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型升級新常態與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
從宏觀層面來說,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其突出表現就是經濟增長減速換檔,經濟發展方式向質量與效率型轉變,產業鏈逐步邁向高端,高水平引進來和走出去現象同步發生,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并成為穩定內需的中堅力量,中小企業和新業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從經濟發展理論和實踐來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實質就是經濟發展進入以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發展動力轉向創新驅動的新階段。在這個新階段,經濟發展的諸多理念、觀念、方法、模式等都將發生顯著變化。因此,“新常態”下必須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和創新三項關鍵任務,其中,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升級是重中之重。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領域之一的高端裝備制造業,正好順應了當前國際國內轉型升級和“新常態”的宏觀環境,其具有產業關聯性強、技術水平先進、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廣的突出特征,符合“新常態”發展態勢的要求。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現狀來看,高端裝備制造業已被中央和許多地方列入重點發展領域,成為新時期的支柱產業和戰略產業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和優勢與“新常態”發展要求的契合,高端裝備制造業必將成為我國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產業結構調整中所倚發展的領域。
二、轉型升級背景下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環境分析
從宏觀上說,轉型升級發展戰略和“新常態”發展階段的要求為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難得的歷史機遇以SWOT 分析方法,從機會和威脅兩個方面具體分析轉型升級背景下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面臨的發展環境。
1、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面臨的機遇
作為國民經濟中的特定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宏觀政策背景和經濟發展戰略形勢,正是這兩者為其提供了當前加速發展的良好機遇。
首先,國民經濟發展投資刺激為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當前,盡管我國已經在“新常態”的大形勢下,投資規模受到一定抑制,但出于對抗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出口需求疲軟和國內需求不振的考慮,從中央到地方對于繼續刺激經濟,提升內部需求尤其是投資力度并未減弱,加之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深入實施,國內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項目不斷更新和擴大,都給高端裝備制造業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作為工業化不斷深入推進和農業現代化的典型標志,高端裝備制造業成為這一輪發展重要的裝備提供者和重要參與者。如2012 年9 月, 國家發改委批復了全國多個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總投資規模預計超過8 000 億元,而2014 年12 月,發委再次批復近2 100 億元的地鐵建設項目,地鐵建設所需要的相關裝備,均涉及我國所確定的高端裝備制造業重要發展領域軌道交通裝備,此外也直接帶動與之相關聯的高端裝備制造業領域。在巨大和穩定的市場需求拉動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前景被廣泛看好。
其次,國家自主創新體系和能力建設為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了不竭發展動力。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高端,不僅是指自在裝備制造業及整個制造業中所處的產業地位之高端,更代表其所包含和應用的技術之高端。在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壯大中,先進的研發和應用技術處于核心地位,只有在最為先進的技術支撐下,才可能產生和發展真正的高端裝備制造業。我國正處于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和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戰略關鍵階段,科技創新及其產業化的強度和力度前所未有,科技成果涌現和應用周期日益縮短,為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如現階段較為熱門的工業機器人技術、3D 打印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斷突破,為現代機器人、3D 打印和新能源企業等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和發展動力源。隨著科技創新不斷深化和突破,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也將會不斷突破和延伸。
再次,國家相關政策調整為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當前,我國對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進行了一系列新的戰略設計與政策轉向,制定和修改了相關領域的發展戰略和政策,如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工信部制定頒布了《高端裝備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及涉及高端裝備制造業各子領域的政策出臺,都為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提升了戰略意義,明確了發展方向,并配套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如人才、投融資、稅收等。此外,國家大力發展航空工業、高鐵以及加快太空和海洋資源開發等發展戰略的制定,也為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科技教育發展戰略綱要的實施,更為其提供了相應保障。可以說,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在當前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環境。
