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韓(鹽城)產業園要不斷推進“產才城”深度融合,構筑園區發展新動能;要深化對韓合作創新,打造中韓合作新高地;要堅持向海發展戰略,積極融入東北亞經濟圈,推動中韓(鹽城)產業園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推進“產才城”深度融合,構筑園區發展新動能
1.聚焦產城融合,推進產城一體化發展
一是堅持規劃引領。將產業發展和園區建設同步規劃,科學選擇產業和園區的空間組合方式,使產城相互支撐、互動發展。按照“海陸統籌、功能集區、小鎮聯城、軸帶展開、生態治城”的思路,統籌考慮“軸、帶、區、鎮”等要素,同步配套推進,滿足產業發展和居民生產生活需要。二是突出特色產業發展。應圍繞汽車、電子信息、新能源裝備等重點產業,致力于打造國家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中國東部光谷、江蘇電子信息港、中韓海洋經濟新高地。著力引進產品技術含量高、節能環保水平高、項目投資強度高、產業集聚度高的項目,拉長產業鏈條,打造產業集群,以特色產業發展帶動園區城鎮發展。三是 加 快重 點項 目 建設。按 照 全域 統 籌、軸 帶 展 開、組 團 發 展 的 原則,優化空間布局,重點建設中韓文化交流中心、名品商貿街區、科研總部街區、影視文娛街區和健康醫療街區為一體的韓風國際文化名城。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樞紐經濟和樓宇經濟,著力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補齊城市和產業發展短板,解決產業和城市發展間不平衡問題,努力打造創新驅動、開放引領、宜居宜業的產城融合先行區。
2.聚焦產才融合,加快集聚產業“高精尖缺”人才
一是強化“補鏈”“強鏈”“延鏈”激勵。聚焦汽車、新能源裝備、電子信息三大主導產業,引進培育一批產業集群帶動能力強的頭部企業,賦予其人才政策定制權,根據企業發展需求,實施“一企一策”,制定“個 性 化”政 策,精準助力頭部企業落地及發展。二 是 聚 焦“資 金 鏈”,激 活“人 才鏈”,耦合“產業鏈”。用好“財保貸”“韓園貸”“新韓貸”“科創貸”“金科通”等風險補償資金池,設立“人才金”,優化“人才貸”,拓展“人才板”,發行“人才債”,搭建適應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人才梯隊,促進人才、產業要素耦合。三是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加大產業人才培訓力度。鼓勵頭部企業面向社會培養“急需緊缺”專業實用人才,引導駐鹽高校增設“急需緊缺”專業,促進重點企業與高??蒲性核摵吓囵B應用型研究生,推動鹽城師范學院和鹽城工學院同韓日院校舉辦合作辦學項目,互派留學生,提升辦學層次。
3.聚焦城才融合,增強城市人才吸引力
一是用好政策“金鑰匙”,打造引才綠色通道。用好“黃海明珠人才計劃”,大力實施名校優生“匯園行動”、萬千學子“聚園行動”、駐鹽高校學子“來園行動”。推動建立“不斷線”對接機制,“常態化”服務體系,不斷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營造人才發展、人才爭作貢獻的良好氛圍,營造有利于人才和產業發展的優越環境。二是夯實創新發展“厚度”,搭好人才發展舞臺。推進“一個高端人才市場、多個產業研究院、一批企業技術研發中心”的規劃建設,支持DYK、華人運通等園區企業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創客空間合作建立協同創新平臺,努力打造最有利于人才和產業發展的載體平臺。三是推廣“一站式”服務,探索人才服務新模式。按照“一口受理、專員服務、部門聯辦、限時辦 結”的 方 式,打 破 傳統的科 室、單位 行 政 界 限,統一整合 為 綜 合 服 務 窗口,為到園區工作的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提供出入境、海關、人才落戶、人事關系及家屬隨遷等各類專員服務,打造人才“七心級”(舒心、省心、暖心、安心、順心、放心、貼心)服務體系。
二、深化對韓合作創新,打造中韓合作新高地
1.構筑產業生態,打造高端產業集群
