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陣地、民營經濟集聚的核心區,陜西省長武縣以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載體,聚焦“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率改革”,系統推進園區能級提升工程,全力構建“產業集聚、要素集約、服務集中”的發展新高地,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筑牢空間支撐和產業底座。
高起點編制園區規劃,繪就產城融合“一張圖”。緊扣 “十五五”發展戰略,長武縣堅持“多規合一”理念,全面啟動園區規劃體系升級工程。對標國土空間規劃 “一張圖”管控要求,加快編制五里鋪工業園、長興產業園空間規劃,精準劃定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等功能區塊,同步將園區發展規劃與縣域交通路網、公共服務、生態環保等專項規劃深度銜接,推動形成“產城景”融合發展新格局。突出產業導向優化空間布局,聚焦高端精細化工、裝備制造、蘋果全產業鏈三大主導產業,科學劃定化工集聚區、智能制造區、農產品深加工區等功能板塊,預留未來產業發展空間,促進上下游企業“鏈式”集聚。目前,園區總體規劃已納入縣域經濟發展“大盤子”,產業布局與空間開發的適配度顯著提升,為項目落地、企業擴產提供了精準空間指引。
高標準抓好園區建設,夯實產業承載“硬基礎”。構建“一區三園”發展格局,用好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金字招牌”,投資7億元完善基礎設施,建成標準化廠房13萬平方米,持續實施園區能級提升行動。在要素保障上,搶抓化工園區復核機遇,倒排工期推進安全風險等級復核和擴區調規,加快推動園區向大而強邁進;接續實施第二水廠、配套管網、消防救援站、第二污水處理廠等園區基礎設施項目,力促裝備制造園標準化廠房一期、長興產業園標準化廠房二期項目年內建成投用。加快實施五里鋪工業園北巷、鶉觚大街西延段、梁公路等道路工程,暢通園區路網“微循環”。堅持土地、能耗等指標向園區傾斜,“騰籠換鳥”盤活閑置低效用地。
高效率推進園區改革,激活體制機制“新動能”。出臺《關于深化陜西長武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體制機制改革推動經開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動各項改革舉措落地。創新政企分離、管運分開的運營模式,探索實行“管委會+公司”運行機制,專注產業規劃、項目招引、企業服務等核心業務,厘清園區管理機構與相關鎮(街道)和部門的權責邊界。深化園區人事機構改革,積極選用懂專業、有能力、善創新的人才,實現園區管理機構實體化運作。圍繞三大主導產業,調整優化招商方向和策略,精準招引一批具有創新引領力、市場主導力、群鏈帶動力的重大項目。搶抓蘇陜協作機遇,深化跨區域產業協作,主動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用好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健全校企“成果轉化”“技術孵化”互動對接機制,精心打造高端精細化工、裝備制造、蘋果全產業鏈研究院,完善“研發、中試、產業化”創新鏈條,力爭年內成功創建省級秦創原產業創新聚集區。
從規劃“留白”到建設“加速”,從機制“破冰”到服務“升級”,園區能級提升正成為長武縣域經濟裂變升級的 “轉換器”,長武正以園區為核心引擎,推動高端精細化工向百億級產業集群邁進、智能裝備制造形成西北區域競爭優勢、蘋果全產業鏈成為鄉村振興重要支撐,構建起 "工業強縣、農業增效、三產融合" 的高質量發展格局,為建設現代化 "富強美好" 新長武注入強勁動能。