上述幾個方面的機遇,有的是多個產業共同擁有的,有的是高端裝備制造業所獨有的,都為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時代機會, 相關地區和部門應認真審視,充分抓住和把握機遇,加快推進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
2、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面臨的威脅
盡管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外部機遇較好,但也存在一些顯性或隱性的威脅或障礙因素,對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起到了阻礙和抑制作用。這些威脅主要包括:
(1)經濟發展“新常態”階段內需不足,增速下降,不利于高端裝備制造業穩定持續擴張。經過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長和建設,我國已進入城鎮化平穩推進階段,經濟高速增長階段已經過去,基礎設施建設也已告別大規模擴張階段,這使得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市場需求遇到瓶頸,無法實現較高的增長度和成長空間。近年來,一些省市開始出現債務高企、財政風險急劇上升的苗頭,已經為過去舉債建設、大規模擴張的投資驅動型發展模式敲響了警鐘,穩健發展成為地方發展和建設的基調,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市場空間。
(2)關鍵技術難以突破,受制于人,限制了高端裝備制造業快速成長。盡管我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創新能力日益提升,但在相當一部分行業和領域,關鍵核心技術仍然為國外所掌控,受制于人。這種現象在高端裝備制造業領域也比較典型,例如在海洋工程裝備制造領域, 我國仍然不具備核心技術,受到國外的封鎖和壓制,因此在該領域仍屬于第三陣營。甚至,今年來,國外高端裝備制造企業在我國新成立的獨資企業有增多的趨勢,如德國的企業不斷通過內部收購、增資擴股或稀釋中方股權等方式, 實現其對經營管理權的控制,世界高端裝備制造業巨頭西門子、博世、馬勒等都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
(3)國內不同地區高端裝備制
造業規劃和發展的趨同化,導致產業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為產業健康發展埋下了隱患。隨著國家戰略規劃的制定,各地區也都抓緊時機,奮勇爭先,紛紛出臺自己的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確定其發展重點領域和目標。通過對比不同地區的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不難發現,許多地區之間存在重點領域趨同、重復規劃建設的問題。客觀的說,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存在差異,在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時,應因地制宜,揚長避短,遴選自己具有能力和優勢的產業領域,而不應趕時髦、一哄而上。以航空航天裝備制造領域為例,全國幾乎各大城市都將其作為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點領域,但根據當前各城市的產業結構和基礎,只有少數幾個城市具有發展的條件。所以,當前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地區趨同化、產業空心化、競爭惡性化問題較為突出,成為整個產業發展的隱患,必須通過中央的調控與地方規劃修編,科學合理地確定發展思路,優化發展布局。
總而言之,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面臨良好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不容忽視的威脅,可謂機遇與威脅并存,這為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全面正確分析利弊,權衡優勢劣勢,才能形成高端裝備制造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勢頭。
三、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高端裝備制造業在我國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基礎。特別是從2009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和工信部頒布《高端裝備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來,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高速發展,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發展水平也日趨提升,競爭力逐步增強。
1、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現狀
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達到了較大的產業規模, 在2010 年就實現約1.6 萬億元銷售收入,約占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的8%左右;已經形成了較為齊全的產業體系和產業鏈條,尤其在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海洋工程、衛星導航等重點領域,產業布局初步完成,產業鏈日趨完善;在各領域均出現了一批實力較強的領軍企業,且企業治理水平不斷提升,如衛星導航領域的中國衛星、火箭股份等;高端裝備制造業國際競爭力顯著提高,如工程機械、數控機床等技術含量較高的高端裝備制造產品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出口增長迅速;資本結構趨向多元化,民營高端裝備制造企業發展迅猛,產業活力日益釋放。
2、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趨勢
在國內外環境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將呈現出一些顯著的特點和趨勢:一是結構和區域布局合理化,在國家宏觀調控和市場機制雙重作用下, 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領域遴選、區域布局都將區域理性化和科學化,更加符合產業發展的特點與要求;二是日趨高端化,受歷史因素和現實技術水平的限制,我國當前高端裝備制造業跟世界相比其“高端性”仍然不夠,在產業機構優化升級和科技創新的推動下,其必將逐步走向高端,成為名符其實的高端裝備制造業;三是國際化日益顯著,隨著全球產業分工體系的完善和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自身的進步,其必將融入全球產業體系,成為全球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力量,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也會大幅提升。
在市場機遇和政府的規劃引導下,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已經進入了一個較為重要和良好的發展階段,然而也是一個充滿風險和困難的階段,正確識別產業發展環境,尋求科學合理的發展路徑和對策措施,方能保證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