一是堅持龍頭帶動,增強產業輻射帶動作用。發揮龍頭帶動作用,以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大項目為載體,增強產業輻射帶動作用。夯實汽車發展基礎,推動創新轉型,積極引導現代汽車在鹽城投資新能源整車項目,帶動一批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集聚,建成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推動DYK整車出口,力爭將DYK 鹽城汽車工廠建成全球出口基地。二是抓好 發展機遇,補 足產業鏈短板。搶抓中國“新基建”和“韓國版新政”對接機遇,全面深化與韓國大企業集團全方位戰略合作。依托DYK、SKI動力電池,瞄準從零部件到整車、從生產到服務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對接漢拿偉世通、LG化學,重點關 注電池、電 機、電 控 等核 心 零部 件的研 發生 產企業。依 托英銳半導體、大唐半導體等現有電子信息產業龍頭企業,積極建立與三星電子、LG電子等 韓國信息領域先進企業的聯系,聚焦智能終端、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關聯產業,加快突破設計、晶圓、芯片、封裝、測試等產業鏈項目,打造中國電子信息港江蘇產業基地。三是做好招商引資,豐富產業生態。在鞏固“資源+項目”“園區+項目”招商的同時,全面構建“基金+項目”“平臺+項目”“品牌+項目”招商新機制。充分發揮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等行業協會在投資信息掌握和聯絡渠道開拓等方面的專業優勢,開展有針對性的對韓招商活動,提高招商引資實效。
2.拓寬合作領域,提高合作實效
一是用好中國(鹽城)跨境電商綜試區平臺,打造中韓商品流通新通道。推動海錨易購、燕舞全球購、韓國貿易館等跨境電商平臺,招引優質跨境電商服務企業入駐。以獲批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為契機,加快培育開放型產業集群,推動DYK、摩比斯、斗天、京信等企業擴大海外出口業務。發揮韓日全貨機航線優勢,優化鹽韓“??兆呃取?,利用與韓國新萬金互設“海外倉”的條件,不斷與韓國新萬金經濟自由區深化交流合作,推動在韓共建服務業集聚區,構筑韓國商品進口中國的集散地和江蘇特色商品出口的新通道。二是聚焦新 型 戰略 產業,打造 中韓前沿產 業“獨 角獸”群棲生態場。圍繞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強與韓國企業協同合作,通過引進一批創新能力強、成長速度快、能夠引領和支撐產業發展的韓國創新龍頭企業,推動園區企業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發展之路,催生一批具備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獨角獸企業,打造前沿產業“獨角獸”群棲生態場。三是實施中韓創新載體共建行動,推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加強與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以及知名科創園區合作交流,推動SKI研究院、韓國電子通信研究院等入駐未來科技城,引導鹽城韓資企業設立研發中心,建設中韓跨國企業轉移中心、全省對韓交流科技創新平臺、中韓跨國企業轉移中心、中韓科技企業孵化基地等載體平臺,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向鹽城本地企業集聚。
3.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一是強化政策支撐引領。借鑒太倉對德合作經驗,出臺《鹽城市推動對韓合作產業發展若干政策》《2022年鹽城市對韓合作工作要點》等政策文件支持韓資企業做大做強。深化落實RCEP、FTA有關政策在園區先行先試、疊加和創新,構建全方位對韓合作平臺,提高對韓合作的層次和水平,打造韓資企業密集區。二是實施“一件事”改革。聚焦“集成服務”改革,涉及多部門、多層級、多事項的一攬子事,幫助韓資企業進行差異化個性化分析,編制一張表單,梳理一套材料,定制“顆粒化”辦事指南、工作規程,使之成為可一次申請辦結“一件事”組合,努力提供“千人千面”精準服務。進一步配齊配強具有國際貿易背景專業服務團隊,優化審批流程,健全運行制度,強化審管聯動,確保賦權接 得 住 用 得 好,為DYK、SKI等重點韓企提供定制化服務,做 到“一 人 一企”全流程跟蹤服務。三是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以“清”明底線,以“親”求作為,加強基層一線公務人員能力提升、作風建設和監督管理。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依法保護外資外貿企業自主經營權。完善宏觀調 控 機制,營造 開 放包 容 的市 場 環 境,實 施 市場準 入負 面 清 單 制度。建立“虛擬專家室”和在線服務平臺,多渠道推送“政策服務包”,加強政策培訓和宣傳解讀,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提升企業便利化、規范化服務水平,引入第三方社會服務力量,建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真正做好“店小二”。
