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性服務業能夠有效賦能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異質性分析表明,生產性服務業對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存在區域性差異,對西部地區的驅動作用更加顯著;進一步分析表明,人力資本在生產性服務業對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中發揮正向調節作用。
一、研究結論
在深入闡述生產性服務業賦能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基礎上,利用2011—2022年我國30個省份的面板數據實證檢驗了生產性服務業對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主要結論如下:(1)從整體看,生產性服務能夠顯著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在經過一系列穩健性檢驗之后,該結論依然成立。(2)異質性分析表明,生產性服務業對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存在區域性差異,對西部地區的促進作用比對東中部地區更為顯著。(3)進一步分析發現,人力資本在生產性服務業對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中發揮正向調節作用。

二、對策建議
基于上述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對策建議:第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建立健全低空政策支持體系。發揮政府的指引作用,加強低空經濟政策法規的制定與完善。首先,充分發揮政府的引領與協調作用,由省級人民政府牽頭,當地軍隊和民航相關單位參與,承擔低空涉及的國防安全、飛行安全和公共安全責任,完善政府指導、市場主體、社會協同等多個環節。其次,根據當前低空經濟市場環境,在行業指導下制定方案、規劃空域、試點運行、確定行業標準、明確有關部門職責,為培育低空經濟新增長極提供有力支撐,滿足低空經濟實現“飛得起來、飛得順暢、飛得安全、飛得便捷、飛得精準、飛得盈利”的需求。最后,以國家政策為導向,根據地方實際需求迅速采取調整措施。
第二,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加快低空經濟綠色發展。首先,鼓勵企業研發和應用綠色技術,以達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等效果,并通過建立公共平臺和引入第三方企業進行環境績效評估與公開,提升環境治理的透明度。其次,低空經濟各主體要以綠色高質量發展為導向,整合各類綠色化數字化科技資源,加強綠色化數字化技術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等,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低空經濟全產業鏈,充分發揮數字化轉型在低空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中的砥柱作用。最后,積極構建包括綠色供應鏈管理、綠色能源使用、綠色廢棄物處理等在內的綠色運營體系,加強產業鏈協同發展和優化升級,推動產業之間的綠色連接和循環發展,共同推動產業鏈的綠色化升級,以實現低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充分發揮各地區優勢,因地制宜發展低空經濟。因地制宜建設一批低空經濟產業集群,推動低空經濟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發展,鼓勵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再生利用,提高整體能效。東中部地區應發揮經濟與科技優勢,加大對低空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建立低空經濟產業創新聯盟,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打造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高端低空產業集群。西部地區則可充分利用農業、旅游、空域和礦產等資源,結合地方特色,開發多種低空應用場景,激發市場活力。
第四,科學構建低空專業人才培養體系,落實人才培養方向。首先,企業和學校應積極探索建立快速、有序、健康的“六統一①”聯盟制發展模式,培養從業人員的實戰能力和創新思維,提升其知識儲備、動手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其次,構建產學研用結合的合作體系,搭建低空經濟多元化協同機制。政府部門應出臺相關政策,將產學研用結合納入低空經濟發展戰略的整體框架中,并攜手高校、企業、科研機構共同搭建人才聯合培養的多元化協同機制,制定具體方案,滿足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最后,依托互聯網技術,建立高效嚴格的人才交流平臺,為低空專業人才的暢通輸送、精準從業奠定堅實基礎。(作者:郝愛民、賈鳴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