立農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等,降低金融機構的貸款風險;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規模化水平,增強農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降低金融機構對農業貸款的顧慮;建立健全農業信用體系,強化農戶和企業的信用評級工作,為金融機構提供可靠的信用信息支持,降低金融機構的信息收集成本;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吸引社會資本進入農業領域,增加農業投資來源,緩解農業融資壓力。
2.5 提升從業人員文化層次與技能水平
首先,強化職業教育和培訓,與當地院校合作,提供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并設立專項資金鼓勵農民參與。其次,優化人才激勵機制,提高農村工作待遇,獎勵農業創新和技術進步,吸引更多年輕人和專業人才。同時,引導農民更新觀念,采用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提高生產效率。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農民成立合作組織,引入龍頭企業帶動發展。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確保農業技術普及。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產,保障農產品質量。此外,發展鄉村旅游和文化產業,增加農民收入來源,促進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最后,建立人才引進機制,吸引外地專家和技術人員,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培養鄉村產業所需人才,共同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
2.6 提升臨沂草莓產業功能拓展層次,促進三產深度融合發展
首先,加大科技投入,引入先進種植技術,解決土壤問題,優化品種結構,提高脫毒種苗應用率,并更新種植設施,以提升草莓的產量和品質。其次,深化農業與休閑旅游產業的融合,通過草莓主題公園、采摘節等活動,吸引游客,提升產業附加值。同時,培育草莓產業特色品牌,加強品牌宣傳,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鼓勵農戶和企業參與品牌創建和運營。此外,促進三產深度融合發展,加強農業、工業和服務業之間的合作,推動草莓產業與食品加工、旅游服務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提高綜合效益。最后,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和人才培養力度,鼓勵農戶和企業參與草莓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功能拓展,以提高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2.7 推廣綜合技術,優化產業升級路徑
首先,加強種苗繁育技術研發,鼓勵企業投入研發,提升新品種和優質脫毒種苗的繁育能力,并設立專項資金獎勵創新成果。或成立特色農產品研究院,通過院士專家團隊開展研究與開發,利用實驗室技術和農業大數據云平臺技術為農民提供精準服務。其次,提升農戶種植技術與管理水平,通過技術培訓、推廣現代化種植技術,促進草莓種植的專業化和標準化。同時,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加強農戶與企業的合作,推動草莓產業的品牌化、標準化和規?;l展。另外,整合種植園區,提升設施水平,改善草莓生長環境,提高產量和品質。最后,加強政策引導與支持,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為草莓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技術和人才支持,并鼓勵金融機構提供融資支持,降低農戶融資成本。(作者:陳為蘭,吳巧玲,張元華,鄭文婷,鄒吉祥,王義笑,王紹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