三、堅持向海發展戰略,積極融入東北亞經濟圈
1.聚焦大交通,建設面向東北亞的交通物流樞紐
一是積極構建“海陸空”大通道。海上要加大對進出口集裝箱補貼力度,加強與日韓等境外港口“多港聯動”,暢通鹽日韓“海上高速公路”,加快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海洋運輸大走廊。陸路主動對接“蘇滿歐”(蘇州—滿洲里—歐洲)、“齊魯號”中蒙班列(威?!獮跆m巴托)、“日中蒙經濟走廊多式聯運運輸新通道”(日本—天津—烏蘭巴托)等,暢通東北亞鐵路大通道??罩幸卣鼓涎髧H機場功能,努力提升機場能級,增密或增開面向東北亞的國際航線,緊密加強與周邊樞紐機場的協作,打造聯通東北亞的“空中絲綢之路”。二是強化數據聯通。要強化鹽韓數字協同,共同推進元宇宙基礎平臺建設,加快培育一批大數據服務平臺,增強參與“東北亞經 濟圈”建設的信息化、智慧化能力,建設聯通東北亞的“信息光通道”,打造元宇宙園區。
2.構建大產業,打造東北亞的產業發展新高地
一是打造東北亞汽車產業集群。汽車產業要順應“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發展要求,加快推動DYK、華人運通、北汽摩登、SKI動力電池等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配套項目實施,加強同日韓技術交流,深化汽車產業價值鏈體系的分工,打造集汽車研發、整車、零部件、汽車服務業于一體的汽車產業集群。二是打造東北亞光伏電池生產基地。新能源裝備產業要搶抓“能源革命”和“雙碳”目標戰略機遇,加快吸引東北亞人才、資金、技術、數據等生產要素向鹽城集聚,建成東北亞最大的光伏電池生產基地。三是打造東北亞電子信息港。電子信息產業要重點聚焦汽車電子和智能終端方向,加快中國電子、英銳晶圓、IA等項目建設,推進日本東京電子、韓國OLED、韓國EA電子設備等項目落戶鹽城,打 造 面 向 日 韓、輻射東北亞的電子信息港。四是打造東北亞未來前沿產業群。要瞄準國際前沿,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超前部署一批具有深遠影響,能夠改變科技、經濟、社會、生態格局的顛覆性技術,引領東北亞產業發展新方向。
3.拓展新空間,創建東北亞經貿合作先行示范區
一是搶抓“一帶一路”建設和RCEP發展新 機 遇。積 極 把握 日韓 貿 易 關 稅降低和區 域原產地累積規則的政策利好,深挖培育外貿群體潛力,深耕韓國、拓展日俄蒙、突破朝鮮市場,鞏固對日韓在汽車零部件、電子產品等出口優勢,重點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高附加值產品、特色優質消費品進口。鼓勵園區企業參與俄蒙朝等在國家資源開發、農產品深加工、交通基礎設施等領域合作。二是充分發揮鹽城綜保區保稅平臺功能。利用保稅區發展壯大保稅加工、跨境電商等產業,引導制造業企業與阿里巴巴、亞馬遜、速賣通、Gmarket等平臺對接合作,通過第三方平臺對日韓俄蒙開展跨境電子商務。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自建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培育外文電商主播,創新跨境電商模式。三是充分發揮會展經濟輻射帶動作用。繼續舉辦中韓貿易投資博覽會和“一帶一路”商協會圓桌會議(鹽城)峰會等重大投資貿易促進活動,積極參與中國-東北亞博覽會,爭取各類國家級和省級對外會議活動在鹽城舉辦,全面提升鹽城與東北亞國家乃至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水平。
4.提升軟實力,構建東北亞人文交流協作大平臺
一是積極推動“黃海生態 圈”構 建。以“中 國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申 遺成功 為契機,擴大同東北亞國家在生態旅游觀光方面的合作交流,吸引東北亞國家游客來鹽旅游,推動“黃海生態圈”構建。二是積極打造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會客廳。繼續組織中俄友誼新年音樂會,鼓勵青少年參與體育類競技活動和互訪活動,并以韓風國際文化名城創建為載體,融入日韓元素打造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會客廳。三是不斷健全外國人服務機制。主動聯系園區內符合條件的外籍高層人 才,并提供口岸簽證、長期 簽 證、居留許可等便利條件,推行預約預審、24小時 咨詢、到期提醒、送證上門等服務措施,進一步提升外國人居停留服務水平。(作者:寇錚 ,殷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