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是實現產業集聚和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文章就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對新疆工業園區消除事故隱患、推動企業安全健康發展、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實現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意義進行闡述,并提出提升思路。
一、新疆工業園區發展概況
1.1 園區發展現狀
1992年,新疆園區起步建設以來,工業園區日益成為我區推進工業化進程、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和集聚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有效平臺。截至2019年底,全區各類園區累計開發面積達到1644.1平方千米,經國務院和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的各類園區共91家,其中國家級23家,自治區級68家。已形成一批功能完備、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產業集群,累計入駐企業約4.2萬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496家,從業人數83.8萬人。全區納入統計口徑的87家園區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429.9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845.9億元,占全區工業增加值的47.8%。我區擁有能夠承載石油化工產業的園區23個,已建成世界級環烷基潤滑油生產基地、國內最大的氯堿化工基地、國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全區各級各類園區積極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新疆軟件園云計算產業基地、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輪臺縣工業園區和沙灣縣工業園區獲自治區第一批“5G+智慧園區”。2019年全區入住園區的數字經濟規模已達到2850億元。
1.2 園區本質安全現狀
(1)低碳循環化改造力度不斷加大。全區積極推動各類園區綠色低碳發展,化工、建材、裝備制造、紡織等領域循環化改造推進力度不斷加大。截至2020年,累計創建綠色園區8家(6個國家級綠色園區、2個自治區級綠色園區)、綠色工廠120家(57家國家級綠色工廠、63家自治區級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單位7個,綠色產品29個。
(2)園區安全風險防控和隱患排查持續推進。截至2020年,各園區共排查安全生產隱患20744項,其中一般隱患26262項,已治理24879項,整改率94.7%;排查重大隱患26項,已治理26項,整改率100%。全區85個自治區級以上園區全部完成園區安全生產委員會(領導小組)設立工作。各園區從制度、組織架構、隱患排查機制、宣傳培訓等方面查漏補缺,進一步規范了園區安全生產,夯實了園區安全發展基礎。
(3)園區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初具成效。各園區積極建立工業園區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委托具有資質的安全評價機構進行安全風險評估,并按照流程進行評審備案。目前,全區68個自治區級以上園區有19家完成了安全生產風險評估。部分園區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聘請安全生產、消防方面的專家對園區和企業在安全生產基礎保障、應急救援、安全生產培訓等方面進行排查和檢查,督促指導企業加強問題隱患的整改。
(4)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結合園區產業特點,采用“互聯網+產業”模式,利用數字化手段推進智慧園區建設,創建安全監管信息共享平臺,對安全風險定期分析,對園區內企業、關鍵場所、重點危險源、基礎設施進行安全風險監控預警。目前已有7家園區建成可視化安全監管平臺,剩余園區正在持續推進。
1.3 園區本質安全存在的問題
(1)入園標準有待提高。因園區籌建時間短、配套建設不完善、服務跟不上等因素導致入園標準較低,使得園區內呈現規劃不合理、缺少龍頭企業引領、產品結構雷同、科技水平較低,未嚴格落實安全主體第一責任,園區的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2)園區管理體制不完善。由于近年來新疆城鎮化和工業化步伐明顯加快,部分園區與城區的安全距離進一步縮小,安全環保隱患增大;另外,某些企業為了節約成本,依然固守老舊生產設備,導致安全風險加大。
(3)基礎配套設施不健全。因新疆工業園區大多坐落在偏遠位置,交通較為不便,另外還存在供水不足、排污不暢、物流緩慢、電暖網及其他基礎配套設施跟不上的問題,從而導致無法為園區企業提供滿意的服務,缺乏長遠發展的動力。
(4)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基礎薄弱。新疆工業園區在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較為薄弱,5G基站數量較少,實現集約化可視化安全監管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和整體封閉化管理進程較慢。
(5)安全生產監管隊伍不強。部分園區存在安全監管力量薄弱,安全生產方面專業人員嚴重不足,無法滿足當前安全生產監管執法任務需求等問題。
二、近年新疆工業企業安全生產較大事故分析
