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淄博市煤炭清潔利用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開始正式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煤炭清潔利用方面的地方規章。
山東省淄博市煤炭工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凱于《辦法》正式施行當天,在“煤炭清潔化利用與潔凈煤技術發展”論壇上指出,在淄博市能源產業結構主要以煤炭為主的背景下,必須嚴格依法推進煤炭清潔化利用,從源頭防治煤炭污染。
不過王凱也向《中國科學報》記者坦言:“不是《辦法》一出臺,一切工作都一蹴而就了,還要面臨很多問題。”
實際上,淄博的難題只是一個縮影,反映了各地在進行煤炭清潔利用時的共同困惑。
呼吁政策發力
據悉,《辦法》共26條,從煤炭的生產、運輸、儲存、經營、燃燒五個環節作了詳細規定,并對違法行為制定了責令限期改正和處罰措施。
但王凱認為,無論是鍋爐的燃燒還是燃燒前的各個環節,特別是從生產、儲存、運輸、裝卸再到燃燒,中間的各個環節都會產生揚塵,對煤炭質量也有不同程度要求,因此產生了各類問題。
例如,產業結構的不合理會阻礙煤炭清潔利用的推進。據了解,淄博市4000萬噸煤炭的三分之一供應給了300家重點工業鍋爐企業,真正的民用和其他的商用占了不到20%。
“交稅大戶同時也是排放大戶,矛盾應該如何解決?按照市里的要求,我們爭取利用兩到三年的時間進行產業升級,要求企業進行結構調整。”王凱說。
在王凱看來,地方性法規還遠遠不夠。目前并沒有法律法規對煤炭清潔利用作出規定,特別是對煤炭質量標準和燃用統一性問題沒有法律約束。
“我國的高硫煤和低硫煤只是對煤炭具體的標準,到底什么樣的鍋爐應該燒什么樣的煤沒有標準。單憑借地方性法規,很難推進清潔化利用。”王凱直言。
參加論壇的許多專家也指出,淄博市的問題也代表了其他省市發展煤炭清潔利用的困惑。原煤炭工業部副部長、中國煤炭學會理事長濮洪九希望盡快出臺《商品煤質量管理辦法》,提高商品煤的質量。
“盡量提高煤炭的標準,限制劣質煤的生產,控制煤炭的使用范圍,加大原煤的洗選量。推動煤炭資源的分級體制利用,降低運輸商品煤的過程實現優質煤外運,低能源的煤就地發展轉化。”濮洪九認為,這樣能從源頭上減少煤炭直接燃燒對空氣的污染,在初期就把硫和灰粉這些雜質清除。
呼吁國家級協調機制
據了解,從1995年起,國務院決定由原國家計委牽頭、13個部委辦成立國家潔凈煤技術推廣小組。該小組在煤炭加工、煤炭高效燃燒和先進發電煤炭轉化和污染控制與資源再利用等領域組織了有關行業和部門的科研單位做了大量的工作。
其中,煤炭加工、潔凈燃燒、煤炭轉化技術都得到了發展。我國的選煤技術自主設計能力近些年有大幅提高,選煤量也逐年提高。煤轉化技術更是躋身世界前列,間接液化和直接液化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據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舒歌平介紹,神華的煤直接液化項目還獲得了國家能源局“工藝技術先進、裝置設計合理、設備選擇恰當、裝置運行穩定、安全可靠,產品質量特別明顯”的高度評價。
同時,據煤炭科學研究總院節能分院副院長紀任山介紹,我國的煤粉工業鍋爐技術也得到了國際的認可。
但是,濮洪九仍然表示了擔心。他指出,20年過去,潔凈煤技術的利用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然而這些技術并沒有從根本上扭轉煤炭粗放式開發和利用的總體局面。
“原因是各搞各的,缺乏國家級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協調機制。”濮洪九說。
他提出,要實現煤炭資源的高效清潔利用需要建立國家級的煤炭清潔生產和高效利用協調機制,有效地進行全行業鏈的清潔管理,要建立相關的政府部門、行政行業和科研單位共同參與的協調機制,組織開展相關重大的研究和煤制標準,支持政策的制定,編制煤炭清潔利用發展和管理規則,協調規劃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做到統籌協同分行業實施整體推進。
濮洪九強調:“切實做到從煤炭生產開發到煤炭終端消費的全過程管控,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
呼吁科學布局
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副院長朱法華則認為,煤電清潔化與科學布局既是保證能源安全,又是保護環境安全。
我國富煤少氣的資源稟賦決定了中國的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朱法華認為,這是能源安全的需要。
近年來霧霾天氣加重,我國許多地區提出要推行煤改氣。朱法華算了一筆賬:“我國煤炭占整個能源消費的比重是67.7%,世界平均水平是30.3%。如果煤改氣,中國的煤炭比例從67.7%下降到47.7%,下降的20個百分點中有一半是煤的話,意味著中國將進口世界上目前22%的天然氣,天然氣的進口依賴度會達到92%,這個能源安全不安全啊?!”
因此,朱法華認為,必須依靠煤炭清潔化利用來保障能源安全,同時減輕環境污染。其中,科學化布局是重要的解決途徑之一。
“應該依據PM2.5的環境容量進行火電廠科學布局,才不會超過環境的承載量。但是現在很多廠家不按照規定排放,讓科學布局效果大打折扣,所以還得加大監管力度。”朱法華強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