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復原則同意《張江科學城建設規劃》。其中明確,張江科學城規劃總面積約94平方公里,將以張江高科技園區為基礎,轉型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新知識、新技術的創造之地和新產業的培育之地。
張江科學城規劃教育科研用地比例不小于21%,居住用地比例約20%,文化、體育等公共設施和綠地比例不少于16%。規劃范圍內新增住宅建筑面積約920萬平方米,其中890萬平方米用于租賃住宅。
高力國際華東區研究部董事陳鐵東指出,張江科學城的發展對于浦東來說,在科技研發的產出預計會進一步提升,同時進一步提升浦東在國內乃至國際的科技地位,未來和“金融城”一樣,“科創中心”也會成為浦東的代名詞。
交投活躍產業集聚
《張江科學城建設規劃》的批復意味著張江將由“園區”升級為“城區”,而張江一直以來都是上海投資交易的活躍區域。
高力國際發布的上海商務園區研究報告顯示,過去一年中,上海主要商務園區的主要租賃成交中,最多的子市場是張江,占據32%份額,體現了張江作為上海科創中心的主要載體地位。
2015年至今的2年時間內,主要大宗投資交易的子市場中,張江也是最活躍者,投資成交數量占到可甄別交易總數的44%。
根據上海市頒布的2016-2020年總體規劃,未來要集聚科技創新高端要素,培育科創能力。至2040年,科技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達到5%,上海市對于科技研發投入的加大將助推張江科學城的快速發展。
據悉,每年科學城吸引而來的科研人員,大部分居住時間以短期或中期居多,因此科學城將通過城區內外聯動、租售并舉的方式,為園區中工作人群提供多樣化的選擇。
首個更新項目運營
在張江科學城“四個一批”56個近期重點建設項目中,張江國創中心是首個城市更新項目,被改造成單體眾創空間,定位成為張江北區重要的產業聚集地以及配套服務集聚的創業綜合體。
張江國創中心所在地,原是一個液晶顯示器廠,建筑承載單一的生產功能。項目由上海萬科聯手張江集團改造,導入張江的資源,推動科技創新,并依托萬科的開發運營理念。
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上海區域本部首席執行官張海認為,上海的新增土地資源已經接近飽和,類似的老廠房,一方面地處城市的重要區域,另一方面,又存在土地利用率較低、功能過于單一的問題,完全可以通過對存量實施更新,提升其功能與價值。
“城市更新要求企業在探索政企合作新機制的同時,暢通融資平臺以及建立社會資金參與其中,而萬科恰恰在探索這一領域,并率先實現項目落地。”張海表示。
老廠房更新的第一步,是內部空間轉換。根據改造方案,有著近1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的老廠房實現更新后,將同時容納張江跨境科創監管服務中心、創新創業企業集聚的辦公空間,張江科學城展示廳,以及為張江科學城青年提供各項配套服務的長租公寓。
據了解,更新改造后的張江國創中心項目,已基本完成施工建設,開始逐步投入運營。記者日前在現場看到,整座建筑不設封閉式大門,從建筑的三扇大門就可以直通建筑中庭的共享空間。一些創業企業已經入駐,在一層的辦公區域,有各種機器人穿梭其中。
張江科學城的定位,讓傳統房企不再遵循租房、賣房的原有模式,可以說,對于萬科這類轉向以服務和運營為主的企業來說是一個試驗田。據國創中心項目運營人員介紹,上海萬科聯合張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了合資公司,致力于將產業運營和企業孵化經驗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