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討了鄉村振興背景下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措施,分析了當前兩者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比如產業發展規劃不明確和基礎設施不完善等。
一、鄉村振興及文體產業概述
1.1、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是黨為了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而提出的國家戰略,核心目標是在綜合的政策支持之下,激活農村資源的價值,改善鄉村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推動農業和農村的發展,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自這一戰略提出以來,國家已經明確了五大目標任務,即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其中,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強調要延伸農業產業鏈、培育新型業態,實現經濟活力再造。鄉村振興與傳統農村建設的本質區別在于不再局限于改善基礎設施或者扶持單一產業,而是要構建包含經濟、社會、生態的復合型發展體系。比如在產業層面,既鼓勵保留傳統農耕文化特色,又提倡引入現代服務業要素;在生態層面,主張將綠水青山轉化為可開發利用的生態資產。這種系統性思維打破了以往農村發展碎片化的局限,為文體旅等新興產業提供了生長土壤。但有一點也需要區分,那就是鄉村振興并非城市化的翻版,而是強調立足鄉土特征、探索符合農村實際的發展路徑。這種定位為體育、旅游等具有空間承載力的產業發展創造了獨特機遇。

1.2、體育與旅游產業
體育產業可以看作現代服務業的一部分,整個產業大致涵蓋了從體育器材制造、體育賽事到體育健康管理等內容,核心價值在于普及體育活動并促進全民參與,以此提升民眾的身體健康水平,展現良好的社會精神面貌。體育產業并不只局限在組織競技體育賽事等方面,還包括大眾體育、休閑體育等多個層面。另外,從細分的產業來看,其還包括健身產業、體育旅游、體育傳媒等多個領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健康意識不斷增強,體育產業逐漸成為經濟發展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并且與其他產業如旅游、文化等,有了越來越緊密的聯系。
旅游產業則是以旅游資源為基礎,提供觀光、休閑、度假、體驗等服務,滿足人們對休閑娛樂和文化體驗的需求。旅游產業不僅涉及旅游景區開發,還包括旅游服務、旅游交通、酒店住宿、文化娛樂等多個方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費理念的變化,旅游業發展迅速,鄉村旅游、生態旅游、健康旅游等越來越受歡迎。鄉村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這使得鄉村旅游成為一種新興的旅游業態。而旅游產業的發展不僅僅能夠為地方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還能提升當地的文化影響力,帶動當地居民的就業和收入提高。
體育與旅游產業之間有著天然的聯系,尤其是近年來,體育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復合型產業,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體育旅游的形式多樣,比如極限運動旅游、健身休閑旅游、體育賽事旅游等,能夠滿足人們對運動和旅游的雙重需求。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文化特色,體育和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正變得越來越關鍵。這不僅為鄉村帶來了經濟上的收益,還能夠提升鄉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注入新的動力。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中的問題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是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但在實際推進的過程中,這兩者的融合發展一直面臨著一系列問題。本文將從兩個角度分析當前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產業發展規劃不明確,缺乏系統性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產業發展規劃不明確和缺乏系統性是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面臨的一個普遍性問題。雖然國家提出了推動鄉村振興的戰略,當前也有許多體育和旅游結合的成功案例,但在許多地方依然存在兩者各自為政的現象。這種情況有著多種表現形式:一方面,地方政府可能更加注重扶持傳統產業,體育和旅游產業方面的相關政策和規劃較為分散,缺乏整體統籌;另一方面,體育和旅游產業的相關部門合作不夠緊密,很多時候各自的工作重心和資金安排并沒有形成合力,導致資源無法最大化地被整合和利用。
在實際操作中,鄉村的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大多是獨立發展的,體育設施的建設與旅游景點的開發也是分開進行的,并未考慮到兩者在空間、資源和市場上的互補性。這也導致即使一些地區具備較好的體育和旅游資源,也很難形成有效的聯動效應。比如,體育活動舉辦地點與旅游景區的距離較遠,游客參與體育項目后,可能因為距離過遠而放棄旅游活動。所以,缺乏明確和系統的規劃,使得兩大產業的融合發展難以形成優勢互補,無法充分釋放其對鄉村經濟的促進作用。
2.2、基礎設施不完善,配套服務滯后
想要將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更好地融合,除了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和規劃引導之外,還需要相應的基礎設施及配套服務,但當前大多數鄉鎮地區的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還難以完全適應體育和旅游產業發展的要求。盡管一些鄉村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文化資源,但由于缺乏完善的交通設施和現代化基礎設施,這些資源的利用效率大打折扣。比如,一些鄉村地區的交通網絡相對薄弱,或者是道路條件較差,游客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轉乘才能抵達目的地,這不僅會影響游客的體驗,也會限制體育旅游活動的規模和效益。此外,盡管一些鄉村已開始體育設施建設,如運動場地、健身中心等,但這些設施可能局限于某一單一項目的需求,缺乏多功能、綜合性的建設,無法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同時,部分鄉村在引入體育旅游項目時,只是簡單模仿城市模式建設標準化場館或舉辦商業化賽事,未能與本地農耕文化、節慶習俗相適應。比如,強行在傳統村落中植入極限運動設施,反而破壞了鄉土景觀的完整性;又或者盲目引進馬拉松賽事卻忽視了鄉村道路承載力和場地適配性,導致活動流于形式。這種生搬硬套的開發方式,既浪費了資源,也削弱了鄉村文旅產品的獨特吸引力。
另外,在服務配套方面,目前鄉村的旅游服務水平整體偏低,特別是在高端旅游、生態旅游等細分領域。體育旅游活動對專業性和個性化服務的要求較高,但目前鄉村地區的服務體系并未形成統一的標準和高效運營模式。許多鄉村旅游景區缺乏專業的體育活動指導員或教練員,而且運動設施的管理和維護也未能得到有效保障。此外,鄉村旅游的住宿、餐飲、醫療等配套服務水平也未能跟上,難以滿足高品質的體育旅游需求。
從整體來看,基礎設施不完善與配套服務滯后,不僅影響了游客的體驗,也制約了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即使在某些鄉村地區,游客因興趣選擇參與某項體育活動或到訪某個旅游景區,但如果基礎設施與配套服務兩方面都不完備,則會讓游客不滿,導致客源流失,最終使兩大產業難以達到預期的融合效果。(作者:趙永浩、禹柏旭、扈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