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武威市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提質量、增效益,力促工業體系健康平穩發展。
調結構擴大總量
近年來,武威市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積極引項目、建園區、上規模、創品牌、增效益,著力培育產業鏈經濟,構建新型工業體系,工業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呈現出轉型升級發展的強勁勢頭。
2015年,全市工業實現增加值97.41億元,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28.71億元,工業企業上繳稅金6.36億元。“十二五”期間,全市累計完成工業投資1135.7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6.6倍,年均增長26.6%。
武威市注重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重點實施產業鏈項目,打造風光電裝備制造、碳化硅新材料、飛機汽車制造、電石、制藥、包裝、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液體經濟等特色突出、集聚明顯、資源整合、協同發展的產業聯盟和產業集群,把以葡萄酒為主,包括啤酒、白酒和食醋、礦泉水等組成的“液體經濟”作為首位產業大力發展,努力把武威建成全省重要的裝備制造業、能源化工、新興產業和農產品加工基地。
目前,武威市已初步形成液體經濟、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建材工業、特色化工、汽車裝備與進出口、農產品精深加工等支柱產業體系。新能源、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技術、醫療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新型工業體系初步建立。全市緊緊圍繞能源、化工、裝備、材料、食品等重點領域,積極謀劃、對接、落實項目,集中力量抓好科技含量高、產業關聯度大、輻射帶動能力強、對經濟發展貢獻突出的重大項目。2015年,武威市實施千萬元以上工業項目303項,其中,億元以上項目92項,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28.71億元。達華50萬畝節水灌溉設備、鑫淼5萬噸雙氰胺、青啤易拉罐灌裝生產線等126個項目建成投產。
今年,面對工業投資下滑局面,武威市始終堅持無中生有抓項目,有中生優增效益,牢牢牽住項目建設的“牛鼻子”,竭力扭轉工業投資下滑局面。截至7月底,全市工業在建項目274項,同比增加12項,完成投資132.09億元。新開工項目191項,同比增加91項,完成投資69.41億元,增長104.87%。
武威市還加快實施《中國制造2025武威市實施方案》《傳統優勢產業提質增效升級專項實施方案(2016—2020年)》,審核推薦19個項目列入工信部重大項目庫、76個項目列入省級項目庫。醫用重離子加速器裝備制造、遍凈集團醫藥中間體等項目進展順利,綠潤甜高粱收割機已投入試生產,中鋼耐火玉通碳化硅制品一期、甘建投多功能立體固沙車等項目即將建成投產。
同時,武威市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對2012至2015年承接產業轉移簽約工業項目進行甄別篩選,加強與廣東、浙江等地有合作意向的工業園區和企業進行對接洽談,今年截至7月,全市承接產業轉移到位資金52.98億元。
抓重點提質增效
在推進工業強市戰略進程中,武威市著力把工業園區打造成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招商引資的主平臺、產業集群的主陣地、企業發展的“孵化園”。
武威市按照各園區定位,科學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合理劃分園區功能,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明顯、產業配套、結構優化的工業園區產業體系。目前,武威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形成了以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及專用設備制造業為主的產業體系;武威工業園區形成了以液體經濟、食品及農副產品深加工、生物醫藥為主導的產業體系;黃羊工業園區形成了以面粉加工、葡萄酒釀造、啤酒麥芽、特種藥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民勤紅沙崗能源化工建材工業園區以煤炭資源開發為主,積極發展光電、風電等新能源產業及煤化工、建材化工產業;民勤城東工業集聚區主要以發展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沙產業和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為主;古浪工業集中區重點發展以化工建材、機械制造、節水設備、小商品輕工制造業為主的現代制造業,以果蔬飲料為主的食品加工業,以生物制藥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天祝金強工業集中區重點發展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機械制造等產業。
武威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了《武威市支持入園工業項目固定資產貸款貼息獎補辦法(試行)》《武威市“小升規”企業固定資產貸款貼息辦法(試行)》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助推企業加快項目建設、擴大工業總量、降低融資成本。截至目前,下達華一家具、京奧港飲品等3戶“小升規”企業固定資產貸款貼息831.25萬元,為民勤鑫達化工年產6000噸二甲基二硫、民勤東順化工年產3萬噸硫化堿項目下達固定資產貸款貼息獎補資金285萬元。
武威市制定實施《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重點工作實施方案》《加強運行調節促進工業增長工作方案》《工業領域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工作方案》,綜合施策,推動工業經濟穩定增長。積極落實電價扶持政策,載能企業申簽直購電9.04億度,落實電價扶持資金5686.3萬元。截至7月底,全市工業用電量15.09億度,增長13.46%,比全社會用電量增速高2.15個百分點。29個工業用電行業中19個實現增長,增長面65.5%。載能企業用電量9.9億度,增長27.6%。
強服務優化環境
武威市高度重視軟環境建設,著力營造“能賺錢、不受氣、條件好”的發展環境。
為優化發展環境,武威市委成立項目建設領導小組,抽調發改、工信、國土、環保、工商等十余個部門業務骨干,集中為項目建設辦理行政審批服務相關手續。凡需市級層面辦理的各項與項目建設有關的行政審批事項,全部由市項目辦統一受理,并聯審批,限時辦結。對審批核準權限內的項目,凡環評、規劃選址、土地預審等三個前置要件齊全的,一律在3個工作日內辦結;需政府部門主持咨詢評估的,一律在20個工作日內辦結。市項目辦對投資項目進行集中并聯審批,掛圖作業、跟進服務,即來即辦、限時辦結,切實解決項目手續互為前置、審批慢、開工慢、建設慢等問題。今年截至7月底,全市已累計受理辦結各類項目手續1556件,657個項目前期手續全部辦結。對投資項目實行全程跟蹤服務,主動盯辦需省級部門審批的土地、林業、環評、工商注冊等手續,協調解決用電、通路等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全力推動項目開工建設。
武威市還出臺《武威市小微企業互助貸款風險補償擔保基金管理辦法》,設立“小微企業互助貸款風險補償擔保基金池”,政府首批注入2500萬元風險補償金,采用“政府+銀行+企業”的小微企業互助擔保貸款模式,建立了政府、銀行、企業風險共擔機制,與工行、農行等9家銀行簽訂小微企業互助擔保貸款業務合作協議,截至目前,共發放貸款9筆5070萬元。深化互保共建,建立重點產品供需目錄,召開互保共建推進會,幫助祁連山、京奧港、榮寶、美珠、聚龍、金豪特等企業鞏固和拓展市場,截至7月底,簽訂供需合作協議(合同)269項,協議金額29.58億元,完成交易額16.54億元。狠抓企業復產及達產增效,今年1至6月,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09.47億元,增長9.4%;規上企業產成品庫存23.16億元,下降21.5%。
與此同時,武威市開展“百戶企業達標入規”行動,將“小升規”目標任務列入2016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分解下達計劃目標,落實層級責任。舉辦金融支持百戶企業達標入規啟動儀式暨供應鏈融資培訓班,簽訂三方合作協議,12家銀行精準支持49戶有融資需求的擬入規企業。今年1月至7月,全市月度新增入規企業7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