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社區養老成主流
德國是較早進入“銀發”時代的國家,放眼全球,其人口老齡化程度僅次于日本。養老保險事業發源于德國,1889 年,德國就通過《帝國勞工障礙與老年保險法》,以立法的形式確立了老年年金制度。目前在德國,社區養老方式正成為主流。為解決護理人員的不足問題,德國政府實施了“儲存時間”制:公民年滿18歲后,要利用公休日或節假日到老年公寓或老年病康復中心義務勞動,參加老年看護的義務工作時長可以累計,換取年老后他人為自己服務的時間。
美國:“以房養老”
美國是“以房養老”模式的鼻祖,許多美國老年人在退休前10年左右就購買了房子,并將部分出租給年輕人,以房租來補充養老資金的不足。除此之外,美國政府和一些金融機構推出了“以房養老”反向抵押貸款,專門針對62歲以上、擁有自己的住房、房貸基本付清的老年人。美國政府提供保險,允許老年人超過信用額度限制,根據自己的需要借錢,并且一直居住在自己的房屋。老人去世后,貸款銀行將收回本金和利息,若法定繼承人無意贖回房屋,銀行會將房屋出售。如果所售金額不足以償還本息,聯邦政府將支付所余欠款。
日本:由“老有所養”到“老有所為”
日本被稱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最成熟的國家,也是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最嚴重的國家,預計2025年老齡化率將達到30%。日本政府一直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設置了健全的法制來保障老年人的權益。由于勞動力不足,日本政府還鼓勵老人“再就業”或“發揮余熱”,“高齡雇傭保險法”特別加強了對大量雇傭高齡者的企業進行獎勵的制度,對工資低于60歲退休時工資的高齡受雇者給予一定的補助。
結語:養老問題在任何一個國家都至關重要,而中國在全球人口老齡化風險最嚴重的國家中排名第五,中國養老事業任重而道遠。“老有所依”不能總是一句空飄的口號,落到實處,才是真!那些電視中上演的“空巢老人”、棄養老人的現象不是藝術表現,在現實生活中更多狗血殘忍的劇情真實存在著。智慧養老問題迫在眉睫,好在當下國家政策紅利不斷,支持著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的發展。智慧養老這是一個朝陽產業,未來也將繼續向陽發展,真正讓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不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