案例一:2019年9月28日,徐礦集團新疆賽爾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三礦發生一起由瓦斯爆炸引起的較大安全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近500萬元。企業在未采取有效措施的情況下,違章組織人員構筑永久密閉;封閉時A4東翼回風下山積聚的瓦斯沿密閉墻裂隙進入A4011火區,導致瓦斯燃燒并將火源引至A4東翼回風下山,引起瓦斯爆炸。事故暴露出的主要問題一是災害治理不到位,二是蓄意違法違規生產,三是安全管理機構不健全,人員配備不足,投入不足。
案例二:2017年11月,烏魯木齊石化公司5人死亡、2人重傷、14人輕傷,直接經濟損失近650萬元。煉油廠二車間設備安裝公司施工人員帶壓拆卸油漿蒸汽發生器殼體與管箱的連接螺栓,螺栓斷裂失效,管箱與管束突出。事故暴露出的主要問題一是煉油廠和設備安裝公司監督檢查不力,未督促員工嚴格落實作業許可等管理標準和工作制度,未及時糾正技術人員和現場操作人員的習慣性違章操作。二是監督檢查不到位。三是對檢維修承包商監督管理不到位,未對檢維修作業過程實施有效監督。案例三:2017年7月,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12號煤氣氣化爐發生燃爆事故,造成5人死亡、15人重傷、12人輕傷,直接經濟損失近3800萬元,一是操作人員未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和規章制度進行作業,二是公司安全檢查不仔細,存在漏洞,三是從業人員安全教育不到位,對現場操作人員未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和規章制度進行作業督促檢查。
案例四:2016年4月,喀什地區莎車縣天利煤業有限公司新疆莎車天利煤礦,5人死亡、15人重傷、12人輕傷,直接經濟損失3783.7萬元。一是企業安全生產意識較差,違法違規組織生產,二是管理機構不健全,安全管理混亂,三是安全投入不足。未投入資金改造采煤工藝。
綜上,通過對近十年新疆工業企業安全生產較大及特大事故分析可以看出,我區煤礦生產和化工領域為較重大事故的集中行業,煤礦行業發生事故多為爆破作業、采煤工藝環節?;ば袠I發生事故環節多為生產操作部分,化工行業的各個環節都不同程度存在著污染、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險特性,如平時不嚴格防范,將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加上新疆很多園區規劃不合理、入園標準低、基礎設施差、信息化水平低、監管力量薄弱等問題,導致園區存在較大的隱患和風險。同時企業本質安全也反應映諸多問題,其中包括:一是部分企業工藝技術水平升級換代步伐較慢,影響企業安全生產作業;二是部分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開展不扎實;三是監督檢查不到位,安全監管專業人員不足,監管能力欠缺。
本質安全企業建設和本質安全型園區建設需要明確責任、齊抓共管、標本兼治,才能最終形成本質安全型工業園區體系。
三、提升工業園區本質安全水平的基本思路
3.1 依靠科技創新搭建智慧監管平臺
借鑒泰興經濟開發區和錢塘新區的管理經驗,將高新技術應用在危險源的安全監管中。要提升新疆園區安全生產水平,必須依靠科技創新,淘汰落后產能,實現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搭建智慧安全預警、智慧環保管控、智慧能源、智慧安防、公共服務、應急聯動為一體的綜合智慧監管平臺,同時要具備政府政策導向、人才培養與智庫支撐等重要因素。
3.2 集聚高層次專業人才助力先進安全產品研發
學習泰興經濟開發區的發展理念,設立安全生產領域的研究機構,加強與新疆高等院校的溝通合作,吸納院校創新人才,培養安全領域高素質復合人才,以智慧園區為主攻方向,不斷提升工業園區安全生產數字化、信息化水平,通過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支持符合條件的預測預警、監測監控、個體防護、應急救援、本質安全工藝和裝備、安全服務等關鍵技術的研發。
3.3 培育安全協會與企業協作的互動模式
構建安全協會與企業協作模式,是提升高科技園區本質安全水平的戰略選擇,浙江省錢塘新區在這方面做了很好的示范。通過與相關安全協會合作,引進安全生產領域的專家,發揮協會專家、資源、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在風險隱患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安全教育培訓等方面開展全面指導,從而提高園區安全監管水平,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
3.4 借鑒工傷保險同業公會監察制度
在德國,國家安全監察和工傷保險同業公會監察的雙軌制模式,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國工傷保險杠桿作用還沒有發揮出來,安全生產事故預防“兩條腿”走路的大格局還沒有完全形成,企業還沒有完全從一般的被動檢查到自主管理的過程中轉變過來。因此,以工傷保險杠桿可調動各方面安全生產積極性,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的作用尚有很大發揮余地。
3.5 建立志愿者為主的應急救援能力體系
當前,我國社會救援力量已經成為國家應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社會救援組織和機構蓬勃發展,種類多樣、規模各異,也參差不齊。可建立以青年志愿者參與為主的大型救援聯動機制,有效整合社會救援力量,完善物資儲備機制和應急培訓保障制度,加強應急救援綜合能力建設,提升整個社會的安全意識。同時要與附近綜合醫院合作,建立救援聯合機制,設立急救醫療點,打通綠色救援通道。(作者: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