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棗多吃”成就棗農致富夢
樹上碩果累累,樹下忙著摘棗的棗農個個笑容滿面,鄉間路上收購青棗的車輛絡繹不絕。連日來,贊皇縣十萬畝大棗科技園區里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說起棗樹給農民帶來的效益,贊皇縣大棗第一村大河道村的栗彥良恨不得說出一百個好來:“贊皇大棗是我國700多個棗品種中唯一的‘自然三倍體’品種,贊皇人憑借這一金字招牌走上了致富路,自從縣里將贊皇大棗確定為‘縣樹’,大力發展大棗產業,實施大棗‘二次創業’以來,俺們村的老百姓就在自家的山上,修起了梯田,栽上了棗樹,按標準化進行管理,收入逐年增長,日子是越來越好。”
“從7月底,山東、滄州及本地客商在俺村就開始收購青棗,不出村青棗就能賣上好價錢。按要求管理棗樹,真是致富又增收。”望著一輛輛在棗園門口等待收購青棗的貨車,大河道大棗專業合作社社長栗彥良喜上眉梢。
栗彥良告訴記者,大河道村是贊皇縣種植棗樹最早的村子,全村棗樹種植面積達到一萬多畝,人均5畝棗樹。作為全縣有名的棗樹專業村,這幾年他們村對棗樹的施肥、澆水、修剪,嚴格按標準化進行管理。管理到位了,品質高了自然價格也就高了。
近幾年,贊皇大棗積極推行標準化管理模式,加強果品安全質量監控,建立標準化大棗種植示范園區,引導棗農走無公害、綠色食品的大棗培育模式。
同時,為進一步提高贊皇大棗的經濟效益,贊皇大棗除采青和留紅外,鮮食棗采摘成為贊皇農民致富的新途徑之一,逐漸形成一棗多吃局面,最大限度地提高贊皇大棗的經濟效益。
通過引進50多個鮮食棗優良品種,實施棗樹種植+養殖+沼氣的生態種養,皇農生態觀光采摘園實現了高檔保健果品鮮食棗的有機生產。鮮食棗的采摘期從每年的五月份一直到十月份。說起鮮食棗采摘,采摘園的郝樹林總是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進入五月份,俺家的大棗就進入了采摘期,每斤鮮食棗達到100多元,采摘的人絡繹不絕。”
如今,贊皇大棗逐步形成了種植區域化、生產規模化、服務社會化、銷售市場化和生產、儲藏、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格局。贊皇大棗種植遍及全縣9個鄉鎮140多個村,種植面積達到了45萬畝,從事苗木、嫁接、大棗加工等大棗產業創造的年產值達到了3.6億元,僅大棗產業一項全縣人均增收1200元,贊皇大棗成為全縣農民實現增收致富的“金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