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的存在,是為了更高效率地解決人類長久以來的存在的需求。如今“互聯網+”的概念已經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隨著春雨醫生、好大夫在線等較早一批涉水互聯網醫療的企業不斷發展,互聯網醫療的規模也不斷擴大。
“診后護理和康復指導服務”被忽視,護工行業亟待建立標準
縱觀目前“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如何吸引患者、如何改進預約掛號難、如何在線問診等仍然是大部分互聯網醫療企業的主推業務;
醫院方面,部分知名品牌醫院,已經將原有的IT系統升級,對接新開設的微信服務號,提升患者的掛號體驗,甚至開放檢查報告系統,將醫患溝通深化至診中階段。
但與此同時,不論是互聯網醫療企業還是知名醫院,都忽視了患者最為看重的診后護理和康復指導,“診后服務”(即病后護理)仍然是整體醫療過程中較薄弱的環節。
大病初愈的病人回家后如何調養?需要持續看護的病人如何獲得診后指導?上哪找護工?找的護工不專業怎么辦?反應不及時怎么辦?院方陪護公司因種種因素不能進行上門服務等諸多問題也凸顯出護理業市場問題多多。
目前的護理市場存在著巨大矛盾:一方面,諸多醫療機構面臨“護工荒”難題;而另一方面,“黑護工”大量存在,無法成為“正規軍”。這些“黑護工”,沒有專業的資質認證,通常以“游擊戰”為主。
“黑護工”會帶來以下問題:1、健康問題。大部分“黑護工”沒有經過體檢就上崗,容易對病患造成二次傷害。很多護工長期在醫院病房的走廊里等客戶,有些甚至直接睡在醫院的走廊上,讓人無法放心。2、責任問題。由于沒有掛靠專業機構,一旦在護理上出現問題,患者嘗嘗無法追責。3、價格問題。整個行業缺乏統一管理,患者和護工都缺乏必要的保障。價格低的不專業,口碑好的價格又高,不少家屬表示,“找個稱心的護工比找對象還難”。4、服務問題。比起專業的護工,“黑護工”由于缺乏專業系統的培訓,從業人員素質和服務水準都得不到保障。
由此可見,護工的低層次與患者需要的專業度之間的矛盾已日益突出,如何為患者提供專業、熟練、健康、可靠的護工,是當務之急。
業內人士表示,要解決這一難題,就需要專業、創新的平臺介入,對護工進行篩選、培訓、考核,為病患提供可靠的護理服務。
濟民可信大健康戰略,一號護工整合“家庭健康陪護”生態圈
2015年初,由江西濟民可信億萬資金重磅打造的國內首家專業020健康護理服務平臺“一號護工”出現在業內的視線中。在短時間的運營下,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成為國內護理行業APP下載排名第一品牌;
據了解,這是濟民可信集團“一核兩翼”戰略全新起航,20億戰略資金助力大健康產業的前奏。
數據顯示,濟民可信集團為中國制藥百強企業排名第7,2015年銷售額達176億,全球擁有13家全資子公司,國內銷售網絡覆蓋6000多家醫院。
依托互聯網優勢,通過專業線上數據與線下資源優化與整合,“一號護工”擁有過千名護理員的真實數據,遍布北京61家醫院,通過與醫院方面的全方位接觸,能夠根據患者需求在10分鐘匹配最合適的護理員,1小時內即可急速到崗,打破了醫院陪護中心上門服務難的壁壘。
護工資質方面,除了北京地區1800多名持證護理人員,該平臺還聚集了三甲醫院護士長、至少有兩年陪護經驗的日籍護理專家培訓團隊,為病患提供最專業護理。
“一號護工”的護理員將通過12項比健康證還嚴苛的生化標準體檢,確保上崗人員健康衛生,不會對病患造成二次感染。在價格上,“一號護工”也統一收費標準,同時采取分級收費制度,明碼標價。
護理員培訓方面,“一號護工”擁有10位以上三級甲等副主任帶隊培訓,5位日籍專家親自授課,6位三級甲等資深護士長組建了專業線下講師團隊;另一方面,一號護工的護理人員都具備3年以上在京三甲醫院護理的經驗,在此基礎上,還將輔以專業護理、實操訓練、心理健康、社會實踐、多科室分病種專業護理知識技能的培訓考核。基于培訓考核,護工本身具備專業病理知識,在護理過程中可憑借自身專業幫助醫生了解病人的病情變化;同時,專業的醫護溝通技巧、病患心理支援和疏導,也有利于病人的痊愈。
對于慢性病患者,可選擇居家護理服務,護工將從病人的起居飲食做起,合理地進行膳食搭配,幫助病人實現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于有特殊需求的病患,還可提供臥床擦浴、手足護理、上門助浴和臥床剪發等O2O上門服務。
從產業布局,市場定位,到平臺優勢,再到產業深耕,一號護工在濟民可信大健康戰略的背景下,以互聯網為基礎,打造從醫院到家庭,從護理服務到健康管理與服務的綜合健康服務生態產業,逐步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環境的家庭健康護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