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裝備制造業, 要想實現產業升級,必須通過自主研發和營銷服務創新,向價值鏈“兩端”轉移、從單純強調提高產品、產業競爭力向主導價值鏈競爭力轉變、聚焦重點產業發展,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完善高端裝備制造業產業政策,營造優質政策環境等路徑來完成。
第一招: 通過自主研發和營銷服務創新,向價值鏈“兩端”轉移
要想實現產業升級,獲得高利潤,高端裝備制造業必須要邁向“微笑曲線”的兩端。①向價值鏈左端轉移的路徑核心是技術和研發能力的提升,走高技術增值路徑。這里的技術不止包括專利、新流程等“硬技術”,也包括技術標準、管理方法等“軟技術”。政府為企業營造適合創新的環境與氛圍,培育、引導企業主動創新,實現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②向價值鏈右端轉移的路徑核心是品牌與營銷網絡控制戰略路徑。這兩個路徑需要企業足夠強大,擁有非凡的創意水平與營銷網絡的企業可以調動、利用世界上先進的生產技術、研發能力為自己的產品與服務應用,從而獲取增值利潤,實現產業升級。
促進高端裝備制造業產業級能向高層級發展,實現產業集聚升級高端裝備制造業可以通過技術引領,打造自主品牌,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用過裝備引領,集聚核心設備制造環節;通過價值鏈引領,融合科技研發、品牌打造、設備租賃、生產制造等多個價值鏈環節。在布局上實現高端裝備制造業與空間布局與城市建設的良性互動與產業集聚升級,推動產業發展與環境優化的和諧調控。
第二招:從單純強調提高產品、產業競爭力向主導價值鏈競爭力轉變
提升產業競爭力,培育支柱產業。隨著城市功能的逐步完善,需要具備主導作用和強大控制力的高端裝備制造業體系。所以,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不僅是單純的提高產品、產業的競爭力,還需要形成具有行業、價值鏈主導能力的企業。
第三招:聚焦重點產業發展,明確產業發展方向
發展輸變電設備、軌道交通設備等五大支柱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揮規模經濟與產業集聚效應,穩步提升產業競爭力。在高端裝備制造業創新方面,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加快先進技術提升產業能級,聚焦國家產業發展政策,構建共性技術研發、服務平臺。
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提升其與高端裝備制造業協調發展與匹配融合順應“制造業服務化”的趨勢,依托研發設計、融資、物流、商務、租賃、技術支持等相關生產性服務業為高端裝備制造業服務。鼓勵本地企業在全國范圍內配置制造資源,將制造總部、研發總部、管理中心本地化;吸引優質外地企業總部入駐常州;以資源和金融集聚為突破點,大力拓展金融服務業,為高端裝備制造業提供金融支持,降低產業鏈風險。
第四招:完善高端裝備制造業產業政策,營造優質政策環境
通過產業要素聚焦政策,將土地、人才、財政、技術等產業要素向高端裝備制造業集聚;通過產業環境優化政策,營造有利于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政策環境;通過引導援助性政策,優化產業結構;通過區、縣引導政策,完善產業布局。
第五招:整合政府資源,加大政府服務產業力度
調整政府機構,整合政府資源,設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牽頭,各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的高端裝備制造業領導小組,打破條塊分割,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大對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扶持力度。同時通過多種經濟、法律手段,注重政府的服務、調解、監管等職能的發揮,為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第六招:加強知識產權、標準支撐體系建設,構建優質軟環境
一方面要加強知識產權體系建設。加強裝備制造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扶持自主知識產權的裝備制造業產品和技術,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裝備制造業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項目給予政策的支持。加強重大發明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的申請、注冊和保護,鼓勵國內企業申請國外專利。健全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制定適合裝備制造業發展的知識產權政策。同時還要加強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加強裝備制造業技術標準研究和應用服務。鼓勵裝備制造業企業參與標準研究和制定,幫助企業提高對于技術標準重要性的認識,通過參與標準研究和制定來提高裝備制造業產品技術和產品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