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有養老地產尚未成熟,老年群體的分化特性以及養老服務供給現狀多方面的問題是養老產業目前尚未攻克的難題。養老地產作為養老產業前端的一個環節,對養老產業而言至關重要。
從各類養老產業運營模式而言地產開發模式的關注度較高,不少房企已在試水養老地產,從目前各大房企做養老地產的進度來看,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均屬于摸索階段。養老地產及泛行業固然是一塊巨大的“蛋糕”,但過去幾年成功嘗到“甜頭“的房企卻仍是少數。
前不久,龍之夢•鵬瑞利新城一改前期傳統購物中心業態,做以醫養商的養老服務的新業態布局;保利地產計劃與太平人壽共同成立養老和健康領域的基金管理公司,首期資金規模10億元,未來將達到100億元,為金融資本參與養老產業探索一條新的道路。保利地產在2015年8月拿下溫江一宗用于養老服務項目及配套設施的地塊,這也是成都拍賣的首宗養老地產。保利已建及擬建養老設施總面積達14.18萬平方米;萬科同保利不同的是,對老年配套,設施配套的實施細則、住宅選址與場地設計、容積率等施工方面已有系列規定。同時,8月底,萬科養老業務的新生意,將與北京市國企北控集團在光熙門合作的養老項目將正式對外亮相。萬科內部人士曾表示,未來萬科將重點布局10個左右“三高”城市(老人基數高、人均可支配收入高、醫療水平高),養老業務將發展成獨立業務板塊。
不難看出,房企已嗅到養老地產在未來發展中的巨大潛力,作為房地產行業的“新大陸”養老地產被不少房企視為未來發展的新支柱業務。
事實上,養老地產作為新事物,諸多方面依然不夠完善,目前政策支持不夠明朗、營銷模式乏善可陳、養老產品打造缺乏創新。而現階段服務養老產業與養老地產之間乏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很多養老地產項目在后期服務上無法跟上養老群體的需求,如何銜接需求端與開發商之前的信息互動與供需關系是目前此行業的的一大難題。
養老地產所呈現出的項目需要一個養老產業服務機構來填充服務內容。簡單來講,好比一個地段產品好的購物中心,同樣也需要一個經驗豐富的招商團隊來完成后期的業態成型,從而吸引消費者。而目前養老產業最大的的困境筆者認為是:養老地產與養老服務產業體系缺乏一個有效的平臺來為供需雙方提供更易對接的方式,實現養老地產信息大數據化、服務可配置化和養老資源合理利用的目的。
隨著老年群體需求的不斷分化為養老服務產業也帶來難度。對養老服務有需求的老年高端群體,在養老服務的個性化、多樣化和專業化上需求高,他們不僅僅只是對養老有需求,對老年品質生活的需求也較高。現存的養老服務實際上缺少針對性。
諸多需求的變化與更新并未快速的反饋到養老地產行業中,對開發商而言,能否為自身所呈現的養老地產項目找到好的養老服務機構搭建的平臺,為老年群體提供好的服務。對房企樹立早期品牌和業界口碑是關鍵點。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使得目前的家庭結構以“421”為主,盡管開放了二胎政策,迫于生活壓力一般家庭也不會再生二胎。因此傳統的居家養老模式很難延續。
另外,在未來的養老趨勢上更不能直接借鑒發達國家的社會福利養老體系。建立有效的新服務平臺實現養老信息數據化、服務可配置化和養老資源合理利用。找到適合國內養老地產開發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