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面積6萬平方米,包括設計交易所、中國創新設計紅星獎博物館、設計招商區、品牌機構入駐區4大部分……今年10月,作為北京申報“設計之都”重要“籌碼”的中國設計交易市場,將正式開門迎客。
這個旨在為工業設計、軟件設計、咨詢策劃等領域的企業提供國際設計信息、一站式交易、互動體驗、數據庫共享、項目投融資等服務,形成“交易+展示+企業”的聚集格局的國內首家設計交易市場,于今年6月29日——第三個世界工業設計日,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德勝科技園隆重揭牌。
據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介紹,中國設計交易市場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在其周邊聚集100家以上國內外著名設計機構和企業,為1000家以上企業提供交易服務,到2012年,推動北京設計服務業收入實現1300億元。更重要的是,它是工業設計——這個有著廣闊前景創意產業在中國迎來蓬勃發展的新標志。“目前,政府、企業現在都非常重視工業設計,因此全國的工業設計產業現狀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常務副會長趙衛國充滿自豪地說,尤其是去年金融危機之后,全國都意識到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高附加值的產業發展之路,這直接促進了工業設計在各地的無限風光。
“聯想”的設計傳奇
提到全球最著名的工業設計獎項,大家都會想到德國的紅點(red-dot)設計獎、IF設計獎,日本的G-mark,美國的IDEA等等,各國的設計師都以獲得這些獎項為榮,而我國的設計師和設計機構更是希望通過摘得此類獎項,來獲得國際設計舞臺的認可。
而在中國,有一家生產企業,早在2005年就一舉將IDEA設計獎、IF設計獎以及REDDOT概念設計至尊獎攬入懷中,成為首個囊括此三大國際設計獎項的中國本土企業,并被REDDOT評為全球唯一一家“企業之星”稱號。不僅如此,他們設計的產品,更是幾乎囊括了全球所有著名的設計獎勵,如日本G-Mark國際工業設計大獎、Intel創新PC獎、首屆亞洲IF設計中國優勝者獎、香港亞洲最具影響力優秀中國設計獎等。
這家企業,就是我國首個入選世界500強的民營企業——聯想。“作為最早將創新設計提升到公司戰略層面的中國企業,聯想早在1996年就在產品開發中率先引入工業設計;2001年,聯想正式成立工業設計中心,作為獨立的公司級研發平臺,2005年,工業設計中心更名為內涵更豐富的創新設計中心。”說起聯想的工業設計歷史,伴隨聯想設計創新一路成長的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創新設計中心總經理姚映佳如數家珍。
剛畢業就進入聯想、純粹本土培養,姚映佳不僅曾以奧運火炬祥云蜚聲國際,而且正代表著這個最老資格、最創新的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新形象——一種更前沿、更時髦、更具活力的形象。就在今年大腕云集的CES上,姚映佳帶領的團隊設計的雙模筆記本電腦Ideapad U1,以創造性的設計方案,拿到了CES2010最佳產品大獎。
基于對創新設計戰略意義的理解,聯想在創新設計團隊建設上早已經不遺余力,全力吸引國際一流的設計人才,創造有利于一流人才成長的軟硬件環境。“聯想不僅給創新設計團隊一棟環境幽雅、設施先進的獨立辦公樓,還不惜重金資助團隊成員頻頻參加各種國際知名設計師的交流活動或培訓,持續提升團隊的創新設計能力。”姚映佳稱,與10年前相比,他現在早已“兵強馬壯”。
在10多年的創新設計實踐中,聯想不斷總結發展自己的創新哲學和創新機制,形成了“用戶需求源頭論”、“果肉果核理論”、“SET理論”和“萬花筒理論”等創新哲學,將用戶需求、新技術、文化和設計師的創意能力無縫融合。事實上,現在的聯想產品中已經無法區分哪款設計出自哪位國籍的設計師之手了。比如IdeaPad的第一款產品U110選取中國傳統的大紅色和黑色混搭,散熱孔更采用中國特色很濃的園林花窗圖案,外界一看就覺得是一個非常中國的產品,實際上材料和色彩的設計師來自意大利米蘭。
產品質量的“基因”
聯想在工業設計方面的投入和發展,其實只是我國很多企業近些年在工業設計方面投入與發展的一個縮影。因為很多企業通過親身實踐和觀摩學習,已經充分意識到了工業設計的巨大作用。
“工業設計不僅屬于產業,還屬于社會文化,它體現了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是知識經濟的典型形式。我們現在強調創自己的品牌,但用自己的技術卻沒有自己的設計,是創造不出品牌的;相反,我們即使用的是國外的技術,但如果設計是自己搞的,仍然可以創造出品牌來。我國企業從打數量戰,到質量戰,再到價格戰,現在應該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開始打設計戰了。”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朱燾說,20多年來,我國工業設計事業有了很大發展,涌現出了海爾、聯想、華旗等一批重視工業設計并取得卓越成效的企業。
美國企業工業設計平均投入1美元可以獲得2500美元的銷售收入。而在年銷售額達到10億美元以上的大企業中,工業設計每投入1美元,銷售額能提高4000美元。這是美國工業設計協會進行的一項調查所公布的結果。
簡單的數據背后隱含著一個結論:工業設計能力最終會演變成企業的競爭力。楊振寧先生曾說過,21世紀是工業設計的世紀,一個不重視工業設計的國家將成為明日的落伍者。在“設計化生存”的今天,已經無人否認設計對于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的重要性。
“其實產品的質量同樣與設計密切相關。可以說,產品質量是設計出來的,因為一個產品的質量從設計之初就已經被決定了。這好比是這個產品的‘基因’,后來發現質量問題只能完善和改善,卻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除非再次更改產品的設計。”長通設計公司專家劉永奇說。
“設計地位的上升,是未來國內企業界的重要發展趨勢。”聯想集團總裁楊元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