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產業協同發展與治理”的“拾人談”云端沙龍大會上,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薛瀾表示:在數字轉型過程中,由一系列數字技術構成的生態對現有的經濟體系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戰。我們要深入研究數字經濟的基本規律,并建立新的理論體系,推動相關行業協會建立,形成政府、企業在政策制定方面的合理溝通渠道。
數據產業協同發展下企業如何掌握主動性,建立主體協同策略,產業界代表、騰訊研究院首席數據政策專家王融在交流活動中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在數字產業和數字社會治理發展階段里面形成技術和制度之間的互動是非常必要的。“在整個社會邁向數字社會的轉型過程中,除了生產要素需要根據新的經濟形態去部署之外,核心社會運轉信任機制也需要進行一個系統的構建。”南方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黃偉從數據與算法,這兩個數據產業的關鍵要素入手,分析了在數字經濟邁向或者已經走向智能經濟的過程中,對于產業的競爭與合作,有可能出現顛覆性的改變。他建議“新基建是非常重要的,還要加管理、治理、商務模式和社會價值這些必要的、配套的版塊進去。”
國家產業治理層面,如何科學管理,精準扶持數據產業的健康發展,是當下面臨的重要議題。伏羲智庫創始人、清華大學互聯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曉東建議,要加強數據要素的市場化配置,完善數據治理的正??蚣埽訌娋W絡基礎技術的研發。
對數據產業協同發展,國際系統與控制科學院院士余樂安提出的觀點是要加強“四化”建設,指出推動數據產業發展的必然之路是產業的數據化,而實現產業數據化之后的手段,就是要完成科技數據化和數據的資產化。
從創新政策戰略的視角來看數據的產業化和治理,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認為,數據產業協調發展離不開數字科技的強大支撐,需以政府、科技界、產業界多元主體協作為抓手,形成合力,共推數據產業長效發展;研究員、產業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余江強調,體制設計上需要為數據共享提供新的歷史性的突破口,從更寬的國際視野和歷史縱深感出發,形成體系化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